新时期德育须全员参与全方位展开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mi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他更明确地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由此可见,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我国十分重视的问题,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特点,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向。
  那么,如何实施“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这一重大决策?如何把“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改为抓得好呢?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里,学校德育须全员参与、全方位展开。党、政、工、团要管,其他部门、各类人员也要管,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构建一个上下纵横的立体网络,克服涣散软弱状况,消除德育教育与教学管理“两张皮”的弊端。
  一、树立德育全员参与、全方位展开的观念
  1.要树立全校全员德育的观念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各部门、各科室人员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与学生打交道。在这个交往过程中,各类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学生管理。因此,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工勤人员,都要做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育中,不仅要把学生当成教育的客体,还要注意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
  2.打破学生德育教育仅限于校园的封闭观念
  德育过程应该树立学校、社会、家庭结合的开放式、多方位德育的观念。在当今社会,学生的思想处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之中,他们接受教育和影响的渠道不仅是学校,还有社会和家庭。因此,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就要求学校、社会、家庭通力合作,使学生的德育问题在动态、现实的范围之内得到妥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建立网络化的德育体系
  众所周知,学生思想和政治观念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学习环境、教师作风及业务水平、学风和校风、师生关系、后勤服务、所学专业、管理办法和用人制度;社会风气、文化艺术、道德传统、政治经济;父母言行、家庭成员职位和生活水平等。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形成一个主体化的网络结构,使每个学生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处于严密的德育网络之中。这种网络的建立,将为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在横向系统中
  (1)建立由学校党政领导、团委、学生处、教务处、总务处、各专业处、德育教研室等负责人组成的决策系统。通过定期的思想动态分析会,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重点,有针对性、系统性地做出决策,对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进行协调。
  (2)建立由行政业务部门和后勤服务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组成的教育系统,结合新生入学、日常学习、生活管理、毕业荐工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3)建立以学校为核心的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系统。通过先进人物、优秀毕业生作报告等方式,定期与家长通报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
  2.在纵向系统中
  (1)建立一支由专业处领导、任课教师、班主任组成的德育教师队伍。他们是德育的主力部队,最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因此可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学生进行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的德育教育。
  (2)建立一个由团委、团总支、团支部组成的教育系统。通过团干、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表彰先进和开展适合学生特点、思想性较强的宣传与教育活动,对广大团员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建立一个由学生总会、学生分会、班委会组成的德育教育组织,通过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4)建立一个由专业社团、思想文艺性社团和青年志愿者、义务服务型组织组成的思想教育社团。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活动,对本团(社)成员进行专业思想、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教育。
  三、德育方式的多样化与全方位开展
  1.成立业余党校、团校,组织学生学习《党章》《团章》
  由学校党委(党总支)、专业处党支部对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知识,宣讲“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观”。通过上团课、党课,使学生懂得坚持“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在优秀学生干部中发展团员、党员,使学生学有榜样,形成凝聚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开展学雷锋活动
  由学校团委和专业处团总支负责,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充分利用这一全民性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在为他人、为集体做“志愿者”的过程中,体会到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上都有享受服务的权利,也有为社会服务的义务。个人对社会付出得越多,就越能受到社会的尊重、鼓励。正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样就会产生良好的社会环境,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和优良的社会秩序。
  3.开展假期社会调查
  由班主任、语文课教师安排,组织学生在假期中进行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通过专题性社会调查,学生能够对社会中各种现象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在社会中发现了问题,在社会中找到答案,又在社会中受到教育。
  4.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和思想特点,将思想教育寓教于活动之中,能够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精神,从而达到在活动中受教育的目的。比如开展书法、篆刻、摄影、街舞、演讲等活动;组织歌咏队、小乐队、球队、醒狮队;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录像、校园节目等。开展这些兴趣活动,要注意激发学生情感,并尽可能地吸引大多数学生参加,这是引导学生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
  5.参观革命圣地
  由学校行政和专业处负责,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参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平时可以邀请革命老前辈到学校作报告,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访问英雄、劳模、专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6.组织军事训练活动
  由学生处、体育部负责,通过军事训练,使学生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军队铁的纪律、过硬的作风,人民解放军爱党、爱国,勇于献身的精神,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军事训练还可以磨练学生吃苦耐劳、无所畏惧的意志。这种教育活动,对学生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7.开展义务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
  由专业处、班主任负责,通过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这是学校德育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时节、不同情况开展活动。比如,爱心捐款、疾病防控、绿色环保、主题班会、短讯家访等等,以此丰富与完善新时期的德育内容。
  参考书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1988.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技师学院五桂山校区)
其他文献
语文课的时候,老师捧着一打白纸走进班级,给每桌发了一张。老师要千什么?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难道今天要考试?”有的说:“肯定是要填问卷。”只见老师笑吟吟地说:“今天我们要做实
告诉您一个有益于我一生的发现,它不像牛顿发现地心引力,也不像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它并不伟大。
一、当代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  1.对待学习的态度多样化  绝大部分学生是真正想掌握扎实的技术技能,练就过硬的本领;还有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理论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对实操课兴趣浓厚,也能刻苦钻研,满怀信心;也有极少部分学生无心向学,纯粹是迫于家长的强制压力来到学校。  2.群体现象和群体问题突出  由于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个人经历、家庭经济状况、班级、专业、地域、语言等因素的影响,经过一段时
《爱乐之城》是一部以歌舞为载体,借助爱与梦想这一人类永恒主题,以不着痕迹的蒙太奇手法在强烈的现实冲击中实现解构与融合的时空之作。该片以短镜头与丰富的形式感解构现实
职业教育是关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性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大事。要树立信心,知难而进,克服困难,做好招生工作,全力把职业教育推向新的高度。这是每个职业教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