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两用“三剑客”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nuq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听到一个好消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杨柏灿的视频课程《走近中药》获得教育部嘉奖。《走进中药》系列有很多堂课,《药食两用品》这堂课最有趣最实用。我们请杨教授把其中的片段写成了科普文章,一起来当回“大学生”吧。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类常用的食品具有一定的药效,这就是所谓的“药食两用品——既可以作为药用又可以作为食用。在此介绍3味最常用的药食两用品:生姜、山楂、山药。
  一、”老将”生姜
  生姜可谓家喻户晓、历史悠久。其作为食用,时常出现在寻常餐桌上,不但作为佐料、调料常用于鱼虾蟹等水产品和其他荤食的烹调,而且还可以制作酱菜、姜丝作为菜肴,亦有作为饮料使用的。作为药用,生姜更是寻常百姓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常用品,民间素有“上床萝卜下床姜”“冬食萝卜夏食姜”之说,在淋雨受寒后,人们多会自制姜糖茶,以祛寒防治感冒。
  近年来,社会上更是兴起了吃姜强身健体的风俗,许多人对生姜顶礼膜拜,认为生姜可以随意服用,有百利而无一害,一时间生姜的身价倍增,价格暴涨。其实,使用生姜应当关注其性质和作用,不可任意。这里说一个生动的反面例子。
  多年前与一朋友聚餐,席间他特地要了一小碗生姜丝,美滋滋地吃了下去,并自豪地说:只要有可能,他每天至少食用一小碗生姜丝,已经连续9年。而这9年里,他自觉身体健康,从未生病。笔者见他面红声高、性情急躁、舌质深红、脉弦劲,告知其不适宜这样长期每天食用如此大量的生姜。因生姜性质温热,多用久用会导致体质偏差、内热亢盛。然朋友不听劝阻,依然我行我素。半年后再度相见已是在医院: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被确诊为高血压,并发生眼底出血;同时痔疮发作,不得不接受手术,被医生严格限制食用生姜。
  生姜的性质温热,主要适用于一些寒性体质的人群和寒性病证,如受寒后的咳嗽、感冒、冻疮,饮食生冷引起的呕吐、腹痛以及女性的痛经等。之所以将生姜常用于一些水产品的烹调,除了取其清除腥味外,主要还是以其温热之性去中和、抵充鱼虾蟹等水产品的寒凉,既品尝美味又不损伤脾胃。作为食用,特别是作为食品佐剂,生姜的用量一般不大,每天多在3克左右。
  如果用于一些寒性病证的治疗,生姜的用量可以适当加大,一般多在每天6~10克。如淋雨受寒后的感冒以及女性痛经,可以用10克生姜煎汤,加糖(最好是红糖)趁热喝下,对一些程度轻的风寒感冒往往有较好的效果。
  生姜有很好的止呕作用,素有“呕家圣药”之称,但生姜的止呕功效主要用于两个方面:寒性呕吐、中毒呕吐。可以单独直接使用,有三种方法:直接咀嚼生姜;用生姜擦舌尖;将生姜碾汁吞服。如果是一些寒性体质的人,平时可以适当食用生姜,但量要控制,一般每次控制在3克左右,且不宜长期使用。
  生姜的使用必须紧紧围绕着“辛温”二字,重视其对肺胃的作用。不能用于温热性质明显的病证,尤其是一些眼疾、痔疮等疾患的人群。
  二、“新贵”山楂
  随着肥胖、高脂血症、高血黏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多发,山楂正成为养生保健的新宠。显然,这与山楂的性能、功用有关。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些久煮不烂、难以消化的肉食中,放入几个山楂,这些肉食很快就被煮烂、易于消化。由此认为山楂具有显著的消食、促进消化的功用,尤其是善于消化一些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长期的生活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实,山楂虽然是一味常用的消食药,但这个功用的使用较为局限。目前对其使用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山楂的另一个功用:活血化瘀。山楂可以应用于多种血瘀病证的治疗,如缺血性中风、血管性头痛、冠心病、月经不调、高脂血症、高血黏症、跌打伤痛等。同时,因山楂既善于消化肉食又能活血化瘀,故又被认为可以去脂减肥。
  生活中,山楂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鲜品作为水果食用;干品可以泡茶饮用,或煎汤饮用。由此,使一些人对山楂的认识与应用产生了误区,认为山楂性质平和,口感好,可以随意使用。特别是一些肥胖人群,对山楂更是爱不释手,有些人因应用不当产生不良反应。
  曾有一个女性肥胖患者,伴有月经不调,在朋友推荐下,每天用山楂干30克煎汤后作为茶饮。连续使用半个月后自觉腰围缩小,增强了信心,自行加倍用量。结果,在连续使用近2个月后,虽然体重有所下降,但出现了月经量多、淋漓不尽的现象。
  这是笔者在减肥门诊中遇到的一个病例,问题就出在患者盲目减肥,随意滥用山楂。山楂虽然口感、口味好,获取也容易,但毕竟有较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而且性质温性,没有明显瘀血现象的人应当慎用,至少不应大量、长期使用;一些有出血倾向或月经量多者则当禁用。
  山楂如单独使用,一般鲜品不超过每天50克;干品煎汤或泡茶饮用,每天不宜超过15克。此外,因山楂味道甘酸,胃酸过多者应当慎用。
  三、“常客”山药
  在众多的中药中,像山药那样应用历史悠久、范围广泛、老少皆宜、可以长久使用的药极少。作为食用,山药是餐桌上的常客,主食、点心、菜肴、汤饮皆可用之;作为药用,山药亦是处方中的常客,补虚、调养、治疗、预防用之皆效。缘何如此?皆因山药性用平和、功用多样、几乎没有副作用。
  山药性质平和,不偏寒热,药味甘中带涩,是一味平补、涩补之品。山药既增强功能以补气,又补充物质以养阴,主要作用于肺、脾、肾,对于体虚人群、一些慢性疾患的治疗与调养应用广泛。山药特别适用于慢性咳喘、慢性泄泻、肾亏引起的多尿、遗尿、遗精、滑精、带下不止,尤其是在消渴病证中的应用更是值得关注。
  消渴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主要为气阴两虚。在中医中消渴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上消多为肺虚,中消多为脾亏,下消则以肾虚为主。山药益气养阴,益肺健脾补肾,故十分适合于消渴的治疗。
  如果是以调养为目的,无论是体虚还是一些慢性病,都可以单独长期使用山药。可将新鲜山药作为主食,每天100克,洗净隔水蒸服,效果较好。也可以用山药与米一起煮粥食用。如果作为药用,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虽然山药基本上没有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但如感冒、发热时则不宜服用。
