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颗粒污泥对有机污染物的初期吸附机制

来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c00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厌氧颗粒污泥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初期吸附机制,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态、序批的方法考察了活的和灭活的厌氧颗粒污泥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COD的初期吸附率之差异,推算了吸附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值,并对厌氧颗粒污泥初期吸附有机污染物前后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初期吸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初期吸附作用主要表现为物理吸附,占总吸附去除COD的70%多,其次为生物吸附,大约在总吸附去除COD的20%~35%之间.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厌氧颗粒污泥表面上的一些功能基团参与了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这些基团包括-OH、-CH2、-CH3、P-H、C=O、C-N及S=O.
其他文献
首次报道了华南地区兔儿风属(Ainsliaea DC.)(菊科-帚菊木族Asteraceae-Pertyeae)3种植物共4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其中长穗兔儿风(A.hemyi Diels)的染色体数目为2n =24,
采用改性粉煤灰对含磷废水进行净化,考察了pH、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pH为9时,磷净化率达到最大值.(2)当改性粉煤灰用量为30 g/L时
能源与水资源保障风险综合评价研究是当前国际综合风险防范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不仅是中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所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科学技术问题,也是中国当前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能源与水资源保障风险综合评价研究的目标和内容,构建了风险评价的概念框架,分析了综合风险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以期为中国进一步开展能源与水资源保障综合风险评价研究提供基础。
文章利用取自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的硫酸盐还原菌(SRB)颗粒污泥,通过间歇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SO42-对SRB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042-质量浓度为2000mg/L,COD与
采用活性氧化铝负载的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在紫外汞灯光照条件下对低浓度马拉硫磷进行光催化降解,发现氧化铝负载二氧化钛具有比其它催化剂更好的降解效果.研究了反应时间、
文章针对含氚硅胶,设计了双层桶密封包装容器,即以镀膜铝桶为初始包装,内衬高密度聚乙烯(HDPE)不锈钢桶为外包装容器.含氚硅胶在镀膜铝桶内用环氧树脂浇注固定,密封;铝桶放入
以TiO2(P25)为催化剂,研究了玻璃平板反应器在室内典型冬季工况紫外光催化降解甲苯的特性.甲苯的初试浓度为0~14mg/m3.实验发现,随着浓度的增大,甲苯的降解速率先增加,在达到
随着污泥处理与处置成本的升高,以及絮凝剂的极高成本,使得污泥浓缩优化和机械脱水优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为生化法污水处理厂节约成本提供了可能。污泥浓缩过程可以通过在重力浓缩池中使用可悬浮颗粒物传感器实时监测污泥排放来得到改进,从而保证浓缩后的污泥都是高浓度污泥。通过监测脱水设备的进泥负荷和离心分离机中的污泥浓度可以重新制定絮凝剂的投加方案,从而减少脱水前化学处理的絮凝剂用量和费用。
目的 研究多巴胺-β-羟化酶(DBH)基因多态性与锰所致神经损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择锰浓度稳定、工人作业位置相对固定、工作1年以上的专职电焊作业
建立了有收获的不育控制下的单种群模型,分析了模型的动态,并讨论了不同的收获率在控制种群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