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育应在自主阅读过程中进行,而阅读漂流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但受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的组织方式以及家长的关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漂流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尤为重要。科学有效的阅读评价不仅注重保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更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能稳定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其阅读行为与热情向更深层次发展。下面笔者将结合一年多来阅读漂流活动的实践总结,从阅读漂流的评价原则、评价策略等方面探讨如何让有效的评价促进阅读漂流顺利开展,从而培育学生真正的阅读习惯。
一、基于“激励”的评价原则
阅读漂流作为一种自由开放的阅读方式,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等的约束,因而在阅读评价时,不能像课内阅读那样对词汇、语法、句型等要素进行细微精确的评价。教师应从课外阅读的特点出发,进行综合性评价,如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态度及习惯等。由于阅读漂流的开放性、广泛性、自主性特点,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不能“一刀切”。
因此,评价应建立在激励和引导的基础上,以鼓励学生阅读为方向,以促进学生阅读为终极目标。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兴趣与收获。切不能以完成阅读习题、摘抄词句等负担式的评价来衡量学生的阅读,应让阅读漂流真正成为“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只要能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成为习惯,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基于“多元”的评价策略
1.阅读记载本,让阅读“漂”过留痕。
(1)读写伴“漂”,记载阅读历程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漂流过程中配备阅读记载本必不可少。记载本上“基本信息”一栏包括书名、阅读者姓名、阅读时间、推荐星数等。此外,每个读者都可以留下自己读过的痕迹:读书笔记、读后感言、故事续写、碰到的困惑、与书中最喜欢的人物对话等。擅长画画的学生甚至可以为书作画。只要是自己认真读完书后的真实感受,都可以用喜欢的方式在阅读本上记载下来。每位学生读完一本书,阅读记载本便承载着他(她)的体验与思考,随着此书进入下一站的旅程。
(2)师生共评,夯实阅读过程
每一本书漂到下一位读者之前,教师和测评组(由平时阅读表现优异的同学自愿组成)会认真评阅各位读者在阅读记载本上的记录。可以从书写态度、表达形式、内容的丰富程度、是否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等不同方面对阅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规则画上具体的星数,星数的积累直接影响到阅读晋级。这样的评价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动力,为有效的阅读漂流保驾护航。
(3)阅读记载本大比拼,激发阅读动力
阅读记载本在整个漂流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存在让阅读漂流活动中“漂”的不仅是图书,更是学生们独具个性的思考和体验。
小学生好奇、好胜,记载着同伴阅读体验和发现的阅读记载本对他们而言,既神秘又新鲜,还有那加到的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更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动力。学生会好奇同伴怎么阅读,读后写了些什么,自己认真读,会不会得到比他们更多的星星,等等。他们被激发出来的好奇和好胜的天性,会激励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认真读书。
2.梯度晋级,让阅读漂流“乐享无限”。
(1)闯关晋级,让学生“玩转阅读”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以及不同的漂流要求,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如:每一级要求完成的阅读总量、每一关的考核要求(可根据每本书设计不同的过关内容,如:新词我能读、故事我会讲、教师针对文本提1-2个问题等)、晋级的规则、阅读本的记载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考核内容等等。将细化的不同项目分别附上加星数量,累计加星总数,达到规定的颗数就完成了本学期的阅读漂流任务。继续加油的可以升级,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如何定级,并对晋级成功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奖励。可以以表扬信的方式将学生名字公布在班级公告栏,或奖励学生喜欢的新书,并用喜报的方式通过校信通发给学生家长。这些做法都会让学生有充足的动力和自信来闯关晋级。
(2)分层评价,让学生都能“悦”读
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也不同。只有尊重学生间的差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要读的书籍,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阅读漂流方能“漂”得顺利。如:对后进学生可以选择相对较简单的英语故事或绘本,只要求其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能主动翻开书本读,旨在让他们树立读的信心,感受读的乐趣。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在阅读方法、阅读量上提高要求,并且要求能熟练使用词典等工具。而对于拔尖的学生则要求更侧重于阅读思维,并与表达相结合。通过分层,让阅读的障碍减少,学生能读并读懂了,有了坚持阅读的信心和动力,这样漂流的意义就存在了。
