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上)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reter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有蓝天、白云、沙滩、椰林,一派热带海岛风光。
  这里,有高楼、塔架、铁门、钢轨,尽显现代科技风范。
  这里,就是海南文昌,集旅游胜地与航天发射基地于一体、秀美与壮观相辉映的南海明珠。
  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也是第一个滨海发射场,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世界上也为数不多。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和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都是在这里完成首发。不久之后,我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航天器—嫦娥五号、世界首颗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嫦娥四号以及构建载人空间站的有关舱段也将在这里发射。未来中国的火星探测和月球基地建设以及其他深空探索的航程同样是从这里出发。
  文昌市位于海南岛的东北一隅,龙楼镇又位于文昌市的东面。在那里,一座现代化的航天城从一片片椰树林和西瓜地里崛起。
  椰林摇曳,海风习习,这是文昌发射场给人的第一印象,而且与想象中戒备森严的情形形成巨大反差,文昌是我国开放性最强的航天发射和科普基地。平时游客可以进入发射场参观,即便在航天发射的时候,周边也会辟有观看区域。一片耀眼的光芒闪过,长征运载火箭是伴随着民众的欢呼声腾飞的。
  开阔的发射场上矗立着多座高大的建筑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两座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它们是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发射前的“家”。其中,长征五号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住着中国目前直径最大的火箭。这座钢筋混凝土建筑高达99.4米,地下一层,地上14层。仅一扇大门就有81米高。整座建筑保持着多项工程纪录,包括亚洲最大的钢铁之门、中国单层最高的厂房以及国内最高的桁架安装。
  在这里完成组装和测试之后,巨型钢铁门通过液压设备打开,火箭将由我国目前规模最大、承载能力最强、集成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火箭活动发射平台载着,平稳地驶向发射塔架。距离发射塔架800米远的地方,就是大海。作为滨海发射场,在这里可通过海运解决巨型火箭运输的难题并提升残骸坠落的安全性;作为低纬度的发射场,在这里能借助接近赤道的较大线速度以及惯性带来的离心现象,大大节省火箭燃料。所以,文昌新一代火箭发射场无疑会成为发射先进和大吨位火箭的首选基地,未来将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可以说,中国航天科技的每项成就都首先归功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研制出的运载火箭有长征一号、风暴一号、长征一号丁、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进型、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E、长征二号F、长征二号FT1、长征二号FT2、长征三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长征四号甲、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六号、长征十一号、长征七号以及长征五号,总计达23种型号,除了8种已经退役,其余均在服役。长征五号就是长征火箭家族中的最新成员,更是其中的“大块头”。
  2016年6月25日,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成功首飞。
文昌发射场鸟瞰。火箭活动发射平台载着长征七号驶向发射塔架
长征五号驶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
长征五号发射塔架

  2016年11月3日,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成功首飞。
  2017年4月20日,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由长征七号运载升空。
  中国航天的一次次突破在文昌发射场达成。
  新的传奇在等待续写。听一听航天人为我们描绘的宏伟规划吧!
  当前,人类深空探测活动已进入空前活跃的新发展时期,月球建站和火星优先成为快速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
  如果说探月三期工程是以突破与掌握月球采样返回为标志,那么探月四期工程则要让人类首次探秘月球背面。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将在月球背面软着陆,此后还要在月球南极和北极实现探测器着陆探测。最终,还将建设无人和载人月球科研站。
  对于备受瞩目的火星探测,据中国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李国平介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于2020年7、8月间在文昌发射场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器送入太空,于2021年抵达火星,在火星表面着陆并进行巡视探测,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巡视”3个目标。其后,计划在2028年左右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火星土壤并返回地球。
  一举实现3个目标,想想就有点小激动呢!据悉,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已于2016年1月正式立项。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介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工程探测器将搭载13种有效载荷,其中环绕器7种、火星车6种,涉及空间环境探测、火星表面探测、火星表层结构探测等领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一次任务同时实现“环绕、着陆、巡视”3个目标,这是其他国家未曾有过的,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我国火星探测任务中的着陆器与火星车(效果图)

  受天体运行规律的约束,每26个月才有一次火星探测的有利发射时机,从现在到2021年前后仅有3次发射机会。火星距离地球最远约4亿千米,探测器在器箭分离后需经过7~10个月巡航飞行才能被火星捕获。环绕器环绕火星飞行后要与着陆巡视器分离,然后进入任务使命轨道开展对火星全球环绕探测,同时为着陆巡视器开展中繼通信,这在轨道设计上就要兼顾环绕和着陆的需求。
椰林掩映的文昌航天发射场

