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听到一个好消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杨柏灿的视频课程《走近中药》获得教育部嘉奖。《走进中药》系列有很多堂课,《药食两用品》这堂课最有趣最实用。我们请杨教授把其中的片段写成了科普文章,一起来当回“大学生”吧。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类常用的食品具有一定的药效,这就是所谓的“药食两用品——既可以作为药用又可以作为食用。在此介绍3味最常用的药食两用品:生姜、山楂、山药。
一、”老将”生姜
生姜可谓家喻户晓、历史悠久。其作为食用,时常出现在寻常餐桌上,不但作为佐料、调料常用于鱼虾蟹等水产品和其他荤食的烹调,而且还可以制作酱菜、姜丝作为菜肴,亦有作为饮料使用的。作为药用,生姜更是寻常百姓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常用品,民间素有“上床萝卜下床姜”“冬食萝卜夏食姜”之说,在淋雨受寒后,人们多会自制姜糖茶,以祛寒防治感冒。
近年来,社会上更是兴起了吃姜强身健体的风俗,许多人对生姜顶礼膜拜,认为生姜可以随意服用,有百利而无一害,一时间生姜的身价倍增,价格暴涨。其实,使用生姜应当关注其性质和作用,不可任意。这里说一个生动的反面例子。
多年前与一朋友聚餐,席间他特地要了一小碗生姜丝,美滋滋地吃了下去,并自豪地说:只要有可能,他每天至少食用一小碗生姜丝,已经连续9年。而这9年里,他自觉身体健康,从未生病。笔者见他面红声高、性情急躁、舌质深红、脉弦劲,告知其不适宜这样长期每天食用如此大量的生姜。因生姜性质温热,多用久用会导致体质偏差、内热亢盛。然朋友不听劝阻,依然我行我素。半年后再度相见已是在医院: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被确诊为高血压,并发生眼底出血;同时痔疮发作,不得不接受手术,被医生严格限制食用生姜。
生姜的性质温热,主要适用于一些寒性体质的人群和寒性病证,如受寒后的咳嗽、感冒、冻疮,饮食生冷引起的呕吐、腹痛以及女性的痛经等。之所以将生姜常用于一些水产品的烹调,除了取其清除腥味外,主要还是以其温热之性去中和、抵充鱼虾蟹等水产品的寒凉,既品尝美味又不损伤脾胃。作为食用,特别是作为食品佐剂,生姜的用量一般不大,每天多在3克左右。
如果用于一些寒性病证的治疗,生姜的用量可以适当加大,一般多在每天6~10克。如淋雨受寒后的感冒以及女性痛经,可以用10克生姜煎汤,加糖(最好是红糖)趁热喝下,对一些程度轻的风寒感冒往往有较好的效果。
生姜有很好的止呕作用,素有“呕家圣药”之称,但生姜的止呕功效主要用于两个方面:寒性呕吐、中毒呕吐。可以单独直接使用,有三种方法:直接咀嚼生姜;用生姜擦舌尖;将生姜碾汁吞服。如果是一些寒性体质的人,平时可以适当食用生姜,但量要控制,一般每次控制在3克左右,且不宜长期使用。
生姜的使用必须紧紧围绕着“辛温”二字,重视其对肺胃的作用。不能用于温热性质明显的病证,尤其是一些眼疾、痔疮等疾患的人群。
二、“新贵”山楂
随着肥胖、高脂血症、高血黏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多发,山楂正成为养生保健的新宠。显然,这与山楂的性能、功用有关。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些久煮不烂、难以消化的肉食中,放入几个山楂,这些肉食很快就被煮烂、易于消化。由此认为山楂具有显著的消食、促进消化的功用,尤其是善于消化一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长期的生活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山楂虽然是一味常用的消食药,但这个功用的使用较为局限。目前对其使用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山楂的另一个功用:活血化瘀。山楂可以应用于多种血瘀病证的治疗,如缺血性中风、血管性头痛、冠心病、月经不调、高脂血症、高血黏症、跌打伤痛等。同时,因山楂既善于消化肉食又能活血化瘀,故又被认为可以去脂减肥。
生活中,山楂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鲜品作为水果食用;干品可以泡茶饮用,或煎汤饮用。由此,使一些人对山楂的认识与应用产生了误区,认为山楂性质平和,口感好,可以随意使用。特别是一些肥胖人群,对山楂更是爱不释手,有些人因应用不当产生不良反应。