3.提供show台,让学生展示自己。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和别人交往,乐于与同伴分享。而漂流活动正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交流机会。共读过一本书的“漂友”在一起聊聊这本书的内容,说说阅读体会、感悟、收获,可以有效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或晨会课引导学生分享读书感受。学生三五成群,热烈展开讨论,或是静静地聆听同伴的发言,渐渐地,一个个“漂友团”就形成了。在交流、争论中,学生体验了阅读的乐趣,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
除了聊书会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每看完一本书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汇。通过每天英语课之前的几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积累的单词或词组中的2-3个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给同伴。学生敢于尝试做“小老师”,有的教学设计别出心裁,课上得能让大家眼前一亮,主讲人很享受当小老师的感觉。此外,学生也可以选择利用Daily Report的机会,以及Story Time,Fun Time的形式,与同伴分享英语故事、英语笑话等。
当然,自制读书漂流卡、表演小短剧、制作手抄报、动画配音、故事续写大比拼、最喜欢的图书推荐等也是常用的评价方式。每一份用心完成的作品都会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此外,还可建立阅读档案袋,学生可以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制作读书卡片或手抄报,或写一些读后感之类的,教师组织学生定期在班上悬挂档案袋进行展示。
4.家校联合,将“阅读漂流”进行到底。
阅读漂流,重在课外。只有家校密切配合,阅读漂流才能落到实处。家长在阅读时间、阅读态度、阅读习惯及阅读数量等方面对孩子进行评价,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制作相应的量表,由家长负责监督考核。当然,若家长能够陪孩子亲子共读那就更好了。可以从定时、定量、定书三个方面进行关注。“定时”即针对学生的作业、生活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时间,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定量”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订个性化的阅读计划,每天按计划完成阅读任务。“定书”是指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必须坚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并完成阅读记载。家长根据学生完成课外阅读的情况参照评价细则,给学生加好相应的星数,学生得星的颗数将纳入晋级的加星总量。
三、结语
英语阅读漂流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风景别样的文化视窗。它不仅是学生汲取英语知识、感受英美文化的过程,也是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更是知识流动、智慧碰撞、资源共享、价值升华的过程。因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漂流进行精心的指导与合理的评价,努力尝试运用有效而多样的评价方式来扭转学生课外阅读倦怠甚至根本不读书的尴尬局面。让评价真正促使学生在自由与兴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一次次阅读旅程,感受“漂流”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一、基于“激励”的评价原则
阅读漂流作为一种自由开放的阅读方式,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等的约束,因而在阅读评价时,不能像课内阅读那样对词汇、语法、句型等要素进行细微精确的评价。教师应从课外阅读的特点出发,进行综合性评价,如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数量、阅读态度及习惯等。由于阅读漂流的开放性、广泛性、自主性特点,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不能“一刀切”。
因此,评价应建立在激励和引导的基础上,以鼓励学生阅读为方向,以促进学生阅读为终极目标。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兴趣与收获。切不能以完成阅读习题、摘抄词句等负担式的评价来衡量学生的阅读,应让阅读漂流真正成为“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只要能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成为习惯,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基于“多元”的评价策略
1.阅读记载本,让阅读“漂”过留痕。
(1)读写伴“漂”,记载阅读历程
“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漂流过程中配备阅读记载本必不可少。记载本上“基本信息”一栏包括书名、阅读者姓名、阅读时间、推荐星数等。此外,每个读者都可以留下自己读过的痕迹:读书笔记、读后感言、故事续写、碰到的困惑、与书中最喜欢的人物对话等。擅长画画的学生甚至可以为书作画。只要是自己认真读完书后的真实感受,都可以用喜欢的方式在阅读本上记载下来。每位学生读完一本书,阅读记载本便承载着他(她)的体验与思考,随着此书进入下一站的旅程。
(2)师生共评,夯实阅读过程
每一本书漂到下一位读者之前,教师和测评组(由平时阅读表现优异的同学自愿组成)会认真评阅各位读者在阅读记载本上的记录。可以从书写态度、表达形式、内容的丰富程度、是否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等不同方面对阅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规则画上具体的星数,星数的积累直接影响到阅读晋级。这样的评价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动力,为有效的阅读漂流保驾护航。
(3)阅读记载本大比拼,激发阅读动力