  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气动外形减速、降落伞减速和反推发动机动力减速,最后下降着陆在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始火星表面巡视探测,要探测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由于远距离数据传输的大时延,要求火星车必须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火星光照强度小,加上火星大气对阳光的削减作用,火星车能源供给也比月球车更为困难,这些都使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更具复杂性。
  火星现已成为主要航天国家进行行星探测的首选目标以及空间技术战略制高点。火星探测将会出现技术上高新发展、科学上全新发现的局面。中国在此不会缺席,中国对此充满信心。
  文昌发射场铜鼓岭测控站立有一块石碑—“面向大海,仰望星空”。我们未来“星辰大海”的征途,将从这里启程,奔向月球,奔向火星,奔向其他行星和小行星,直至冲出太阳系,奔向遥远的宇宙深处……
其他文献
御窑瓷器从生产到使用、直至废弃的整个过程,始终都处在皇帝的掌控之下:瓷器烧成后,合格品得以进入宫廷使用,落选品也不能流至民间,但那些御用瓷器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破损了,会如何处理呢?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内的考古发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答案——集中后深埋在紫禁城内。简而言之,瓷器是皇帝的,瓷片也是皇帝的。2014年,在故宫博物院南大库清宫库房区域发掘一处御窑瓷器残片埋藏坑,出土了大量明、清御窑瓷器残片。这是在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四月二十二日,多尔衮率八旗劲旅在山海关大战中击败李自成的农民军,10天后清军占领北京。同年十月初一,顺治帝在紫禁城的皇极门(今太和门)举行登基大典,开始了大清王朝268年的统治。清军入关后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国家尚未统一,战乱频仍,起义不断,盗贼横行。为了镇压各地的反清起义,维护地方稳定,清朝统治者除了以绿营兵分驻各省外,还在全国设置了许多八旗军驻防地,“无事
1899年2月,意大利公使马迪讷奉罗马当局之命,向清政府正式提出租借三门湾,租期为50年,具体协议条款参照中德签署的《胶州湾协定》。除此以外,意大利还妄图谋求得到从江西鄱阳湖到三门湾的铁路修筑权。为了显示这一决心,意大利增派三艘军舰驶往中国海域。罗马当局还密电马迪讷,尽管意大利政府无意开战,但索租的想法不能不让清政府明了。为此,马迪讷立即起草照会,并将其呈递给清政府的总理衙门。清政府对意大利的罕见
《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是德语多卷本工具书,其前身是戈特赫尔夫·吕贝尔和威廉·弗兰克尚未出版完成的《百科全书》(副书名为《科学家和艺术家在社交场合下检索值得回顾的古代和近代历史事件用简明百科全书或百科全书》),后由布罗克豪斯出版社购买并逐步发展壮大。布罗克豪斯出版社是由弗里德里希·阿诺德·布罗克豪斯(1772~1823)于1805年在阿姆斯特丹创建的,在200多年的百科全书的出版历程中,出版了许多种
过去30年,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世界各国的医疗水平和应对各类疾病的能力;然而,伴随着各类药品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开始意识到,人类社会在21世纪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型环境污染问题——药品环境污染。口服用药剂量中30%~90%的活性成分最终会被排出体外  药品的环境健康风险  之所以可能发生药品环境污染问题,与药品的设计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响应原理不无关系,药品在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其活性成分会有一
流言:春天到了,一些老人喜欢在小区或公园的草地里挖野菜。他们认为,这些野菜是大自然馈赠的珍品,绿色、天然、无污染……这是真的吗?  真相:有媒体做了一个小测验,他们派人在公园绿地里挖了一些苦麻菜、荠菜、灰灰菜和蒲公英等野菜,然后,用检测卡检测这些野菜上面的农药残留。结果发现,其中,农药残留含量最高的是荠菜,其次是蒲公英、苦麻菜和灰灰菜。这说明,生长在公园的野菜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绿色”“纯天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2015年美国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美国启动一项名为精准医学(医疗)的计划,要义是,基于患者的基因或生理特征来定制治疗方案,也即个性化医疗。  精准医疗不精准?  但是,最近的两项研究对精准医疗提出了严重质疑,无疑是泼向精准医疗的一盆凉水。美国俄勒冈州奈特癌症研究所的普拉萨德在2016年9月8日的《自然》杂志发表一篇文章称,“精准策略没有给大多数肿瘤病人带来
最近,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和编剧的电影《敦刻尔克》口碑逆天。故事以“二战”为背景,根据当时的历史事件“敦刻尔克大撤退”改编,通过青年士兵的视角讲述了这次撤退中,英法军队面对德军所经历的残酷战斗。敦刻尔克也因为这部影片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法国的小城大港  敦刻尔克是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靠近拉芒什——加来海峡国际航道,东北上是北海,西南下是英吉利海峡。敦刻尔克以“二战”中1940
强音响的长时间刺激会造成听觉的损伤,特别是高于85分贝的声音。如机器旁的工人每日接触8个小时90分贝的声音,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听力下降。音量每增加5分贝,每天安全收听的时间就减少一半,直到115分贝。高声强的摇滚音乐的音量,每天仅仅听上15分钟,就足以损伤你的听觉,而且是无法恢复的。许多年轻的“摇滚音乐”乐师会出现听力下降,这种听力下降应该是65岁以上的老人才可能出现的现象,他们的问题则是因为摇滚
(拍摄:肖宇宙)  第一眼看到这张图片,你肯定会有疑问:  这是谁?  他身上穿的啥?宇航服吗?  这是在哪里?感觉很高大上又有点怕怕的是怎么回事?  那么多垂下来的蓝色管子又是干啥的呢?  ……  别急别急,马上就为你一一解答。  其实,这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简称武汉P4实验室)里开展适应性演练呢!  那什么是P4实验室?P4实验室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