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人生处处是菩提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k424242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年,贾岛还是个僧人,骑着毛驴,缓缓行在大道上,满脑子都在“推敲”着他的诗:是“僧推月下门”呢,还是“僧敲月下门”?他只顾着推敲这两个字,没注意到自己已不是行在可看花缓缓归的陌上,而是挡在了一队人马之前。
  有人喝止了他。他抬头望,原来是在洛阳任职的韩愈的仪仗队,于是上前作揖说:“贫僧法号无本,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愈很感兴趣,听他诉说原委后,便一锤定音,说用“敲”字。于是贾岛写完了这首诗。
  随后,二人并辔而行,共论诗道,结为布衣之交。韩愈惊于他的诗才,后来还写诗夸他是孟郊在世。
  他们以一首诗相遇,贾岛也从此从看花陌上转到了官家大道——他还俗了,以贾岛之名开始考功名。
  当初他只是因为家贫而出家,并起了法号“无本”。无本,即无根无蒂、空虚寂灭的意思。但他身在佛门,却未能忘却尘世。他在洛阳为僧时,寺院规定午后不得出寺,无法忍受规定的他写诗发牢骚道:“不如牛与羊,犹得日暮归。”
  为求道,他曾经到深山里寻访隐士,却不遇,只能问松下的童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那云里雾里不是他的方向。于是他回头了,这一回头,就在官家大道上遇见了韩愈。
  贾岛跟随韩愈来到长安后,屡考进士,却不第,竞还因作诗讽刺官员而被扣上“举场十恶”的罪名,后来更是被逐出京城……
  更让他悲伤的是,最理解他苦寒清瘦之心的孟郊也暴病去世。从此,世间再无知他心中之苦,可与他共鸣的人。
  他在长安,更孤独失落,仕途之路也坎坷万分。孟郊去世时,贾岛是一介白衣;十年后,韩愈去世时,他还是一介白衣。十年了,他还在追梦的路上,却早已尝尽人间风霜。
  唐文宗时,贾岛曾做过长江县(今属四川遂宁)主簿。据说他是因为诽谤而被贬到这里的。后来,朝廷要给他升任司户参军,他还未受命就染疾去世,终年64岁,临死之日,家无一钱,唯病驴、古琴而已。
  他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奔波了大半辈子,宦海生涯一直不得意,他却从未想过回头。年老时,他登上高楼自问“不知何处是菩提”——他是后悔了吗?
  在贾岛五言诗猎猎招展的虎纛之下,唐末五代的一批诗人成了拥趸,并在他的影响下“皆足以终其身而名后世”。
  不知何处是菩提,他望不见他的菩提何在,而世间读诗的人都望见了他诗中的菩提。
  编辑/梓童
其他文献
汉文帝二年(前178年),西汉丞相去世,丞相的位置便空了出来。此时的汉文帝刘恒逐渐熟悉了朝政,知道此时天下是动不如静,丞相有没有能力并不重要,反正底下有十三曹等官员分任着国家机器的每个零件,有他们在,这个国家就不会停止运转。但是丞相这个位置也不是随便谁都能坐的,必须找一个有足够威望的人才行。汉文帝想了想,觉得还是曾担任过右丞相的周勃最合适。于是汉文帝决定,让周勃回来继续接任丞相一职。  周勃这次回
贾诩这个在三国职场上叱咤风云的业务骨干、公司精英,其实在年轻的时候走到大街上,没几个人认识他。他之所以能够在人才众多的三国职场脱颖而出,除了自身的才华外,更得益于他善于分析形势、审时度势。  某年,贾诩因病辞职,和一群人回家,结果路上碰到一伙势力很大的地方组织。贾诩和同行的人都被俘虏了,这伙人准备活埋了他们。  贾诩盘算着请谁当救兵,算来算去,算到了当时威震西北的段太尉。其实,段太尉跟贾诩八竿子打
据《坚瓠秘集》记载,明嘉靖年间,绍兴有个秀才叫张益。一天晚上他昏昏欲睡时,看见两只苍蝇飞了进来,停在桌子上,瞬间变成两个人,而且越长越大,最终两人长得有七八尺高,还伸出手慢慢向他身上摸来。  张益目睹此景,吓呆了,以为这两人要害自己,没想到这两人一人抱住他的脑袋,一人抱住他的脚,拼命拽。张益觉得自己的身子不断被拉长,最后“长与屋等”。两人比画了一下,似乎觉得还不够,于是分别站在屋子的对角,继续拽,
