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治维新以来日语中的汉字改革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yiz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日本社会自明治维新以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仅在政治、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思想方面也受到了极大冲击。随着日本全盘西化方针的实施,在文字方面也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从明治时代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间,一直在废除和限制汉字问题上存在分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近千年来对模仿的中国文化和模式的反思,主要还在于汉字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表意功能自由组合性。由于汉字具有无限的造词能力,顺应了日本新事物大量涌现的社会发展需要,使得汉字最终还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日语表记方式被沿用下来。
  关键词 汉字 明治维新 改革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有识之士开始积极地引进、学习西方的近代文化,在国内掀起了“西化”运动。日本人开始思考汉字的优劣。随着中国的衰落和西方的强大日本民族意识抬头,和学兴起,使得日本对文字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过去的以能使用汉文而被视为有学识,逐渐演变成认为汉字是阻碍日本繁荣富强的绊脚石。以福泽谕吉等为代表的文人志士都认为,如果不限制汉字,日本就不可能进步。于是在明治维新后的20年内,出现了文字改革的高潮。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文字应用的背景有直接的关系。维新以后,出现了两种相反的倾向。一是汉字的大量使用。西化运动中日本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思想,随之产生了大量的新的词汇。出现的新词语借用汉字的表意功能,形成了和制汉语,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这样的词语听读音不易懂,但看到汉字却能立即领会其含义。如:「工業」、「鉱業」、「功業」、「興業」等。另一种运动则是要将日语的文字音标化,全部用假名或罗马字母,废止汉字。
  一、关于汉字的使用
  日本在其西化的过程中,为了将西洋的政治、经济、法律、建筑、交通以及衣服、食品等各个方面的名称用语译成日语,便借用汉字,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和制汉语。用和语制成的词语比较少。例如,「切手」,据说这是前岛密发明的译词。又如「为替」,据说是由福泽谕吉创造的。
  由于汉语的大量使用,随之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一是对汉字的使用只重意不重音的汉字。二是出现了很多适用范围比较小的汉字,例如:「福祉」的「祉」,「皮膚」的「膚」。也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引发了有关汉字的争论。
  二、关于汉字改革的争论
  有关汉字的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派别:全废论、限制论、拥护论。
  (一)全废论
  主张将汉字全部废除,然后用一种全新的语言作为日本的语言。在关于到底用什么语言作为日本的新语言这一问题上,又存在四种观点。
  1.假名派
  假名论者的最先倡导人是江户末期的前岛密 ,他认为救国的根本在于普及国民教育,而普及教育需要简易的文字、文章,汉字结构复杂,所以应该采用西洋诸国那样的音符字。但在当时他的这一观点还没有得到认同。
  到了明治十三、十四年的时候,假名论者逐渐增多,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星野行则、大规文彦等。他们在1881年就成立了“假名之友”协会,1920年又成立了“假名文字协会”。但他们的主张在实际应用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2.罗马字派
  除了前岛密提倡的假名派外,罗马字派是另一重要势力。最先提出此观点的是汉学者南部义。他也认为汉字过于复杂,数量大,记忆困难;西洋文字使用方便,学习起来比较省时省力。
  罗马字传入日本是在16世纪的室町时代,当时来日传教的葡萄牙人曾用葡语式罗马字拼音的方法编写了《日葡词典》、语言课本及传教用书,但当时罗马字主要在传教士之间流传使用。
  日本使用的罗马字拼写法共有三种:黑本式、日本式、训令式。其中黑本式也叫“标准式”。“黑本”是美国的传教士,因他的著作采用了这种拼写法而称之为“黑本式”,后稍加修改后被定为标准式拼写法。它在明治时期就占了主流,一直沿用至今。“日本式”的拼写方式以五十音图为基础,能够从整体上反映日语语音体系的特点和日语音节的构成规律。1937年内阁公布“训令式”,以“日本式”为基础而略作修正,也是现在正在使用的拼写法。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采用“训令式”作为书写日语的国际标准。
  3.新文字派
  典型代表人物是井上哲次郎。他提出文字要先独立,才可让思想独立,主张另做新字。新造文字的方案主要参照神代文字或罗马字而成。平岩愃保年提出改良神代文字,而小岛一腾则主张依照罗马字设计新字。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上田万年发表演说,强调国语的神圣性,认为日本应按照音韵方向,发展自己的文字。此后,不同的新造字阵营纷纷出现,但终究没有一套文字得到采纳。
  4.转用洋文派
  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是曾经的文部大臣森有礼。其观点认为日语文字不完备,不如完全废除,而采用英文。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看来这都是荒唐的事情。日语与英语本身就不属于一个语系,且两国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文化上的联系,而文字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如果真的采用英语的话,那日本在此以前的文化也将不能被保留下去。所以这一主张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不久也就销声匿迹了。
