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底鳞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eriostin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1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检测口底鳞癌患者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GFR)和Periostin 的表达水平,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口底鳞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标本64例(观察组),每例另取手术切除癌组织旁非癌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R和Periostin mRNA的表达量.结果 观察组VEGFR和Periostin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514±0.142、0.502±0.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4±0.086、0.184±0.0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和Periostin mRNA的表达量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口底鳞癌组织中VEGFR和Periostin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24,P<0.01).结论 VEGFR和Periostin在口底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对于口底鳞癌的诊断、分级以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早期应激反应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5例择期行蛛网膜下隙联合硬膜外麻醉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吗啡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组(A组)、曲马多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组(B组)与酒石酸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复合曲马多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组(C组),每组25例.分别于麻醉前、术毕即刻及术后1、3d检测血清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以
目的 探讨早产儿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利于实施预防措施,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 258例出生体重小于2.5 kg行PICC的早产儿,根据有无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分为CRI组与非CRI组,把两组胎龄、出生体重、PICC时间、胃肠外营养时间和PICC时胃肠外营养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及比较不同置管时间CRI发生情况.结果 确诊CRI 24例,发生率9.3%
期刊
目的 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eriostin表达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发生DR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糖尿病DR组)、未发生DR的2型糖尿病患者36例(糖尿病非DR组)以及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52例DR患者分为非增殖期组(24例)和增殖期组(28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和Perios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糖尿病
目的 观察在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喉罩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以探讨非药物手段防止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醒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组(ET-A组)、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气管导管组(ET-D组)和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喉罩组(LMA-D组),每组30例.记录术前情绪较差例数、麻醉时间、七氟烷吸入时间.记录发生苏醒期躁动例数、药物
期刊
目的 探讨中老年鼾症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取年龄≥40岁的非脑卒中和心肌梗死患者375例,对其进行有关鼾症的问卷调查,并对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375例患者中,不打鼾169例、偶尔打鼾86例、经常打鼾120例,三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3.7%(57/169)、39.5%(34/86)、49.2%(59/12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目的 观察并比较老年患者双腔型喉罩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根据瑞芬太尼的不同剂量,分为0.2μg/(kg·min)组、0.3μg/(kg·min)组与0.4μg/(kg·min)组,每组20例.记录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即刻、置喉罩后即刻、手术开始、术中15 min、停麻醉药的平均动脉压(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