绍兴三年(1133年),张杭出生于父亲张浚在战争前线的官衙。绍兴五年,宋高宗向金投降乞和,一大批爱国将领、民族英雄纷纷被贬官,因抗金有功被升为宰相的父亲张浚也被罢相,贬居永州(今湖南永州),年仅五岁的张栻随父迁往谪地。  仕途上的滑坡让张浚有了更多时间花在对张杖的教育上。让人欣慰的是,张栻从小聪明伶俐,好学善悟,是一棵值得培养的好苗子。张浚亲授他《易经》,十四五岁的他竟能有所领悟。  宋孝宗即位第
曹操在赤壁大败后十分不服气,写信到处宣扬:“我是因为军队发生瘟疫,所以才烧船自退的,绝不是让周瑜打败的。”曹操虽极力否定失败,但仍决定报仇,准备逮着机会再和东吴水军一决高低。因此他灰头土脸逃回许都后,在建安十四年(209年)春暖花开时节驻军谯地,“作轻舟,治水军”,开始了二下江南的准备工作。  两年后,曹操出兵西北,征讨对象是马超、韩遂。赤壁之战时就有传言,说这两个人贼心不死,准备袭击许都,断曹操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后人也常认为三国是英雄辈出的辉煌时代。然而,三国除了文韬武略,还充满了杀戮、血腥和痛苦的呻吟。  曹操名诗《蒿里行》是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按照他的说法,全国只有1%的人还活着。这显然不合情理,1%仅仅是曹操的猜测,也混杂有夸张的艺术手法。但一斑窥豹,三国的确是人口锐减的时代。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
元朝广东省肇庆路总管潘文郁从小就发誓要秉承父志,做一名好官。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潘文郁到肇庆端州(今属广东肇庆)走马上任后,看到当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于是决定微服私访,了解情况。走访了当地几个长者后,潘文郁才知道这都是西江水惹的祸。  原来肇庆位于广东省西江干流中下游,每年西江汛期,洪水都会蔓延到田地,咆哮的洪水冲毁了老百姓辛辛苦苦播种的农作物,还冲毁不少民房。当地由于长期受洪水的祸
公元471年春天,宋明帝刘或拖着病体,和弟弟刘休祐去打猎散心。一只野鸡飞入了他们的视野,刘彧说:“老弟,把它干掉。”刘休祐得令,策马狂追野鸡。追着追着,不觉天色渐晚,野鸡已不知去向。正当刘休祐卖力张望搜索之时,几个人骑马从后面冲上来,把猝不及防的他撞下马去。刘休祐见他们不怀好意,急忙挥拳自卫,但寡不敌众,被活活揍死。  令人奇怪的是凶手们并没有逃离现场,而是向刘彧报告,说刘休祜不慎从马上摔下来了。
杜甫很忙,李逵更忙,他先是登台打死任原,后帮柴进灭了殷天锡,又忙不迭地抡着板斧到处闯祸……这一切是因为李逵暴躁爱杀人,还是因为他本身是个顽童,或是又不为人知的阴谋?  浪子燕青专门去泰安州挑战外号“擎天柱”的任原看起来很莫名其妙:任原一没有得罪梁山好汉,二没有欺负良善,燕青干吗要去招惹人家?其实,燕青千里迢迢过来对付任原是梁山权力之争的表现。  任原自称“相扑世间无对手,争交天下我为魁”,旁人也说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涌现出很多卫国英雄,其中最为中国人熟知的恐怕是少年女英雄卓娅,《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书使她的故事在中国广为人知。在故事里,卓娅是一位游击队员,1941年在莫斯科以西的彼得里谢沃村焚烧德军马厩时不幸被捕,虽受尽折磨也不肯吐露半点秘密,牺牲时年仅18岁。  1942年,卓娅被迫授为“苏联英雄”。在苏联的许多城市里,以卓娅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和广场数不胜数。但多年来,关于她事迹的诸多细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