曾有一个女性肥胖患者,伴有月经不调,在朋友推荐下,每天用山楂干30克煎汤后作为茶饮。连续使用半个月后自觉腰围缩小,增强了信心,自行加倍用量。结果,在连续使用近2个月后,虽然体重有所下降,但出现了月经量多、淋漓不尽的现象。
这是笔者在减肥门诊中遇到的一个病例,问题就出在患者盲目减肥,随意滥用山楂。山楂虽然口感、口味好,获取也容易,但毕竟有较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而且性质温性,没有明显瘀血现象的人应当慎用,至少不应大量、长期使用;一些有出血倾向或月经量多者则当禁用。
山楂如单独使用,一般鲜品不超过每天50克;干品煎汤或泡茶饮用,每天不宜超过15克。此外,因山楂味道甘酸,胃酸过多者应当慎用。
三、“常客”山药
在众多的中药中,像山药那样应用历史悠久、范围广泛、老少皆宜、可以长久使用的药极少。作为食用,山药是餐桌上的常客,主食、点心、菜肴、汤饮皆可用之;作为药用,山药亦是处方中的常客,补虚、调养、治疗、预防用之皆效。缘何如此?皆因山药性用平和、功用多样、几乎没有副作用。
山药性质平和,不偏寒热,药味甘中带涩,是一味平补、涩补之品。山药既增强功能以补气,又补充物质以养阴,主要作用于肺、脾、肾,对于体虚人群、一些慢性疾患的治疗与调养应用广泛。山药特别适用于慢性咳喘、慢性泄泻、肾亏引起的多尿、遗尿、遗精、滑精、带下不止,尤其是在消渴病证中的应用更是值得关注。
消渴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主要为气阴两虚。在中医中消渴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上消多为肺虚,中消多为脾亏,下消则以肾虚为主。山药益气养阴,益肺健脾补肾,故十分适合于消渴的治疗。
如果是以调养为目的,无论是体虚还是一些慢性病,都可以单独长期使用山药。可将新鲜山药作为主食,每天100克,洗净隔水蒸服,效果较好。也可以用山药与米一起煮粥食用。如果作为药用,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虽然山药基本上没有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但如感冒、发热时则不宜服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类常用的食品具有一定的药效,这就是所谓的“药食两用品——既可以作为药用又可以作为食用。在此介绍3味最常用的药食两用品:生姜、山楂、山药。
一、”老将”生姜
生姜可谓家喻户晓、历史悠久。其作为食用,时常出现在寻常餐桌上,不但作为佐料、调料常用于鱼虾蟹等水产品和其他荤食的烹调,而且还可以制作酱菜、姜丝作为菜肴,亦有作为饮料使用的。作为药用,生姜更是寻常百姓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常用品,民间素有“上床萝卜下床姜”“冬食萝卜夏食姜”之说,在淋雨受寒后,人们多会自制姜糖茶,以祛寒防治感冒。
近年来,社会上更是兴起了吃姜强身健体的风俗,许多人对生姜顶礼膜拜,认为生姜可以随意服用,有百利而无一害,一时间生姜的身价倍增,价格暴涨。其实,使用生姜应当关注其性质和作用,不可任意。这里说一个生动的反面例子。
多年前与一朋友聚餐,席间他特地要了一小碗生姜丝,美滋滋地吃了下去,并自豪地说:只要有可能,他每天至少食用一小碗生姜丝,已经连续9年。而这9年里,他自觉身体健康,从未生病。笔者见他面红声高、性情急躁、舌质深红、脉弦劲,告知其不适宜这样长期每天食用如此大量的生姜。因生姜性质温热,多用久用会导致体质偏差、内热亢盛。然朋友不听劝阻,依然我行我素。半年后再度相见已是在医院: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被确诊为高血压,并发生眼底出血;同时痔疮发作,不得不接受手术,被医生严格限制食用生姜。
生姜的性质温热,主要适用于一些寒性体质的人群和寒性病证,如受寒后的咳嗽、感冒、冻疮,饮食生冷引起的呕吐、腹痛以及女性的痛经等。之所以将生姜常用于一些水产品的烹调,除了取其清除腥味外,主要还是以其温热之性去中和、抵充鱼虾蟹等水产品的寒凉,既品尝美味又不损伤脾胃。作为食用,特别是作为食品佐剂,生姜的用量一般不大,每天多在3克左右。
