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详细阐述绿色果品生产过程中对土壤、水质、空气以及施肥、套袋、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的要求,具有示范推广作用。
【关键词】绿色果品;生产;技术
绿色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果品生产对土壤、水质、空气以及施肥、修剪、套袋和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术要求极为严格。
1 环境条件
1.1 土壤
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土壤达到土质无盐碱、未受到污染,符合生产环境质量标准的土壤。
1.2 灌水
灌水要求无污染、不含盐分的优质水。按需水的要求主要分为催芽水、花前水、保果水、促果水、封冻水。
1.3 空气
生产绿色果品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该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等含量,不能超过限制标准。
2 施肥技术
2.1 施肥原则
应按照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施肥。
2.2 施肥技术
施肥是增加土壤肥力的主要途径,绿色果品生产需肥量大,施用以有机肥为主。主要是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绿肥以及未受污染的饼肥,于秋季果实采收后作为基肥沟施或穴施。对允许限量施用的化学肥料,如尿素、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等,可作为追肥在果树发芽前、果实膨大期和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各施用,最后一次追肥应距采果30d。配合施用生物菌肥和微肥,主要包括一些磷细菌肥、固氮菌肥以及锌肥、硼肥等,用于补充果树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多种微量元素,防止果树缺素疾病的发生。
3 合理修剪
修剪的时间、程度和方法,综合运用修剪技术,由人工修剪改为机械化修剪,减少分枝级次,平衡调整树冠结构,由原来单纯冬剪转变为四季修剪,改善内膛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更新结果枝组。
4 疏花疏果
4.1 花前复剪
在春季花芽萌动至开花前进行,在能辨别花芽前提下越早越好。
4.2 疏花
在花蕾分离期至盛花期,最好是花蕾分离前期。用于坐果率较高,花期气候条件较稳定的果片应用。
4.3 疏果
在子房膨大期(落花后7~14d)进行第一次蔬果又叫间果,在生理落果以后(落花后30d左右)进行第二次疏果又叫定果。如疏果太晚,不但消耗养分,而且影响幼果发育。间果就是将疏花时多留在花序上的幼果输掉,定果时应首先疏除过密、病虫、机械损伤和畸形瘦小的果,再根据留果量疏除多余的果。
5 套袋技术
套袋时间以定果后越早越好,具体应依不同树种、品种特性而定。选择优质双层袋对增进果实外观品质的效果好。套袋前应及时喷施无公害农药防治病虫害,如3%阿维菌素、10%吡虫啉、3%多抗霉素、喷克、大生等。套袋时将袋撑开呈膨鼓状套在果实上,使幼果处在袋的中间,扎紧袋口,防止雨水和病虫害进入袋内。摘袋时间一般在采收7~10d,及时摘除果实周围遮光叶片,注意保留叶柄。除袋后,隔4~6d待果实阳面充分着色后转果,条件好的果园,在地面平铺和背阴面斜立银色反光膜,使树体上下内外通风透光,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品质。
6 病虫害防治
6.1 物理防治
采用综合防控措施,冬剪时剪去病僵果、干枯枝、病果台、病枝梢等,及时将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病果清理干净,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病虫源,在生长季节,根据果园的情况采用诱虫灯、挂糖醋罐、放置性引诱剂等方法,有针对性的诱杀害虫。
6.2 农药防治
采用安全有效、低毒无污染的生物源、矿物源农药和允许限量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防治病虫害。杀虫剂有阿维菌素、苦参碱、吡虫啉、灭幼脲3号、尼索朗、哒螨灵、蚜灭多、苏云金杆菌、烟碱。杀菌剂有菌毒清、农抗120、大生、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福星、石硫合剂、843康复剂等。注意降雨后需喷一次杀菌剂,多种农药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通过对环境严格监控,有机肥无害化处理,科学施肥,依法使用农药,生物综合防治,最终将绿色果品的生产建立在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生产出高档优质果品。
