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主导有效利用视听说网络资源促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u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写作水平优劣,能充分展现对所学语言的把握程度。写作是大学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一部分,它是语言学习见效最慢但时效最长的一项方法。通过分析在全新网络资源支持下,在有限空间中促进文化交流,及时反馈更好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针对根据不同媒体平台展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写作;网络资源
  一、引言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一项不记名调查,位列第一令大学生感到头疼的英语学习技能当属写作。大学生在这项“产出”能力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没有专设英语写作课程,在兼顾听说读写译大学英语课堂,这是一项边缘化技能。不仅是因写作技能提高和培养需要准备更充足,对于语言驾驭能力更全面,更是一项需要耗时长久的功夫。新大纲要求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偏重纯粹语言知识讲授,而是融合语言知识、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充分考虑、重点培养听说能力。具体教学要求细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好要求,并各自对学生听力、口语、阅读、书面表达能力方面做出明确要求,确保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充分提高。
  语言交际实际运用最能检验出大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英语教学以阅读为基础的语法翻译法向以口语教学为主的交际法式转变。不可否认,一则教学体系分布太广,包括生源地,大学师资力量和不同院系对英语不同需求。二来,非英语专业四,六级考试这样的硬性指标始终让大学英语教学无法实质性推进。写作难,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尤为如是。部分院校只有在英语四,六级考试前开设强化培训,让学生们记诵所谓“考试高分模版”,图的只过关率,其枯燥程度直逼八股,学生从中完全无法将自己所思所想通过英语这门集文化与语言一体的第二语言诉之笔端。阅卷中发现,大学生普遍犯的是初级错误,如大小写、标点符号、时态不一致,有学生一开始是she,后来转变为he,they等,阅卷老师如坠五里雾中。题材陈旧,内容空泛完全限制大学生发挥。学生视野局限、思维闭塞、语言知识僵化学习等诸多弊端反过来在听力和翻译上让其苦不堪言。
  利用网络资源结合视听说,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英语写作训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学生网民每天上网时间平均大于等于十小时。网络只要取其长处,还是可以拿来所用,助力英语学习。网络媒介,已将教师从繁重备课中解放出来,但现有教材普遍出现太过依赖教学媒体现象,将多媒体资料当成是简单播放工具,无法唤起共鸣,削弱了多媒体教学应有的认知功能,无法如期扩展学生视域以及多样化思路目的,令学生思维受限。其次,QQ等先进通讯手段,让师生在离开教室后可进一步实时沟通,相谈甚欢,碰到英语,不会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了。究其原因,首先学生畏难情绪仍在,在课堂中一旦被点名用英语回答问题,不论正确与否,总引众人注目,对于并非浸淫在全英语环境下中国学生而言,小毛病总会有,这样无疑令自己不安。在网上,一对一沟通,不必顾忌同学目光,更自由,也敢犯错。学生不习惯英语写作,却不反感通过敲击键盘输入英语,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媒体侵蚀下学习方法自主转变以迎合社会的口味,所以通过网络平台更不容易令学生有反感情绪。各种网上即时翻译平台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可供学生随时随地的搜索相关讯息,体现无缝链接,对学习促进未必没有帮助。在无法一下子实现英语学习质量突飞猛进的情况下,至少先保证了学习量的硬性指标。
  网络中学习资源质量不一,对学生而言,未必能取其精华,帮助学习成长,但教师可利用不断更新原有教学课件,与时俱进,在巩固原有语言知识基础上,拉近学生对西方风物了解,实现真正语言学习与文化交际相融合,熟练运用语言技能。针对大学英语写作难现状,不必特地拨出时间突击,需循序渐进,才能小有所成。尝试在每学期周期性的开设一下写作辅导课,比如一个月一次或一个学期四次的周期模式,规模类似沙龙,在学期开始将本学期所可能涉及的主题以文件形式穿越到每个同学手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称手的题目或者领域,完成team-presentation,整个过程涵盖立题--事前资料准备—口语表述,事后书面形式存档。让学生参与全过程,在其中发觉自己的潜力,从听说写译各方面互相学习、督促,不断自我修改、集体修正,教师在一旁指点,让学生以比较自如的方式循序进步。