  (二)限制论
  福泽谕吉认为日常生活汉字限制在三千字以内就可以了。这种观点的提出,得到了较多人的支持,也促使日本政府对汉字的整理,文部省于1919年提出了2600字的《汉字整理案》。1921年成立了临时过于调查会,在1923年拟定了《常用汉字表》,但因为在这一表中对汉字进行了削减,所以遭到很多人反对,在经过8年的研究之后,在1942年又提出了《标准汉字表》,后经过修改于同年发布了新的《标准汉字表》,共有汉字2669个。
  二战给日本带来的不仅是军事、经济上的失败,同时也带来了文化上的失败。在他们看来,在此之前的日本所有方面都一无是处,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完全的革新,文字方面更是不可忽视的。于是,从1945年开始,文字问题又被提上日程。1946年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共1850字。1948年又公布了《当用汉字别表》,作为义务教育中必须教育学生的内容。
  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汉字的使用逐步规范化。   (三)拥护论
  与上述观点相比较,持此观点的论说不乏于耳。之所以汉字会受到拥护,那主要是因为汉字在日语中的作用所决定的,日本同音字多,唯有靠汉字才可消减当中的问题。日本的文化如果没有汉字,就很难保留下来。而且,日本根本就是一个汉字之国,日本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和天皇贵族,都已汉学为根。所以,即便是在当时,在废除汉字与限制汉字的呼声中,汉字仍然会受到拥护,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三、日语中汉字存在的理由
  (一)汉字的历史传统
  汉字从公元4世纪前后传入日本,汉字是日本文字的基础,由此创造了平假名与片假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汉字已根植于日本的语言系统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它与假名共同承担着记载日本文明的任务。如果没有了汉字,日本文明的传檄也就会因此而被隔断。
  (二)汉字自身的特点
  日语音节少,结构单一,同音词异义词非常多,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如何将西方语言译为日语,这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当时西方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都是全新的知识,用现有的词语不足以表达,于是他们便利用了汉字强大的表意功能和造词能力,创造了大量新的汉语词汇,如:「政治」、「経済」、「国会」、「物价」、「文化」、「天体」、「習慣」等涉及到各个领域。
  除此之外,他们还利用了中国古代典籍以及佛典中的词意来表达西方文明。例如「保険」一词,此词是汉籍中出现的,其意思为“安全”、“没关系”、“没错”等。而日本人把它当作insurance 或insurance company的译词。这表现出日本人在造词是的一种趋向:重形不重音。需要的只是词的表义功能,而至于语音是怎样的并不在意。这也是造成此时期汉语词语音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词如果只靠听的话是很能难判断出意思的。所以由此看来,引发汉字的争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汉字本身拥有直观性、全体性、瞬间性的特点。所谓汉字的直观性,是指视者望一眼就可以抓住其语义本质;全体性是指略过细部直接把握个部分间的联系;瞬间性是指在一瞬间接收到该词提供的信息。这些特点可以说是汉字的优点,这是都是假名或罗马字母不具备的。所以,利用汉语词来表达新词语是理所应当的,这样的选择也是明智的。
  四、日语表记中的汉字的作用
  现代日语中的表记,是平假名与汉字联合使用的方式。这种方式之所以被沿用,其中自然有其合理之处。
  众所周知,表音文字构成的句子中,词与词、词组与词组之间都会留白以便于切分语义。假名属于表音文字,当然也要遵守此规则,但日语表现却不需要断开书写。这是日语中有表意文字汉语参加的缘故。由于原则上日语里的实词用汉字书写,虚词用假名书写。这就形成了文节基本上是以汉字始以平假名终的模式。这种模式在给人疏密得当的感觉的同时,又让人一目了然,可以帮助读者捕捉到更多有效的信息。如果把汉字去除,只用平假名表示的话,那就会有出现很多阅读上的不便。例如:
  彼は鏡の前で髪の毛を櫛で梳いているところだった。
  かれはかがみのまえでかみのけをくしですいているところだった。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汉字之所以能在日语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的原因不是单一的,汉字的废除是不可能的,这也是经过现实证明的。所以,怎样对待日语中的汉字,重点不是它的存废问题,也不是汉字的数量问题,而是汉字的读音问题。由于汉语中汉字的读音本身就多,而经过外国语言糅合后的读音,无论对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来说都不是容易掌握的,特别是对日本人来说,他们接触到的文字除了表音字母假名之外,还要学习表意文字汉字,所以使得他们更是觉得汉语复杂,只是他们没有觉察到这个复杂的原因不是在于其数量,而是其读音,因此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日语中汉字难学的问题,主要是对其读音的规范。如果,这个问题能够解决的话,或许日本人会觉得日语中有汉字做标记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1]陈红.日本语和日本人[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冰.相识日语[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3]高岛俊男.漢字と日本人[M].東京:文芸春秋,2001
  [4]日语学习与研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5]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1998.
