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趣味教学法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现在有的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初中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机械地讲解,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只会令他们讨厌,因而也就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永恒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为此,教师应当考虑到这样几个方面:
  
  构架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这科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出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巧设灵活多变的课堂模式
  课堂教学在学生学英语中是最重要的,所以应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认知水平、教学任务,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模式,才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依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可采用情景教学法,给学生设计场景或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可采用表演法,把所要学的内容编成短剧,让同学们进行表演,学生们一定非常乐于参与,这样在娱乐中学会了知识,学生也乐于学英语了。利用图画法也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把生动、形象、直观的图画引进课堂,可以加强学生的印象。进一步延伸,当然也可以引进竞争,采用打擂台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进而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目的。
  引起学生好奇心和启发思维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利用启发式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生单词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如wall,我们先出示all,ball,让学生读出,然后问: How to read this word “wall ” ? 学生就会发现规律,不但能记住这个词,而且能悟出发音规则,记住一批词。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判断和寻找答案,使他们的思维活跃,发挥想象。另外再课文教学中,先提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自然的产生学习动机。但创设问问题情境时注意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难度,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所掌握的基础上,造成心理上的悬念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学到新东西,扩大认知结构,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的表达自己已有的概念并检验那些与别人相左的意见,加以重新建构。
  
  课堂内外相结合事半功倍
  外语教学应主要放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但要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次英语课是不够的。所以,我们 还要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但这种话动,不应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 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比如,有目地的培养骨干,开展英语 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识词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既可各班进行,也可同年 级、全校进行。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兴趣,使 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假如刚学过“Christmas”这个词,就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有关“Christmas”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与圣诞节有关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英语了。平时还应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有趣的,比较容易的故事、诗歌、文章等。It’s important for one to choose something interesting to read。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进行课外学习。
  以上几方面只是简单地勾划了趣味教学所涉及的一些方面,如何在这些方面或更多的方面进行探讨,我认 为那是大手笔,非本人能力所及,这里只想“抛砖引玉,”能得到同行的赐教不胜荣幸。
其他文献
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的地方,但又是一个让知识升华,让生命飞翔的殿堂。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构建理想的课堂应该成为教师不懈的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作为一线教师,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在探索与思考,彷徨与执着中不断追寻理想的课堂,在心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平等的关系 和谐的氛围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可见,学生自主反思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提高学生自主反思能力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更新数学教学观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者往往以知识的权威者单向灌输知识。某个教师,设计好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以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逐个解决问题,直至达到“教学目标”。粗略一看,一堂课就是一台“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疾病,主要与置入物有关.BIA-ALCL最常见的是迟发性积聚的浆液性肿瘤,有时表现为肿块性病变.肿瘤
在教师的实践活动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人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实践证明,教学反思是一个从发现教学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质上
自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样的以“话题”形式为内容的高考作文出现以来,“话题”式作文就作为一种全新的考查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前几年,各地中考模仿沿用,甚至小学也仿照出题,一时间,月考,会考,期中考,期末考,几乎所有的写作试题都离不开话题作文。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初中作文教学中话题作文的训练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环,甚至成了写作教学的重头戏
探究式理论在化学教学中应用  催化剂概念出现在《沪科版》上册P37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我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1.提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两名学生同时分别做两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实验1分液漏斗中加20mL入6﹪的双氧水溶液;实验2分液漏斗中加20mL入6﹪的双氧水溶液和2.0g的二氧化锰(事先研磨均匀)。两学生分别同时开启分液漏斗进行实验并随时用带
改进学习方式,能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答案是肯定的。农村长大的我看到水稻由过去下秧、栽插的艰辛到现在播种的便捷,这种生产方式变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一粒种子,只要给它必备条件,就会坚强地生长。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有效生产、高效生产,那么学习方式的改进,只要得法,也一定会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转变   《课标》提出:课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