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老已经走向精细化分工时代,政府出资,委托专业化的品牌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公办民营养老新模式,已成为中国未来养老新模式。
伴随着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凸显,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需求大、增长快、要求高,与全社会养老机构数量少、增速慢、质量差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在现有的养老体系下,如何将政府养老与市场养老有机结合起来,把养老产业做深做透,并带动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投资者竞相追逐的对象,民众关注的焦点。
精耕细作的“和佑”模式
10月19日,在郑州和佑尊长园组织召开的“河南省养老事业公办民营新模式高峰论坛”上,上海和佑养老集团总裁陈琳翰介绍了郑州和佑尊长园的经营模式及办园特色,推广了优秀、专业、人性、智能的养老管理模式,推进中国养老这一关系民生的朝阳事业,朝着更好、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作为上海和佑养老集团下属企业,郑州和佑尊长园是采用美国养老机构的行业标准和国际惯例,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集护理、医疗、康复、养老、修行为一体的无障碍、园林化、护理型的养老机构,是目前河南档次最高、服务最好、24小时专人贴身照料的护理型养老院。
陈琳翰表示,郑州和佑尊长园有截然不同的企业经营理念。“尊长”的称呼源于美国,区别于传统“养老”的核心颠覆了一个传统的被动养老的概念,倡导主动以老人为中心的理念,将尊重引申为尊严,将老人引申为长者,根据长者的生活习惯配合科学的医疗、护理等。让长者真正实现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陈琳翰认为,养老已经走向精细化分工时代,政府出资,委托专业化的品牌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公办民营养老新模式,已成为中国未来养老新模式。“和佑”正是上海和佑老龄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的一个先进的养老服务品牌,旨在通过优秀、专业、人性、智能的管理模式,推进中国养老这一关系民生的朝阳产业,朝着更好、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何谓公办民营?从形式上讲就是政府投资,民间运营,也就是政府公办养老院可以委托专业化的品牌养老机构运营管理。一般来讲,公办民营有四种模式:第一,直营连锁之委托经营模式。政府投资,委托专业化、现代化的民营养老机构管理运营。这其中一部分进入市场化运营,一部分由政府直接采购。第二种是直营连锁租赁经营,由政府投资,企业按期缴纳租赁等费用。第三种是特许经营,这种形式由政府投资使用专业化的养老品牌,采用品牌养老公司的标准自己组建团队管理运营,向品牌公司缴纳品牌使用费和标准使用费,这种模式在养老行业已经开始出现。第四种是自由连锁的形式,即由政府投资,委托职业化养老机构进行整体策划。但任何投资模式都有风险,据了解,上海和佑集团已经引进两轮风险投资,以求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养老院品牌效应凸显
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差异化发展,以及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不断变化,机构养老日益成为老龄市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民养老三驾马车并行于社会养老体系中,机构养老的规模效应日益凸显出来。
“就高端养老来讲,和佑养老集团定位就是高需求、高自主、高收入的三高人群,具体说就是针对失能、半失能状态的长者,能够独立决策、自由支配自己资金以及有稳定的高收入来源的长者。”陈琳翰说。
“品牌效应来源于对行业的深刻解读。上海和佑集团对养老行业的见解很深,很少有企业将养老院做得这么系统、规范、一丝不苟,这不仅需要很大的投资成本,更需要的是企业家一种卓越的战略眼光和经营头脑。”一位实地参观郑州和佑尊长园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从和佑尊长园对业务模式的精耕细作上就可见一斑。其由执业医师、执业护师、护理师、社工师、心理咨询师、针灸按摩师、营养配餐师、康复训练师组成的“八师”服务团队,为入住长者提供护理、治疗、康复、养老等专业服务;老人的日间医疗护理全部由国家正规护校毕业的护士负责,并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护理设备,有效避免了对老人身体造成的损伤。
基于此的“和佑”模式是未来养老的发展趋势。从人员、物流、设备、企业文化上形成多网络、多层次的互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期望更多政策支持
现在,民间养老机构的政策资源和资本资源均严重不足。“想开养老院的人很多,想投资养老社区的人很多,但是,想好了战略规划,想好了商业模式、想好了盈利模式的人不多,和佑养老集团在这方面也有困惑,希望政府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陈琳翰说。
陈琳翰坦言,在上海浦东,市一级政府在企业创办费上一个床位补贴5000元,运营费一个床位补贴4000元,这在老龄化严重的上海已经是高标准了,但是,很多养老行业的老板仍然会担心养老机构资金的短缺,担心政策的变化较快。这是一个体制性的问题。
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张晨寒也持有相同的的看法。就强化政府在养老服务人才建设中职能的途径上,张晨寒建言:1.利用经济手段对养老服务岗位实行补贴;2.免费职业培训,增加养老服务人才供给;3.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化管理;4.引导大中专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弥补人才缺口;5.培育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河南省民政厅副厅长常东河表示,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将优先发展养老事业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就河南来讲,需要有更多的创新模式来解决我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如引进国外的先进知识产权和养老理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国家、社会、企业的多方共赢。
