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s129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学习如同建一座高楼大厦,其词汇是奠基石。新课标要求初中生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1500词。传统的死记硬背单词的方法使学生今天背了单词,明天就忘记。词汇量少还直接影响到英语四项技能的培养。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应用单词是目前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实例阐述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本文所选文本出自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下文将不再逐一注释。)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在 20 世纪60 年代由英国教育家、心理学家 Tony Buzan 提出的。思维导图其实是根据知识间的一些内在联系,对其进行整理归类,深层次加工,以利于我们理解并且记住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借助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将大量的枯燥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
  根据语义学中的语意场理论,语言系统中的词汇在语义上相互联系,某些词可以在一个共同概念或核心词汇的支配下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语意场。因此教师应根据词汇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众多词汇置于一个语义网络之中,形成一个富有色彩和意义的词汇结构图。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加深对词汇的印象,有利于学生记忆词汇。所以找出词汇间的内在联系是绘制思维导图的首要步骤之一,其次确定主题中心词,然后用色彩、箭头、线条、符号、图像、代码以及其他方式向外拓展与主题中心词相关的其他词汇。按照层级关系描绘相关词汇和主题中心词的关系。最后绘制好的词汇思维导图犹如树形网状图,树状图初步形成后还要对其修改和完善。
  如何应用思维导图开展词汇教学
  以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七上Unit3 Topic2词汇为例。教师课堂上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以中心词“work”“family”和“place”展开绘制思维导图。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词汇进行加工,将词汇置于不同的语义网络之中时,结构层次比较单一(如图1)。教师课堂教学重点就是分析词汇间更深层的内在关系,建立更完整的思维导图。如“family”词汇可依据家谱图体现家庭成员关系。
  其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职业词汇后缀“er”“or”再拓展下一层级词汇。
  最后建立“work”与“workplace”的层级关系。词汇层层向外延伸,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如图所示:
  词汇思维导图还可辅助教师进行短语、句型的教学。教师在课上可充分利用这个思维导图再向外延伸,补充。可进一步补充工作地点的短语:in the office/school/ hospital/restaurant, on the farm。特別提醒在农场上介词用on。该词汇教学还可为学生看思维导图造句做铺垫。教师可借助相关图片引出句型:“My father is a teacher. He works in the school.”“My mother is a nurse. She works in the hospital.”……学生感受新的句型之后,教师将学生分组根据思维导图进行造句比赛。学生的思维活跃,各抒己见,造出很多不同的句子。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学生既学到词汇、短语,又能掌握新句型,锻炼了遣词造句的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进一步复习巩固词汇,测试学生应用词汇的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借助词汇思维导图进行写作,如写一篇题为“My family”的作文让学生展开联想,以词汇间的语义关系为基础将零散的词汇串成句子,组成篇章,有效复习巩固、记忆词汇,同时也梳理了课文重要知识点。
  结语
  本文旨在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和探讨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词汇教学中。思维导图让学生记忆单词由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够增强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
其他文献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社会化载体,目前幼儿园教师有着较高的职业倦怠和离职率,会影响幼儿的发展。探究幼儿园教师的人格特质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能降低幼儿园教师的离职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的问卷为大五人格问卷以及 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对台州市多所幼儿园随机选取10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并采用spss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的人格特质中最多的是宜人性人格,其次是严谨性与开放性
期刊
新入学的一年级孩子中,有个叫小斌的孩子:长得虎头虎脑,很可爱。但上课的时候眼睛基本不看老师,手里不停做小动作,只有特别感兴趣的内容才留神听一会儿,发言时倒能说会道。写作业的时候磨磨蹭蹭,教师不在旁边盯着,不仅不能完成作业,还会妨碍旁边的同学。若教师不关注他,他就会发出点声音或弄点什么事情来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学工作受到干扰。  一到下课,我不敢有一点放松:他不是把这个小朋友打一拳,就是在那个小朋友喝
期刊
创游主题背景  关键词:幼儿兴趣,来源生活,文明有序。  来源生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汽车时时刻刻都在孩子的身边,每家每户的家用小驾车,来来往往的公交车,有着特殊功能的警车,洒水车,消防车……  幼儿兴趣:开学初班级有一个小男孩带来了一辆警车和洒水车,孩子们都喜欢围着他玩汽车,陆陆续续我们班的汽车变得越来越多。根据我们班的男生女生比例,男生占大多数,有22个,女生15个,孩子们对汽车非常感兴趣,
期刊
“美在现实生活中是到处存在的,美是想象与创造的源泉,美能陶冶心灵,愉悦心情,塑造人格。”这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解读中明确指出,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他们感受美的方式虽然肤浅或幼稚,但是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审美意识。  主题背景  “老师,你看,阿罗苹果吃不完,画了一个怪兽,自己吓自己,吓得发抖,抖啊抖,抖得都掉到河里去了,哈哈哈。”听着月月小朋友欢乐的笑声,看着洋溢在脸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由此可见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幼儿来说十分重要。如何让良好的环境支持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创设多样化的阅读场所  固定阅读场所  所谓固定阅读场所即活动室中的一角,其主要的作用是提供给孩
期刊
在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教学不论是对于学生音乐方面知识的增长、还是对于儿童良好性情的养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长久以来,原本活泛的音乐课程被一些教师教授得刻板呆滞,这不仅没有凸显音乐这一学科的特点,而且会极大地压制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成为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阻力。因此,当代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上,对授课方式进行创新,将游戏教学法融入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边玩边学,在游戏中
期刊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文化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总体表征,汇聚成了华夏文明独有传统文化儒道互补的内核。在高中语文阶段,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特点,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蕴,把握当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的切入点,才能够让高中生在未来扬我国威、圆我中国之梦。本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探究。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孕育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古诗词作为语言文化的基础,有着重要的文化教育意义
期刊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寻找乡土材料  小班的时候,开设的是“看一看、编一编”这样一个让幼儿了解、欣赏编织的区域。区域里呈列着各种毛线编织得柔柔软软的小帽子、小鞋子、小围巾、这些可爱的小物件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产生亲切感,从而引发幼儿学习编织的兴趣。这个阶段幼儿以欣赏为主,辅以引导幼儿用粗毛线掰掰简单的三股辫子,但是由于幼儿动作发展的限制,学习的过程比较慢。为了挖掘更多让幼儿容易操作的材料,到了下学期,除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兴趣是学习之母”,同样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起来就如赶鸭子上架,索然无味,这样如何能学好语文呢?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找准合适的
期刊
问题分析  表演活动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表演活动,剖析、解决问题是前提。问题分析如下:小班幼儿在进行表演活动时,对表演内容没有融会贯通,在表演过程中呆若木鸡,表现出应付任务、不投入;在进行表演活动时,容易出現“卡带”现象,表演无法流畅地完成。存在着在表演活动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开展流程,教师在表演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指导不充分,采用的教学方法存在局限性等问题。以上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