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动态建模技术研究

来源 :石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a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质建模是利用有限的数据,结合工程师的判断,选取合理的地质统计学方法,对三维地质体实现定量表征。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取决于地质认识的程度,而地质体由于埋在地下不能直接可见,较短时间很难实现对地质体的全部认识。因此,地质认识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进行,地质体的认识逐步加深。笔者按照地质模型建立的特点和应用特征,将地质建模分为资料分析、地质建模、模型检查、模型验证、模型跟踪等五个阶段,建模是个动态耦合的过程,本文以某油田CL块为例,详细阐述动态建模在薄互层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
  关键词:薄互层;非均质;动态建模;数值模拟
  薄互层低渗透油藏纵向上层多、层薄,储层非均质严重,建立客观的地质模型难度大。本文以某油田CL块为例,针对开发中后期资料丰富及地质特征,提出了动态建模技术的思路,将建模分为数据分析、地质建模、模型检查、模型验证及模型跟踪等五个阶段,通过对地质体的反复认识,不断修正模型,减少储层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的精度和质量。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的支持薄互层低渗透油藏的地质建模,能够为该类油藏的深度挖潜提供技术支撑。
  1.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地质建模
  某油田CL块是在大型鼻状构造背景上被南北两条边界断层所夹持的地垒,主力含油层系为沙四上,为滨浅湖亚相的滩坝砂沉积。沙四上纵向上分为5个砂层组、21个小层,单层厚度一般为1-3米。经过四十多年的注水开发,剩余油分布极其复杂,本次研究选取的主力油层沙四上作为研究对象,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建立薄互层低渗透油藏的精细地质模型,为下步调整方案设计提供基础。
  1.1资料分析阶段
  为了准确地描述储层,增加剩余油预测的精度,多学科油藏研究已经成为油田开发中重要的技术手段。现代的油藏描述将油藏地质、地球物理、生产测井、试井、油藏模拟、经济评价和方案设计等多学科、多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实现油藏的数字化、可视化。地质模型的准确程度取决于地球物理、生产测试等手段所获得资料的可靠性。
  1.2地质建模阶段
  1.2.1储层格架建模
  薄互层低渗透油藏纵向上层多、层薄,常规的建模方法易造成穿层的现象。为了准确表征该类油藏层间的关系,使构造具有较强的继承性、层间保持合理的协调关系,本次利用层次建模的思路建立构造模型。层次性是地质现象的固有特性,是自然界中的普遍规律。因此,有必要对不同规模、性质、形态及方向的地质体开展油藏描述,分层次建立储层模型,更好地反映储层的变化规律。在地层格架建模中,按照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沉积序列,依次建立段、油组、小层、砂层的构造模型,组成合理的地层格架。首先利用地质分层数据和地震解释数据建立层沙四上的构造模型,其次在沙四段内部建立五个油组的格架模型,然后在油组内部建立小层模型,最后,在小层内部建立砂层模型。该模型既保证了地质构造的完整性,又较好地体现了薄互层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
  1.2.2属性建模
  随机模拟在表征不确定性和非均质方向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资料信息相对较少的开发早期阶段,具有较强的实用意义。但在资料丰富、成果较多、储层认识相对清楚的油田开发中后期,利用随机模拟开展属性建模,一方面由于信息量大易造成数据的冗余,另一方面随机建模中不确定性的累加效应,都会导致最终的储层地质模型和实际地质情况出现较大偏差。
  1.3模型检查阶段
  利用已有地质认识对模型进行验证是建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对地质模型的验证与修正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修正质量与地质建模人员的水平、经验以及对工区的认识等许多因素有关。所建立的地质模型应该与静态认识基本一致,若存在较大差别,应该对建模的各个环节进行逐步检查。
  2.应用效果
  通过资料分析阶段对数据的筛选与分析、地质建模阶段选取合理的方法与理念、模型检查阶段的精心分析、模型验证阶段反复修正及后期的长期跟踪,建立了某油田CL块的三维地质模型。截至到目前,通过对三维地质模型的反复修正,工区模拟计算的综合含水率、油藏日平均产油量、油藏累计产油量等多项指标与实际油藏开采曲线吻合程度比较高,单井拟合率达到82%,说明建立的地质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储层内部的结构特征,可用于剩余油预测,可作为开发调整的指导依据。
  3.结论与认识
  储层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很复杂,建立的地质模型并不是确定的、唯一的,其不能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建立精确的地质模型是个长期的过程,随着地质工程师对储层认识程度的增加而加深。针对薄互层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本文提出了利用动态建模的思路建立储层地质模型,指出建立高精度的地质模型是个动态的过程。该技术围绕建立客观精确的地质模型,在资料分析阶段,通过对地质体的认识,筛选地质和生产数据;在建模阶段,综合运用地质、地震、岩心分析、测井、测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利用层次建模技术建立储层的格架模型,利用相控建模技术建立属性模型;在模型检查阶段,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检查模型的合理性;在模型验证阶段,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根据生产井的拟合情况,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在模型跟踪阶段,根据新井地质资料、生产情况对模型进一步修正。动态建模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反复对模型进行论证与修正;并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地质模型的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强。
  参考文献:
  [1]吕晓光,姜彬,李洁.密井网条件下的储层确定性建模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發,2001, 20(5):19-23
  [2]孙立春,高博禹,李敬功. 储层地质建模参数不确定性研究方法探讨[J]. 中国海上油气,2009, 21(1):35-38
  [3]关文龙,等.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后期转火驱技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38(4):452~462
  [4]黄继红,等.注蒸汽后油藏火驱见效初期生产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10,31(5):517~520
  [5]宁奎,等.火烧油层理论与实践[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0,59~61.
