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速灌流测定小动脉端侧吻合后阻力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floodfo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用20只家兔进行了实验研究,选其两侧股动脉与膝内侧动脉作端侧吻合,分别采用135°、90°吻合法。吻合完成后用恒速灌流泵测定了端侧吻合后的阻力,结果135°角吻合后的阻力小于90°角吻合者,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差异显著,作者认为端侧吻合采用135°角吻合为宜。

其他文献
本文探索应用Luque法加多节段椎板及关节突楔形截骨术治疗脊柱侧凸。分散小角度切除脊柱后部骨性畸形,减少骨性阻挡因素,减轻了矫正负荷。另外可降低脊柱过度纵向延长。临床应用20例。年龄18~32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14例,脊柱结核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5例。手术前站姿侧凸90~130°(Cobb法),后突20~90°。术后侧凸10~40°,后突20~35°。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效果满意。
期刊
期刊
本文报告加压外固定治疗22例骨不连,其中胫骨13例,股骨4例,肱骨4例与尺骨1例。骨不连时间7~180个月,平均34个月。本组采用多平面固定的半环槽式外固定器,骨端间加压用3组克氏针,每组2根在同一平面交叉穿放,成25~45°角。加压使骨断端紧密接触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和适当负重行走。22例经2.5~5个月全部达到骨愈合。4例缺血性骨不连曾结合微量直流电刺激。5例并有下肢短缩的儿童骨不连,同时采用骨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对30具童尸的股方肌血管分布,结合我院11例股骨颈骨折,用股方肌肌骨瓣治疗进行临床研究。股方肌的营养动脉主要由臀下或臀上动脉的肌支发出,分布股方肌上缘,称股方肌上动脉,入肌点多在股方肌上缘内侧。股方肌腹侧面动脉来自旋股内侧动脉深支,称股方肌下动脉,入肌点在股方肌的中部及后缘。本组病例依据Канлан氏分类标准:优良3例,满意7例,较差1例。从股方肌动脉的显微解剖证明,为股骨颈骨折后重建永久性血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