伴随着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凸显,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需求大、增长快、要求高,与全社会养老机构数量少、增速慢、质量差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在现有的养老体系下,如何将政府养老与市场养老有机结合起来,把养老产业做深做透,并带动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投资者竞相追逐的对象,民众关注的焦点。
精耕细作的“和佑”模式
10月19日,在郑州和佑尊长园组织召开的“河南省养老事业公办民营新模式高峰论坛”上,上海和佑养老集团总裁陈琳翰介绍了郑州和佑尊长园的经营模式及办园特色,推广了优秀、专业、人性、智能的养老管理模式,推进中国养老这一关系民生的朝阳事业,朝着更好、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据了解,作为上海和佑养老集团下属企业,郑州和佑尊长园是采用美国养老机构的行业标准和国际惯例,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集护理、医疗、康复、养老、修行为一体的无障碍、园林化、护理型的养老机构,是目前河南档次最高、服务最好、24小时专人贴身照料的护理型养老院。
陈琳翰表示,郑州和佑尊长园有截然不同的企业经营理念。“尊长”的称呼源于美国,区别于传统“养老”的核心颠覆了一个传统的被动养老的概念,倡导主动以老人为中心的理念,将尊重引申为尊严,将老人引申为长者,根据长者的生活习惯配合科学的医疗、护理等。让长者真正实现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陈琳翰认为,养老已经走向精细化分工时代,政府出资,委托专业化的品牌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公办民营养老新模式,已成为中国未来养老新模式。“和佑”正是上海和佑老龄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的一个先进的养老服务品牌,旨在通过优秀、专业、人性、智能的管理模式,推进中国养老这一关系民生的朝阳产业,朝着更好、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何谓公办民营?从形式上讲就是政府投资,民间运营,也就是政府公办养老院可以委托专业化的品牌养老机构运营管理。一般来讲,公办民营有四种模式:第一,直营连锁之委托经营模式。政府投资,委托专业化、现代化的民营养老机构管理运营。这其中一部分进入市场化运营,一部分由政府直接采购。第二种是直营连锁租赁经营,由政府投资,企业按期缴纳租赁等费用。第三种是特许经营,这种形式由政府投资使用专业化的养老品牌,采用品牌养老公司的标准自己组建团队管理运营,向品牌公司缴纳品牌使用费和标准使用费,这种模式在养老行业已经开始出现。第四种是自由连锁的形式,即由政府投资,委托职业化养老机构进行整体策划。但任何投资模式都有风险,据了解,上海和佑集团已经引进两轮风险投资,以求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养老院品牌效应凸显
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差异化发展,以及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不断变化,机构养老日益成为老龄市场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居民养老三驾马车并行于社会养老体系中,机构养老的规模效应日益凸显出来。
“就高端养老来讲,和佑养老集团定位就是高需求、高自主、高收入的三高人群,具体说就是针对失能、半失能状态的长者,能够独立决策、自由支配自己资金以及有稳定的高收入来源的长者。”陈琳翰说。
“品牌效应来源于对行业的深刻解读。上海和佑集团对养老行业的见解很深,很少有企业将养老院做得这么系统、规范、一丝不苟,这不仅需要很大的投资成本,更需要的是企业家一种卓越的战略眼光和经营头脑。”一位实地参观郑州和佑尊长园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从和佑尊长园对业务模式的精耕细作上就可见一斑。其由执业医师、执业护师、护理师、社工师、心理咨询师、针灸按摩师、营养配餐师、康复训练师组成的“八师”服务团队,为入住长者提供护理、治疗、康复、养老等专业服务;老人的日间医疗护理全部由国家正规护校毕业的护士负责,并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护理设备,有效避免了对老人身体造成的损伤。
基于此的“和佑”模式是未来养老的发展趋势。从人员、物流、设备、企业文化上形成多网络、多层次的互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期望更多政策支持
现在,民间养老机构的政策资源和资本资源均严重不足。“想开养老院的人很多,想投资养老社区的人很多,但是,想好了战略规划,想好了商业模式、想好了盈利模式的人不多,和佑养老集团在这方面也有困惑,希望政府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陈琳翰说。
陈琳翰坦言,在上海浦东,市一级政府在企业创办费上一个床位补贴5000元,运营费一个床位补贴4000元,这在老龄化严重的上海已经是高标准了,但是,很多养老行业的老板仍然会担心养老机构资金的短缺,担心政策的变化较快。这是一个体制性的问题。
河南师范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张晨寒也持有相同的的看法。就强化政府在养老服务人才建设中职能的途径上,张晨寒建言:1.利用经济手段对养老服务岗位实行补贴;2.免费职业培训,增加养老服务人才供给;3.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化管理;4.引导大中专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弥补人才缺口;5.培育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河南省民政厅副厅长常东河表示,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将优先发展养老事业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就河南来讲,需要有更多的创新模式来解决我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如引进国外的先进知识产权和养老理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国家、社会、企业的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