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数学作业的“减负”与“增效”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man_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作业 “减负” “增效”
  
  中学生数学作业的预留、书写与评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面对一次次试图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的失败,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中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增强作业实效的途径。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条初见成效的教学策略。
  
  一、精选数学作业题
  
  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为什么要精选数学作业题?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原因。
  就“质”而言,我们可从理论上更深刻地揭示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而教育主管部门对数学教材中练习题的选配和考试题目的编拟,也反映了他们的教育价值观。
  就“量”而言,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从两方面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
  
  二、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
  
  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对问题2的设定,是让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正确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问题2中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至于问题3,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在这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生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对教师而言,在批改作业前,先浏览一下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情况,首先,做到对该生心中有数,然后,有针对性地选题详判,大部分题目则可略判,从而大大节省了处理作业的时间。
  两条策略的精髓是“精练”与“反思”,而且反思愈深刻,练习就可以愈精巧。因此,能否使全体学生对每次的数学作业都进行深刻的反思,逐渐养成自查、自省的良好思维习惯,是两条策略能否实现既“减负”又“增效”的关键。实践中,总有个别学生钻“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的空子,而不去认真分析症结,这是两条策略尚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深刻认识到“减负”的真正含义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我们就会在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肯于刻苦学习的路上,勇往直前地走下去,而且会越走路越宽。
  (作者单位:河北衡水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强化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改革语文教学,积淀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也渐渐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广阔天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有效阅读,已经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生 阅读能力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
[摘要]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如果在人的启蒙阶段,就掌握了正确而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将使人受益终生。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望,笔者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对此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最钟爱的电视节目和语文课堂结合起来,恰当地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进取心,更重要的是创造性地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性,畅所欲言,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