阅读记载本在整个漂流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存在让阅读漂流活动中“漂”的不仅是图书,更是学生们独具个性的思考和体验。
小学生好奇、好胜,记载着同伴阅读体验和发现的阅读记载本对他们而言,既神秘又新鲜,还有那加到的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更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动力。学生会好奇同伴怎么阅读,读后写了些什么,自己认真读,会不会得到比他们更多的星星,等等。他们被激发出来的好奇和好胜的天性,会激励他们带着自己的思考认真读书。
2.梯度晋级,让阅读漂流“乐享无限”。
(1)闯关晋级,让学生“玩转阅读”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以及不同的漂流要求,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如:每一级要求完成的阅读总量、每一关的考核要求(可根据每本书设计不同的过关内容,如:新词我能读、故事我会讲、教师针对文本提1-2个问题等)、晋级的规则、阅读本的记载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考核内容等等。将细化的不同项目分别附上加星数量,累计加星总数,达到规定的颗数就完成了本学期的阅读漂流任务。继续加油的可以升级,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如何定级,并对晋级成功的学生给予肯定和奖励。可以以表扬信的方式将学生名字公布在班级公告栏,或奖励学生喜欢的新书,并用喜报的方式通过校信通发给学生家长。这些做法都会让学生有充足的动力和自信来闯关晋级。
(2)分层评价,让学生都能“悦”读
不同层次的学生,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也不同。只有尊重学生间的差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要读的书籍,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阅读漂流方能“漂”得顺利。如:对后进学生可以选择相对较简单的英语故事或绘本,只要求其掌握初步的阅读方法,能主动翻开书本读,旨在让他们树立读的信心,感受读的乐趣。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在阅读方法、阅读量上提高要求,并且要求能熟练使用词典等工具。而对于拔尖的学生则要求更侧重于阅读思维,并与表达相结合。通过分层,让阅读的障碍减少,学生能读并读懂了,有了坚持阅读的信心和动力,这样漂流的意义就存在了。
3.提供show台,让学生展示自己。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和别人交往,乐于与同伴分享。而漂流活动正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交流机会。共读过一本书的“漂友”在一起聊聊这本书的内容,说说阅读体会、感悟、收获,可以有效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早读或晨会课引导学生分享读书感受。学生三五成群,热烈展开讨论,或是静静地聆听同伴的发言,渐渐地,一个个“漂友团”就形成了。在交流、争论中,学生体验了阅读的乐趣,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积极思考能力。
除了聊书会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每看完一本书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汇。通过每天英语课之前的几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积累的单词或词组中的2-3个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享给同伴。学生敢于尝试做“小老师”,有的教学设计别出心裁,课上得能让大家眼前一亮,主讲人很享受当小老师的感觉。此外,学生也可以选择利用Daily Report的机会,以及Story Time,Fun Time的形式,与同伴分享英语故事、英语笑话等。
当然,自制读书漂流卡、表演小短剧、制作手抄报、动画配音、故事续写大比拼、最喜欢的图书推荐等也是常用的评价方式。每一份用心完成的作品都会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认可。此外,还可建立阅读档案袋,学生可以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制作读书卡片或手抄报,或写一些读后感之类的,教师组织学生定期在班上悬挂档案袋进行展示。
4.家校联合,将“阅读漂流”进行到底。
阅读漂流,重在课外。只有家校密切配合,阅读漂流才能落到实处。家长在阅读时间、阅读态度、阅读习惯及阅读数量等方面对孩子进行评价,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制作相应的量表,由家长负责监督考核。当然,若家长能够陪孩子亲子共读那就更好了。可以从定时、定量、定书三个方面进行关注。“定时”即针对学生的作业、生活情况,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时间,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定量”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订个性化的阅读计划,每天按计划完成阅读任务。“定书”是指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必须坚持读完,不能半途而废,并完成阅读记载。家长根据学生完成课外阅读的情况参照评价细则,给学生加好相应的星数,学生得星的颗数将纳入晋级的加星总量。
三、结语
英语阅读漂流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风景别样的文化视窗。它不仅是学生汲取英语知识、感受英美文化的过程,也是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更是知识流动、智慧碰撞、资源共享、价值升华的过程。因而,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漂流进行精心的指导与合理的评价,努力尝试运用有效而多样的评价方式来扭转学生课外阅读倦怠甚至根本不读书的尴尬局面。让评价真正促使学生在自由与兴奋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一次次阅读旅程,感受“漂流”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