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领风骚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110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培养学生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势在必行。数学课的阅读教学,正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叙述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的。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和新课改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数学阅读;方法和策略;魅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通常人们见到“阅读”两个字时,往往最先想到的是语文、英语等学科。数学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性的语言文学阅读,因此在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方面也要注意方法和策略。
  一、兴趣所致,读你千遍也不倦
  学习之根本动力在于兴趣,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然而对于新授课,如何点燃学生的欲望是开始一节课的前提。
  1.创境酝情,多媒体教学更精彩
  和抽象的文字叙述对比,图片、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等形象化的事物则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那么课前情境的创设,就可以将抽象的文字与具象的图片、体验相联系,让文字不再是方块形状,而变成一幅幅美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特别是信息技术发达的今日,素材更是随手拈来。如,苏教版教材四下“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笔者采用电子白板教学。创设工兵扫地雷的情境,并将这一情境串联整节课,让学生猜一猜、移一移,结合所学数对,找出藏在红旗下地雷。基于对“方正图”这一有画面、有感受事物的兴趣,学生积极投入对数对的学习中去,效果显著。当情境的创设能够真正触碰孩子的心弦,那一定能奏响最美的乐章。
  但现在教材每一节课都是图文并茂,包括例题、练习等内容。要让学生在先学阶段读懂这些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师从扶到放、从课内到课外精心地指导。
  2.自主学习,教师不妨“懒”一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教师,年轻教师尤甚,常常更像妈妈不敢放开刚学走路的孩子的手。在课堂上总是扶多放少,用一根根无形的线牢牢地牵引着每一个孩子,这样的课堂,孩子还是主体吗?孩子还能有兴趣去学习吗?
  在他们将题目读通顺时、在他們认真梳理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时、在他们根据问题筛选出有效条件时,其实老师不妨“懒”一点,课堂上的话少说一些,对孩子的能力少担心一些,给孩子的信任多一些,空间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让他们自主地学,快乐地学!
  二、方法点拨,翘起数学能力的支点
  1.“一隅三反”,读出不同点
  很多时候,学生看到题目总是飞快地一扫而过,就开始下笔解答,殊不知在题中还隐藏着另一个条件,如,苏教版四年级下练习六第16题中,提出的两个问题:(1)每个班分别购票,各需多少元?(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若不仔细阅读,就会采用错误的方法解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中领会,在阅读中思考,自然就可以明白其中道理。
  2.删繁就简,找准筛选点
  现在的数学教材大多数都是图文并茂的,不仅仅局限于低年级的教学,包括例题、练习等内容。从情景图中读懂一节新课表达的内容,需要学生更多的精力和耐心。因此,教师的引导也同样的必不可少。如,苏教版五年级上“负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例4以学校为起点,小华向东走2千米到邮局,小林向西走2千米到公园,将一幅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图,抽象成数轴。虽然只是有一条直线,还有一些点和数字,但是其中需要呈现的信息是比较大的。0的右边是什么数?正数和0比较大小,结果怎么样?0的左边是什么数?负数和0比较大小,结果怎么样?“ 2”和“-2”在直线上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点?都需要学生在图中“读”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梳理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根据问题筛选出有效条件,培养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和习惯。
  3.圈圈画画,寻找关键点
  为了防止学生快速浏览,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阅读后,能有效调节学生的阅读速度,可让学生边阅读,边做记号、画重点(如重点词语画上横线、波浪线,或者三角号等)或者做一些适当的批注,比如在阅读谁比谁贵的题目时,可让学生标出哪种贵,哪种便宜,从而确定用加法还是减法计算。这样让学生养成读书时动手、动脑、动口的习惯,定能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4.画图列表,文字形象化
  数学阅读比较抽象,有时配上图表能够让人觉得层次清晰,脉络清楚,给人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如四年级下练习八第3题:“一个双层书架,上层书的本书是下层书的本数的3倍。如果从上层搬60本到下层,那么两层书的本数正好相等。原来上、下层各有图书多少本?”配上线段图的图解,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上层书的本数是下层书本数的3倍,搬60本就是其中的一份。
  数学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
  编辑 李博宁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教学方式也在不断讨论当中。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经凸显出来,当前的教学方式旨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学到知识,趣味教学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幼儿年龄小,思维还不成熟,上课时注意力比较分散,如果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幼儿更难以集中精力,因此实际的教学效果更差。通过对趣味性教学法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摘 要: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要用尊重的爱、赏识的爱、互动的爱感染学生。即使有批评,也会将那“恨铁不成钢”的良苦用心浸入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爱;批评;教育  孩子们个个天真无邪,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充满着期许。但由于环境的关系、经济条件的关系、家庭背景的关系,他们失去的太多太多。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老师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支撑着他们的未来和命运。所以我们更需要用爱去引领他们、感悟
摘 要:多年来,作文教学比之阅读、说话等教学存在问题较多,所以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教师视批改为苦差。分析原因,这是“封闭”作文教学所造成的。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让学生爱上作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开放学生作文环境。  关键词:开放;作文;环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語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多年来,
摘 要: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包括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与环节之间存在着空隙,这一空隙称为过渡环节。过渡环节是连接两个活动的中介,有时也被看成是自由活动或休息的时间。事实上,过渡环节不仅仅在于它的过渡作用,还在于它本身可以独立地发挥积极的教育价值,更在于它可以同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其他的活动之间建立起积极的联络互动。通过一些小策略,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过渡环节进行优化,以减少幼兒的消极等待
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又译为自己动手做,意指“自助的”。幼儿到了大班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他们不再满足于以往简单的单个美术创作的形式和过程,更喜欢制作一些富有个性的、具有连环情节性的作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引领下,我园围绕DIY“童心绘本”展开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思考,将美术教学与绘本巧妙融合,燃起了幼儿美术创作的乐趣。  一、
“教学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他们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  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注入生活内容,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力争教“有生活的语文”。以《跨越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而低年级学段则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那么,应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呢?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良好的课堂纪律直接影响我们课堂学习的效果。无论什么课,有了良好的课前准备,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和课前行为方面的准备。  (一)
摘 要:课堂导入并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而是对整堂语文课教学活动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课堂导入予以高度肯定与重视,将其视为一门教学科学、教学艺术,并采取恰当、灵活的课堂导入技巧。如此,方能在确保小学语文课更加绚烂多彩的同时,真正确保高效率、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谜语;音乐;故事  课堂导入是语文课堂的首要环节,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教
书贵在读,贵在捧在手中的那一份珍惜,打开读时的那一份虔诚。读书时,思维在书中神游,情感在书中起落,书的魅力便在于此。读书,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可以开阔视野,帮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我们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能力,让孩子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就要从小处入手,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氛围,提高阅读兴趣  书本就是知识,如果让孩子学会读书,爱上阅读,是功德无量的事!笔者以为这是
摘 要: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教育领域,这句话尤为适用,小学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课程,时至今日已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更好地发展小学德育工作,从小学德育工作中的细节教育入手,探究细节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细节教育推动小学德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细节教育  所谓细节教育,就是从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细节着手,在细节处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从而一步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