作者简介:
刘福星,44周岁,党员,工作于河北省邢台市林业局,职称:林业工程师。
【关键词】绿色果品;生产;技术
绿色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果品生产对土壤、水质、空气以及施肥、修剪、套袋和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术要求极为严格。
1 环境条件
1.1 土壤
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土壤达到土质无盐碱、未受到污染,符合生产环境质量标准的土壤。
1.2 灌水
灌水要求无污染、不含盐分的优质水。按需水的要求主要分为催芽水、花前水、保果水、促果水、封冻水。
1.3 空气
生产绿色果品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该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等含量,不能超过限制标准。
2 施肥技术
2.1 施肥原则
应按照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基肥和追肥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施肥。
2.2 施肥技术
施肥是增加土壤肥力的主要途径,绿色果品生产需肥量大,施用以有机肥为主。主要是充分腐熟的农家肥、绿肥以及未受污染的饼肥,于秋季果实采收后作为基肥沟施或穴施。对允许限量施用的化学肥料,如尿素、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等,可作为追肥在果树发芽前、果实膨大期和花芽分化期、果实膨大期各施用,最后一次追肥应距采果30d。配合施用生物菌肥和微肥,主要包括一些磷细菌肥、固氮菌肥以及锌肥、硼肥等,用于补充果树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多种微量元素,防止果树缺素疾病的发生。
3 合理修剪
修剪的时间、程度和方法,综合运用修剪技术,由人工修剪改为机械化修剪,减少分枝级次,平衡调整树冠结构,由原来单纯冬剪转变为四季修剪,改善内膛通风透光条件,及时更新结果枝组。
4 疏花疏果
4.1 花前复剪
在春季花芽萌动至开花前进行,在能辨别花芽前提下越早越好。
4.2 疏花
在花蕾分离期至盛花期,最好是花蕾分离前期。用于坐果率较高,花期气候条件较稳定的果片应用。
4.3 疏果
在子房膨大期(落花后7~14d)进行第一次蔬果又叫间果,在生理落果以后(落花后30d左右)进行第二次疏果又叫定果。如疏果太晚,不但消耗养分,而且影响幼果发育。间果就是将疏花时多留在花序上的幼果输掉,定果时应首先疏除过密、病虫、机械损伤和畸形瘦小的果,再根据留果量疏除多余的果。
5 套袋技术
套袋时间以定果后越早越好,具体应依不同树种、品种特性而定。选择优质双层袋对增进果实外观品质的效果好。套袋前应及时喷施无公害农药防治病虫害,如3%阿维菌素、10%吡虫啉、3%多抗霉素、喷克、大生等。套袋时将袋撑开呈膨鼓状套在果实上,使幼果处在袋的中间,扎紧袋口,防止雨水和病虫害进入袋内。摘袋时间一般在采收7~10d,及时摘除果实周围遮光叶片,注意保留叶柄。除袋后,隔4~6d待果实阳面充分着色后转果,条件好的果园,在地面平铺和背阴面斜立银色反光膜,使树体上下内外通风透光,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品质。
6 病虫害防治
6.1 物理防治
采用综合防控措施,冬剪时剪去病僵果、干枯枝、病果台、病枝梢等,及时将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病果清理干净,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消灭越冬病虫源,在生长季节,根据果园的情况采用诱虫灯、挂糖醋罐、放置性引诱剂等方法,有针对性的诱杀害虫。
6.2 农药防治
采用安全有效、低毒无污染的生物源、矿物源农药和允许限量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防治病虫害。杀虫剂有阿维菌素、苦参碱、吡虫啉、灭幼脲3号、尼索朗、哒螨灵、蚜灭多、苏云金杆菌、烟碱。杀菌剂有菌毒清、农抗120、大生、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福星、石硫合剂、843康复剂等。注意降雨后需喷一次杀菌剂,多种农药交替使用,以防产生抗药性。
通过对环境严格监控,有机肥无害化处理,科学施肥,依法使用农药,生物综合防治,最终将绿色果品的生产建立在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生产出高档优质果品。
作者简介:
刘福星,44周岁,党员,工作于河北省邢台市林业局,职称:林业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