  [6]张方礼,火烧油层技术综述[J].特种油气藏,2011,18(6):1~5
其他文献
摘要:天然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由于我国的地形比较复杂,在输送天然气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管道内腐蚀的问题出现,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很大的事故,在此背景下,本文调查分析管道内腐蚀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一些常规预防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内腐蚀;事故调查分析  天然气是我国常见的民用资源,在人口密集的地区需要依靠外部天然气进行传输,我国目前所铺设的天然气管道
期刊
摘要:海上运输石油是当前石油进出口主要采取的一个途径,而码头作为油品进入陆地的第一个储运环境,一旦发生泄露,危害将非常大。本文以某地区的码头发生油品泄露事故为例,结合相关的数据分析模型和技术手段,分析了具体会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油品泄漏危害的应对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码头;油品泄漏;危害  前言:  在码头上产生的油品泄漏事故,主要发生在油品的运输和装卸过程中,而一旦发生油品的泄漏,最容易产生火
期刊
摘要:通过介绍CYJR3-2-7HZ软游梁抽油机的特点,对采油一厂J129作业区在用软游梁抽油机进行分析,提出这种抽油机在现场应用中的优缺点及存在问题,总结出此抽油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软游梁抽油机;节能;平衡;自动断电保护装置  1 前言  随着原油含水率的不断上升,油层压力和油井动液面的逐渐下降,为了保持原油稳产,必须加大采液量。因此,要求采油设备不仅能满足“深抽、大排量”提液的工艺
期刊
摘要:油田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是建立油田公司信息化管理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性,效率和安全性,油田企业都必须重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和维护。  关键词:油田;网络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  现今,各油田企业建立并使用网络信息系统,有效提升油田企业信息数据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为保证油田网络信息系统正常而可靠地运行,并能使油田网络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作用,有必要对信息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期刊
摘要:伴随着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重点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石油道路安全的运输问题。交通运输行业都是伴随着风险去进行的,交通运输车上都会显示一些标志,避免危险事情的发生。对待石油道路来说,它的风险率很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避免这些危险的发生,减少在此过程中所受到的经济损失。本文作者根据石油交通运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并且对待石油运输行业,提出来相关的体系,并且进
期刊
摘要:针对焦化装置汽油饱和蒸气压严重超标问题,通过对150万延迟焦化装置蜡油流程改造,以解决稳定塔底热源不足,从而造成焦化汽油饱和蒸汽压超标问题。  关键词:延迟焦化;汽油;饱和蒸气压;流程优化  延迟焦化工艺是将重质渣油经深度加工转化为气体、汽油、柴油、蜡油和焦炭的热加工工艺,它是炼厂渣油加工及提高轻质油收率的重要手段[1]。而焦化汽油一般送到汽油加氢装置,经加氢精制后做为重整料。汽油的饱和蒸气
期刊
摘要:我国电力行业由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等组成,配电网自动化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个水平,增强供电牢靠性和电能品质,还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发便捷。但随着用电量的加大,接踵而来的问题也凸显出来。近几年来,很多专家都在探究当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发生故障时,该如何对馈线自动化技术进行保护,实现对配电网系统使用时的故障定位、故障分析等,增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线路故
期刊
摘要:曙光采油厂经济评价评价中心立足生产经营实际,开展产能建设经济评价研究。确立了新井产能建设经济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开展了不同油价下产能建设新井经济极限指标计算、不同井位部署方案对比研究,为新井产能区块优化及筛选提供借签。  关键词: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经济极限指标  1.新井产能建设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  采用现金流法,选取油田实际稠油开发方案作为计算经济界限基础,按照基准平衡分析法,反算( 目
期刊
摘要:随着对天然气田的不断开发,天然气的储量将会不断下降,尤其是中后期的气田,其开采量愈发下降,水、砂的含量则逐渐增多,因水淹而导致气田停工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控制中后期天然气田含水比,借助潜油泵、射流泵等相关设备提高排水功能和效率,将井内积水排净,便成了恢复天然气田生产的重要工作。本文便以天然气田开采中排水和天然气增压集输等工艺措施为主要研究对象。  关键词:天然气田开采;排水采气;增压集输工
期刊
摘要:石油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采油工程非常重要,其技术质量高低和油田生产效率以及生产量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促进采油技术的整体质量提高,有胡子鱼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特别是低渗透性的油田,因此需要加强研究采油技术。本文将对采油工程技术质量和修井作业的开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采油工程;技术质量;修井作业  现代化的油田生产中,采油的技术水平和油田生产效率等对油田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备受油田企业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