如果用于一些寒性病证的治疗,生姜的用量可以适当加大,一般多在每天6~10克。如淋雨受寒后的感冒以及女性痛经,可以用10克生姜煎汤,加糖(最好是红糖)趁热喝下,对一些程度轻的风寒感冒往往有较好的效果。
生姜有很好的止呕作用,素有“呕家圣药”之称,但生姜的止呕功效主要用于两个方面:寒性呕吐、中毒呕吐。可以单独直接使用,有三种方法:直接咀嚼生姜;用生姜擦舌尖;将生姜碾汁吞服。如果是一些寒性体质的人,平时可以适当食用生姜,但量要控制,一般每次控制在3克左右,且不宜长期使用。
生姜的使用必须紧紧围绕着“辛温”二字,重视其对肺胃的作用。不能用于温热性质明显的病证,尤其是一些眼疾、痔疮等疾患的人群。
二、“新贵”山楂
随着肥胖、高脂血症、高血黏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多发,山楂正成为养生保健的新宠。显然,这与山楂的性能、功用有关。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些久煮不烂、难以消化的肉食中,放入几个山楂,这些肉食很快就被煮烂、易于消化。由此认为山楂具有显著的消食、促进消化的功用,尤其是善于消化一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长期的生活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山楂虽然是一味常用的消食药,但这个功用的使用较为局限。目前对其使用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山楂的另一个功用:活血化瘀。山楂可以应用于多种血瘀病证的治疗,如缺血性中风、血管性头痛、冠心病、月经不调、高脂血症、高血黏症、跌打伤痛等。同时,因山楂既善于消化肉食又能活血化瘀,故又被认为可以去脂减肥。
生活中,山楂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鲜品作为水果食用;干品可以泡茶饮用,或煎汤饮用。由此,使一些人对山楂的认识与应用产生了误区,认为山楂性质平和,口感好,可以随意使用。特别是一些肥胖人群,对山楂更是爱不释手,有些人因应用不当产生不良反应。
曾有一个女性肥胖患者,伴有月经不调,在朋友推荐下,每天用山楂干30克煎汤后作为茶饮。连续使用半个月后自觉腰围缩小,增强了信心,自行加倍用量。结果,在连续使用近2个月后,虽然体重有所下降,但出现了月经量多、淋漓不尽的现象。
这是笔者在减肥门诊中遇到的一个病例,问题就出在患者盲目减肥,随意滥用山楂。山楂虽然口感、口味好,获取也容易,但毕竟有较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而且性质温性,没有明显瘀血现象的人应当慎用,至少不应大量、长期使用;一些有出血倾向或月经量多者则当禁用。
山楂如单独使用,一般鲜品不超过每天50克;干品煎汤或泡茶饮用,每天不宜超过15克。此外,因山楂味道甘酸,胃酸过多者应当慎用。
三、“常客”山药
在众多的中药中,像山药那样应用历史悠久、范围广泛、老少皆宜、可以长久使用的药极少。作为食用,山药是餐桌上的常客,主食、点心、菜肴、汤饮皆可用之;作为药用,山药亦是处方中的常客,补虚、调养、治疗、预防用之皆效。缘何如此?皆因山药性用平和、功用多样、几乎没有副作用。
山药性质平和,不偏寒热,药味甘中带涩,是一味平补、涩补之品。山药既增强功能以补气,又补充物质以养阴,主要作用于肺、脾、肾,对于体虚人群、一些慢性疾患的治疗与调养应用广泛。山药特别适用于慢性咳喘、慢性泄泻、肾亏引起的多尿、遗尿、遗精、滑精、带下不止,尤其是在消渴病证中的应用更是值得关注。
消渴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主要为气阴两虚。在中医中消渴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上消多为肺虚,中消多为脾亏,下消则以肾虚为主。山药益气养阴,益肺健脾补肾,故十分适合于消渴的治疗。
如果是以调养为目的,无论是体虚还是一些慢性病,都可以单独长期使用山药。可将新鲜山药作为主食,每天100克,洗净隔水蒸服,效果较好。也可以用山药与米一起煮粥食用。如果作为药用,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虽然山药基本上没有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但如感冒、发热时则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