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的时代意义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e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是新时代的要求,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必须多途径开展延安精神教育,培育大学生以延安精神作为凝心聚力的强大动力,让延安精神世代相传、永放光芒。
  关键词: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现实意义;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162-01
  时代孕育精神,时代也需要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13年革命实践的产物。经过几十年研究发展,延安精神已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成为中华民族瑰宝和重要精神财富。作为新时期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今天在大学生中重温弘扬延安精神,进行延安精神教育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是新时代的要求
  1.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是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
  当前社会生活极其复杂,社会文化多元,社会结构呈现多样性、多层次化,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是非、善恶、义利、得失、礼仪廉耻等观念发生着改变。 “拜金主义”、 “利已主义”思想泛滥。甚至有些学生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却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误入歧途。
  在新时期,只有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延安精神教育,弘扬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现实意义,才能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延安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精神,引领着中国共产党打破了敌人的封锁,战胜了种种困难,保证了革命斗争的胜利。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追求真理意识淡薄,民族精神缺乏,自理能力较差、怕吃苦等不良表现。再现延安时代、学习延安精神走进校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认真学习延安精神使学生养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从而使得学生切实感觉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优秀品格。
  3.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是培育校园廉政文化、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从而营造和谐校园环境的需要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对“黄克功案件”曾明确表态说“共产党与红军,对自己的党员和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一个普通的人。”正因为如此,才能有效地抵制腐败现象、教育党员干部、净化社会风气,也使延安精神得以弘扬,成为人们实践和崇尚的目标。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因此,再现延安时代、学习延安精神,将延安精神引入校园来塑造大学生,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加强大学生品德修养、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培育校园廉政文化、从而营造和谐校园环境,是与祖国大力倡导和谐社会以及的政治方向是一致的,对于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时代意义。
  二、 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要多途径展开
  1. 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要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
  课堂讲授其实是学生最习惯的方式,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传统的以课堂教育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继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用那些活生生的人物事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 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
  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还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发挥其辅助作用。第二课堂要坚持以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切合学生个性,指导学生成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通过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亲身感受到我们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民族精神,树立艰苦奋斗的作风。
  3. 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发挥大学生社团独特作用,开展主题活动
  重视发挥学生社团的独特作用,成立延安精神研究会,定期开展大学生培育延安精神主题研讨活动。在开展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学校要有意识地将延安精神教育渗透、融入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延安精神的熏陶,大力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宣传。
  4.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需要创新教育载体
  在信息化时代,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需要创新载体。网上开辟思想政治课堂,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等方式来吸引大学生浏览,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将思想政治工作向网上延伸。优化网络德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加强网络法制化教育促进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
  5.加强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需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新时期,思想文化呈现多样性、多元化等特点。在大学生中加强延安精神教育,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也要丰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走访红色圣地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快乐中主动接受延安精神教育、弘扬延安精神。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在大学生中坚持弘扬延安精神教育。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培育高校大学生要以延安精神作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作为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让延安精神切实能够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延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精神体系论纲[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144.
  [2]李文博.浅析延安精神的历史作用与时代价值.
  [3]慕丰韵,中华魂.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延安精神进校园情况调查.
  [4]张云亭.爱国主义是延安精神的时代主题.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9(6):11,3.
  [5]鲁宽民,尹洁,杨文选.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西安理工大学,2005(6):134.
  [6]王汉章,李明贵.延安精神与 “三个代表”[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1.
其他文献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把技术的焦点从网络的可用性.信息的获取性转移到网络的安全性,应用的简易性上来。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虚拟专用网(VirtualPrivateNetwork,VPN).正
为了节约能源,降低制造成本,高效节能换热器正迅猛发展。在管壳式换热器中,为减少能源消耗,加强传热效率,制造工艺简单、拆装维修方便的管内插入物—扭带,被广泛应用。介绍了
目前我国对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问题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六种,但弘扬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已为多数研究者所认同。主体间性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人的
史著献奇葩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关于新闻史的论著日渐丰硕,在卷帙浩繁的新闻史书中,白润生先生的新著《中国新闻通史纲要》(修订本)[以下简称《纲要》(修订本)]何以脱颖而出
作者简介:鄢月(1980-),辽宁省锦州市人,辽宁工业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摘要:随着我国大学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己成为大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多年学生管理的工作经验,就如何顺应新形势开展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