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刁难”正面报道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4027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新闻媒体应以正面报道为主,始终高扬时代的主旋律--对这一点,新闻界的同仁们早已有共识,并一直在努力实践着。
  近几年来,随着正面报道的日益被重视,许多编辑、记者在深感责任重大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切感受到了正面报道的"君家妇难为";似乎总有人爱跟正面报道过不去,不管你报道什么,也不管你如何报道,他总能挑出"毛病"来。
  比如,你报道某个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有人便会说:"这应是最起码的要求,也值得报道?"你报道某个先进人物为顾"大家"而舍"小家",又有人会说"舍小家也是失职,为何还要提倡?"你报道某地方领导为兑现拖欠教师的工资而不惜卖掉自己坐的小轿车,仍有人会说:"有啥可赞扬的,当初就不该买!"你报道某老区领导干部外出考察吃大饼就咸菜,有人照样有微词:"这是啥时候的思想观念啊,还提倡!"至于你敢报道某某拒贿的事儿,有人更是劈头一个"杀手锏":"这只是面子活儿,他受没受过贿你知道?"……
  孤立地看,这些意见不能说没一点道理。问题是,这样的挑毛病法,总给人一种难为正面报道的感觉。按这种思路吹毛求疵,正面报道岂不就是一无是处,岂不就要无从下手,岂不又要坠入另一种"高、大、全"式的虚无主义中去?事实上,这种挑毛病法已经给搞好正面报道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编辑、记者头脑中总有些幽灵般的忌讳在闪现,总感到有一双双苛刻的眼睛在"监视"着自己,哪还谈得上放开手脚采、编正面报道!
  如此看来,要搞好正面报道,不仅有新闻工作者自身如何拓宽思路、深入采访、强化报道等问题,同样也存在社会舆论如何给新闻工作者减少压力、让其放开手脚搞正面报道的问题。专爱吹毛求疵的人,也应当快些钻出"牛犄角",而不能再有意无意地难为正面报道了。
  当然,提出这一问题,并不是说我们的正面报道已搞得无可挑剔,更不是说不允许别人挑毛病。相反地,笔者倒是一直认为,正面报道还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也非常需要热心人、明眼人及时提出问题和建议,以利于把正面报道搞得更好更深入人心。只要不是存心"刁难"正面报道,我想任凭怎么挑毛病,新闻界的同仁们不仅不怕,而且还会热诚欢迎,并深深感谢的。
其他文献
我们在上文谈论一号馆现象,还只是局限在CHIC2008的增容畅想上,而今天谈论CHIC2008的市场化演进,则明显进入了一个颇为宏大的课题,因为15年的CHIC,已经不仅仅在于见证和推动服装品
新闻摄影是通过摄影手段向读者传递新闻信息,教育和激励读者的一种有效新闻传播形式,是一种视觉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