  作者简介:
  武连枝(1981— ),女,汉,山东青岛,青岛滨海学院,职称助教,方向日语语言学;邢运芳(1982— )女,汉族,山东济南,山东英才学院,职称讲师,方向日语语言学。
  (作者单位:1.青岛滨海学院2.山东英才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 从刘家堡减水闸考古发掘入手,介绍了闸的背景、历史沿革、遗产现状和保护展示构想。  关键词 刘家堡减水闸 考古发掘 保护展示  2011年9月,在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镇南侧运河东岸,县水利部门在实施运河码头整治归并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条石,大砖和木桩及用条石和大砖垒砌的石墙。经水利、考古专家调查,确认此处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应是明代运河东岸的水利工程的遗存。在大运河申遗关键时刻发现的刘
摘 要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纳入了十二五国家战略规划,其核心是实现不以牺牲环境、粮食和农业为前提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可见,农业现代化在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地位十分突出,河南是个农业大省,不实现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就无从谈起,中原经济区建设也就失去了根本。那么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呢?适度规模经营无疑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尽快改变目前我省细碎化的经营模式,通过农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生
当前,“补钙”已风靡全球。作为青少年的rn我们,在父母的要求下补钙。广播电视里明星rn大腕们鼓吹“补钙”;道边市场里有人在兜售各rn类“补钙”产品;街头巷尾里男女老幼争先恐rn
期刊
【摘 要】长吉图地区是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先导区域,对长吉图地区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SWOT是一种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将主要利用SWOT的分析方法,对长吉图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当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等几个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介绍,希望能对读者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关键词】长吉图地区;区域经济;SWOT;分析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
近几年,自动气象站正逐渐在城乡布设,因观测环境条件的要求,自动气象站大多建于野外空旷地带,其供电线和通信线又大多是架空线rn路,测风杆(塔)成为孤立高耸物,容易遭受雷击。所以,搞好
摘 要 作为一项在全球受到欢迎的体育运动形式,篮球运动占据着从NBA到街头篮球各种运动形式的重要地位,对篮球运动的发展回顾和未来方向的探讨将为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和群众体育的开展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 篮球运动 发展过程 特色 方向  1891年,一项伟大的运动形式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诞生了,这个学校后来改名为春田学院。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
【摘 要】本文首先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了界定,接着分析了湖南省小额贷款发展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定位模糊、只存不贷、业务品种少、制度设计矛盾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建议措施。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制度设计  一、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界定  小额贷款公司是企业法人,它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小额贷款公司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
目的:探讨疏风止咳汤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 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50例患者,
我国早在2009 年中共中央下发文件就对我国医药界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和改革,尤其是对于整个医药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rn且给以了积极性的规划和引导。本文针对新医改
【摘 要】 目的:对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进行研究,分别给予患者螺旋CT 检查与MRI检查,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MRI的准确率明显较螺旋CT高,其关节结构与骨质异常检出率与螺旋CT比较,P<0.05。 结论:螺旋CT与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