其他文献
长期服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如果药物效果并不满意,临床症状严重,医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患者做手术。  开放手术:创伤相对较大、风险相对较高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开放手术,就是在下腹部切一个刀口,从切口进去分离到达前列腺的位置,再将增生的腺体组织切除。另一类是微创手术,包括前列腺电切、汽化,钬激光前列腺切除等。这些微创手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用在身体上切开刀口
罹患尿毒症的女儿饱受病痛折磨,母亲决定“捐肾救女”。出人意料的是,母亲在术前被发现罹患肾癌!这对母女该何去何从?  所幸,她们遇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移植团队,医生们为这对不幸而又万幸的母女精心设计了“两全之策”:切除母亲的病肾,再将切除肿瘤后的肾脏移植给女儿。  农历猴年春节前,复旦附属中山医院肾移植团队为这对母女进行了肾癌切除手术和肾移植手术。这也是上海首例供肾小肾癌切除后的活体亲属供肾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 王盛兴 董健(教授)  如今,很多年轻人“迷恋”上健身运动,将健身作为一种舒缓压力、增强体质的方式,但不少人却因锻炼不当,导致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使“健身”变“伤身”。  健身为何变“伤身”  ①热身不当 适当的热身可以让目标肌群血供增加、温度升高,使肌肉组织黏滞性降低,不容易拉伤。热身不足不利于肌肉发挥力量,对抗运动负荷;热身过度则会使肌肉过于疲劳,力量输出减少,增
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复查。除了进行血压监测、观察降压治疗效果外,还需要定期做一些其他检查,以观察血管、心、脑、肾、眼底等靶器官损害情况,观察有无其他合并症或危险因素,同时检查可能受降压药物治疗影响的一些指标,如肝功能等。  复查靶器官损害情况  高血压主要损害血管、心、脑、肾、眼底等器官组织,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一些切实可行的检查项目,判断靶器官的损害情况。基
菜品制作/李纯静(营养师)  菜品设计、点评/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高级营养师 孙丽红  痛风是机体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酸合成增多和/或尿酸排泄障碍,使尿酸蓄积于体内,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  合理的饮食可减少食物性尿酸来源并促进尿酸排出体外。痛风患者应避免食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烹调时少用油;每日食物中的嘌呤攝入量应低于150毫克,可多选择嘌呤含量低的食物,如蛋类、鲜奶、酸奶、卷
清代名医叶天士的名言“胃以喜为补”,充分体现中医学的护胃养生观,指从自身的身体状况出发,根据身体的喜好选择食物,顺其自然,不强求,如果身体不需要、不喜欢,则不要硬吃。而“胃以喜为补”这一观点也可以很好地诠释肿瘤患者的饮食要义。  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患者脾胃功能本就较差,加之可能还要承受放化疗之苦,其功能就会愈加减弱。这时很多患者会出现吃饭没胃口、饮食不香等胃肠道症状。这时,如果家属给患者硬塞硬补
在上海的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工作中,广大社区医生一直担负着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引领人和指导者的重要使命。而在上海市金山区石化街道,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严重流失,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健康自我管理行列,市民健康自我管理面临着指导医生紧缺的困境。为了满足市民健康自我管理活动正常开展的需要,相关部门在辖区内聘请了3名志愿者,担任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贝渝戈就是其中一
上海市杨浦区延吉七村的居民刘煜芳今年71岁,从17岁开始吸烟,这一吸就是50年。50年中从未想戒烟的他,在深刻认识到烟草危害后决定要戒烟,“一瞬间”就戒了,至今未再吸一支。  吸烟大半生,老来“多病缠”  1963年,17岁的刘煜芳到部队当兵,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开始吸烟。慢慢地,吸烟量越来越大,几十年里基本保持在每天一包半。  步入中年后,随着年龄增长,刘先生逐渐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医生、家人
每年5月是春夏交替之期,意味着春季将结束,夏季将开始。此时,养生重在“养心”,防暑邪、祛湿邪、保护人体阳气。5月,气温逐渐升高,雨量明显增多,人易出现烦躁不安、易怒上火的症状,也是风湿和皮肤病的高发期,应注意调理情志、祛除心火、健脾祛湿。饮食宜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为主,多选择具有清热、利湿、解毒功效的食材,适当选择苦味食物。还应注意不过食生冷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及阳气。  一、莲
医生手记  一日,门诊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小朱(化名),她欲言又止,满面愁容。一问情况,原来,小朱已有一双儿女,两个多月前因意外妊娠在外院做了人工流产手术,没想到又怀孕了。小朱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流产手术十分焦虑:“医生,我的手术是不是很危险?”  “你在短时间内反复流产,这种情况属于高危手术,风险确实比较大……”听完医生对手术风险的分析,小朱快要哭出来了,“我也避孕的呀,可怎么还是怀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