  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对四、六级考试试卷结构和测试题型作局部调整。听力部分,原复合式听写调整为单词及词组听写,短文长度及难度不变。要求考生在听懂短文的基础上,用所听到的原文填写空缺的单词或词组,共十题。翻译部分变化更为明显,原单句汉译英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四级长度为一百五十汉字;六级长度为二百汉字。这两项,虽属于写作部分,但作为英语学习输入和输出两大板块中输出部分,和写作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网络平台无论资源多庞杂,无数及时更新的媒体讯息让教师充分意识到只要有想法,就一定可在网络上找到辅助。不仅帮助教师对课件进行更新加固,结合网上交流可以使学生参与进来,让其在选题中自由发挥,贴合自身接受程度,对主题走向和最终定型进行调整,从中体会到自主学习和相互督促的协同重要性。及时反馈机制,尤其是来自教师的评阅对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影响很大。QQ,微信与微博各有特色,微博字数有限,言简意赅倒也印象深刻,尤其在此平台上特别适合发布名言警句,简短的评语倒是可以帮助学生改掉老三篇,表达啰嗦的毛病。至少在这样的尺幅篇章中不再用firstly,…secondly,…and finally。
  二、结语
  通过team-work,大学生不仅更好更深了解学科知识,可从中发现各自所长,口语表现突出者担当讲述,组织、分析能力出众者进行组织结构和多媒体的编排,擅长文字表达的学生可以在发言后的总结综述中一展所长。更多的是,在教室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组织学习,在此过程中,他们进行了资源共享,通过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反复论证,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对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学生自发的进行辩证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只适用于英语,他将在今后越来越频繁的交际、学习和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功用。
  【参考文献】
  [1]李红叶.教育原则和信息技术:谁是主宰者?一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法探讨[J].外语界,2004(4).
  [2]施晓燕.大学本科生二语习得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
  [3]赵云林.浅析课堂评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
  作者简介:范珊珊(1982—),女,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及翻译实践。
其他文献
7月29日,高考取得707分、被北大中文系录取的王心仪写下的“感谢贫穷”一文在网络热传:“尽管贫穷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
期刊
《藤野先生》往往被解读为描写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转向之作,却忽略了掩藏在小说中大量日语汉字词背后真挚感人的师生情谊.小说中输入的日语汉字词,从日汉同形词的角度,可以分
英国作家贾斯丁·希尔创作的《天堂过客》是中西文化完美融合的结晶,于2005年获毛姆奖.在希尔创作之前,中国大多数学者将鱼玄机的形象定位于“娼妓”,“荡妇”.然而,希尔笔下
摘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要履行好辅导员的职责要求辅导员自身具备较高的素质,本文就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目前辅导员团队存在的问题、传统文化的作用、并提出如何提升辅导员团队的传统文化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传统文化;团队建设  高职辅导员作
“感恩是唯一的生活态度. ”不管你遇到了什么样的挫折与低谷,什么样的失败与打击,你都要学会感恩,这会让你在风雨之后遇到彩虹.rnTwenty years ago I was living in Seattle
期刊
目的:研究增强CT诊断腮腺多原发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tumors,MPT)的价值.方法:研究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腮腺MPT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
一、为弱势少儿群体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的创新程度  (1)跳出单独的“农村留守儿童”狭义圈子,把全国最大的弱势少年儿童群体,即占中国人口最广大的农民子女分两大部分: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并列关注;(2)跳出“问题化”和“留守”属性化的视域,把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情感精神和心理需求层面深入探究,从他们成长过程中急需的优秀少儿图书影视等文化产品出发探讨问题,提出对策;(3)把出版拍摄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落后的教育观念以及实训投入的不足等给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培养的学生已难以满足就业的需要。因此,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革。  关键词:翻转课堂;项目化教学;校园文化建设  一、项目化校本教材研发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落后的教育观念以及实训投入的不足等给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培
网络新词“帅呆了”“萌翻了”“酷毙了”等广泛使用,丰富了“热死了”好极了"之类传统粘合式述补结构.本文试图从语用、语义角度探究扩展发生的原因,揭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