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消化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rn_p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消化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4nm。结果:橙皮苷含量在10.15~81.20μg(r=0.9995)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0%(RSD为0.46%)。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靠,结果稳定,可用于消化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消化胶囊;橙皮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01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determination of hesperidin in digestive capsule.Methods Using octadecyl bonded silica gel chromatography column (4.6mm×250mm,5μm); With acetonitrile - water (0) were as mobile phase, flow rate of 1.0ml/min; Column temperature:30℃; detection wavelength 284 nm.Results Concentration of hesperidin in 10.15~81.20μg (r=0.9995) range and peak area showed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98.5% (RSD was 0.51%).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imple and reliable, rapid, accurate and stable results and can be used for determination the content of hesperidin in digestive capsule.
  Keywords:Digestive capsule; hesperidin; HPLC
  消化胶囊是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院制剂,由陈皮、炒枳壳、厚朴、木香等九味药经过粉碎、过筛、混合后装入胶囊制得。临床用于治疗胸腹胀满、食欲不化、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消化胶囊质量标准[1]中以两项薄层色谱来鉴别其中部分药材,未建立制剂中中药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处方中陈皮、炒枳壳两味药均含橙皮苷[2],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为有效控制“消化胶囊”质量提供可靠且简便易行的方法。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Agilent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G1311C系列四元泵,G1314F VWD检测器,G1316A柱温箱,G1329B自动进样器);KQ-300UDB型双频数控超声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METTLE MS205DU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PURELAB Flex 3超纯水仪(英国ELGA公司)。
  1.2 材料 橙皮苷对照品(批号:110721-201115,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消化胶囊(批号:201409102、20140302、201109151,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纯化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Hyper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0∶80);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4nm;进样量10μl。
  2.2 溶液制备
  2.2.1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内容物,混匀,取约0.2g,精密称定,置100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频率:45KHz;功率:240W)60min,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2.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橙皮苷对照品20.30mg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加标溶液,浓度为1.015mg/ml),再精密量取5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摇匀,制得浓度为0.203mg/ml的对照品储备液。
  2.2.3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按原处方制备不含炒枳壳、陈皮的阴性样品,并按“2.2.1”项下制备阴性样品溶液。
  2.3 专属性试验 将阴性样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记录色谱图,见图1。色谱图中在橙皮苷的保留时间处,无其它成分干扰。
  2.4 线性关系的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2.2.2”项下橙皮苷对照品储备液0.5、1、2、3、4ml,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计算线性回归方程,得橙皮苷的回归方程Y=16.9963X+9.0488(r=0.9995)。结果表明:橙皮苷含量在10.15~81.2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
  2.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同一质量浓度的橙皮苷对照品溶液在“2.1”项下色谱条件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值,RSD为0.8%。
  2.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消化胶囊5份,按“2.2.1”项下的方法处理,考察方法的重复性。供试品中橙皮苷含量RSD为1.2%。   2.7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份供试品溶液(批号:201409102),分别于0、2、4、8、12、24h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分析。结果橙皮苷的RSD为1.3%。表明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放置24h基本稳定。
  2.8 回收率试验 分别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消化胶囊(批号201409102)约0.1g,精密称定,共6份,分别精密加入对照品溶液(浓度为1.015mg/ml)1ml,按“2.2.1”项下的方法处理,制备供试液,分别测定,计算回收率。平均回收率为98.50%,RSD为0.46%。见表1。
  2.9 样品含量测定 取不同批号的供试品3批按“2.2.1”项下的方法处理,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积分值,以外标法计算橙皮苷含量。见表2。
  3 讨论
  3.1 流动相的选择 实验先后试用文献[3]中甲醇-醋酸-水不同比例作为流动相测定,对照品及样品中橙皮苷的峰形及与其他杂质的分离效果均不满意。结果选用文献[4]的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能得到对称性较好的橙皮苷峰,并且样品中橙皮苷与其它杂质能很好地分离,故选用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
  3.2 提取方法的选择 ①提取方法的确定:试验比较了甲醇水浴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结果回流提取杂质较多,超声处理简便快速,杂质较少,且加标回收率较好,故选用超声提取。②超声时间的确定:精密称取样品(批号201409102)5份,每份约0.2g,精密加入甲醇50ml,分别超声(频率:45KHz;功率:240W)处理20、30、50、60、70 min,结果超声50 min后,橙皮苷含量基本不变,证明样品超声处理50min后,能将样品中的橙皮苷提取完全,所以超声(频率:45KHz;功率:240W)时间确定为60 min。
  3.3 结论 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靠,结果稳定,可用于消化胶囊中橙皮苷的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云南医院制剂标准[S].云南: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43.
  [2] 吕武清,龙新华.中成药中的药材薄层色谱鉴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27-328.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76-177.
  [4] 苏红,刘淇,薛平.橘叶中陳皮苷含量测定[J].中国现代中药,2006(4):19-20.
  (收稿日期:2016.01.18)
其他文献
现代科学技术凸显出来的双刃剑效应,被形象地比喻为天使和魔鬼的统一体.但技术从其最古远的萌芽意义上来讲,首先是以天使身份将特定类人猿从动物层次提升到人的层次之后,才开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给人类昭示这样一个相互矛盾的事实: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科学技术一方面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大
科学技术的作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持久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外在于我们的客观世界,同时也改变了人类自身的精神面貌.
梅洛-庞蒂主张对科学进行现象学还原,而这种还原大体上与某种艺术性取向联系在一起.受胡塞尔晚期关于生活世界理论的影响,他对科学的客观主义始终保持警惕.在他看来,科学世界
近代科学革命以前的自然科学是诠释学的。就近现代自然科学而言,在存在论的意义上,它完全是诠释学的;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它的基础是诠释学的,但常规的自然科学研究却不是诠释学的。
奥雷斯姆关于质的强度的图示法是自然数学化的关键一步,奥雷斯姆本人也因此被看作解析几何的先驱。本文简要介绍了奥雷斯姆为数学做出的这项重要贡献,讨论了质的强度的图示法的
在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建立过程中,吴越和岭南地区知识分子的地域文化特色对中国近代科学的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传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当代科学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