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GDGJ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该是喝雄黄酒的日子
   用艾草装饰门楣的日子
   让香囊芬芳衣襟的日子
  而那些传统似乎都远去了
  只剩下某种绿叶裹成的应景地粮
  虽说江上依然有龙舟构成一列风景
  唤起对那位独醒独清的诗人的记忆
  而他仅仅是记忆
  并非榜样
  
  【诗意共赏】
  这是一首写端午节的诗。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称端阳。端午节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他因为救国愿望破灭,极度忧愤悲恸,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纵身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人们闻讯纷纷划船去追他,但追到洞庭湖上,不见诗人踪影。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用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投到江中祭祀他。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划龙舟和吃粽子的风俗。端午的习俗还有饮雄黄酒、带香囊、悬艾草等。
  诗先写端午是“喝雄黄酒”“用艾草装饰门楣”和“让香囊芬芳衣襟的日子”。排比的句式、“日子”一词的重复与“原该是”的强调,说明习俗由来已久。现在,“而那些传统似乎都远去了/只剩下某种绿叶裹成的应景地粮”,则转入现实:人们对传统的漠视。“应景”,可有可无,聊以充数罢了。这是一层。第二层继续写今日端午。江上依然有龙舟,但是仅仅是对“诗人的记忆”,诗人在奸佞当道、忠良遭殃的乱世,出污泥而不染,坚持高尚情操,忠贞爱国的精神,似乎已被遗忘。这首诗表现了女诗人对传统文化被破坏和消解的忧心和愤慨。
  胡品清,1921年生,浙江人。著名的作家、学者。
  (任 珂)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我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积极开展榜样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成才。一、文学名著的榜样引导中学生的精神成长离不开经典阅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