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占有、使用的并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总和。高校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及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物质保障。正确认识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于提高办学效益,促进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的主要来源有:国家拨款、学校自创、接受社会赞助及捐赠、各经营机构自购资产等。从形态上来说,高校国有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如土地、房屋、图书、仪器设备等)和无形资产(如研究成果、技术、信息等)。从性质上来说,高校国有资产可分为用于教学、科研的非经营性资产和用于创收赢利的经营性资产。高校国有资产构成日趋复杂,原有的资产管理模式、方法、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客观要求。因此,正确分析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是高校资产管理者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二、高校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对自身定位不明、职能界定不清、资产的控制权力混乱、利益分配不合理、执行不力等影响高校国有资产有效管理的现象。而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缺乏,导致高校无法利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
(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不少高校还尚未建立起一套统一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的取得、使用、处置等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有的虽然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但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有的高校没有制定固定资产采购审批制度,使得资产重复购置现象严重;有的高校没有严格的产权登记制度,致使一些资产错登、漏登、甚至缺失;有的高校缺乏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降低了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而且使部分仪器设备提前报废;有的高校没有严格的国有资产报废审批制度,大量资产报废审批手续不完整,甚至根本没有经过审批,资产处置存在很大随意性。
(三)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帐物不符
一是由于学校经费投入有限,学校各部门之间为了小集体利益,追求小而全,争经费,缺乏统一规划,不注意资产效益的发挥;二是无形资产的流失。许多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缺乏相关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制度,学校没有对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专利权、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而造成流失;三是由于缺乏严格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使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和权益变相流失。
(四) 资产管理基础薄弱,家底不清
有的高校资产管理只停留在帐面管理上,而对实物资产没有进行有效的清查、对帐,对资产的使用情况无法掌握,使得资产帐面价值不断增加,有的资产已报废多年甚至丢失也未办理销帐手续;有的高校对购入的设备,没有对实物进行验收,而是凭借购物发票进行验收,造成有的设备卡片信息中所填设备规格、型号、厂家、出厂号等有误;有的高校对捐赠的资产没有进行评估入帐,这些情况导致资产帐实严重不符。
三、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的对策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要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招聘,为国有资产部门配备资产管理专业人才,或者聘请专家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国有资产的管理划分成若干环节,将这些职能分配到国有资产管理相关部门,明确他们的责任和权利,定期进行考核并实施激励或惩罚。具体来说,应将管理绩效考核同经济收入和职务升迁挂钩,并对失职、渎职等违规或违法现象追求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形成自我履行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二)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能,赋予其权力。同时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资产来源登记制度,财产保管制度,财产的维修、报损制度,财产出租转让制度,资产评估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度等等。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高校的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之下。要按照国家有关资产管理规定,建立健全高校内部单位使用制度,防止形成新的家底不清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维修、处置和财务处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除国资管理部门外,财务、审计、监察部门都应负有监管责任。
(三)明确责任主体,对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
加强国有资产归口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为专门管理学校资产管理的职能机构,要使这个部门具有覆盖全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力,使之成为学校资产管理所有权的代表者,只有这样才能克服高校长期存在的多头管理的弊端。赋予国资部门一定的权威性。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涉及学校后勤公司、图书馆、教务处、基建处、科研处、各院系等,为了协调全校的资产阶级管理,国资部门应成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业务领导机构,上述部门应自觉接受其业务领导并协调、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校存在的资产利用率低的问题,形成对全校资产的合理配置,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规范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首先,财务部门要规范会计核算,正确核算资产的价值,正确反映对外投资及投资收益,充分发挥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其次,监察审计部门要对资产实施全程监控,不但要重视对资产形成过程的监督,也要重视对资产形成后直至其报废的过程监督,对外投资及投资收益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审计。最后,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国资管理部门要与财务及审计部门相沟通,定期清理、对帐资产。
参考文献:
[1]邱均成.从清产核资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刘晓正,叶可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3]楼燕芬.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6).
[4]刘敢.高校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体制转型的产权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作者简介:赵光旭,男,陕西乾县人,陕西理工学院资产管理处;李川镠,男,陕西杨凌人,陕西理工学院资产管理处。)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内容
目前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的主要来源有:国家拨款、学校自创、接受社会赞助及捐赠、各经营机构自购资产等。从形态上来说,高校国有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如土地、房屋、图书、仪器设备等)和无形资产(如研究成果、技术、信息等)。从性质上来说,高校国有资产可分为用于教学、科研的非经营性资产和用于创收赢利的经营性资产。高校国有资产构成日趋复杂,原有的资产管理模式、方法、手段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客观要求。因此,正确分析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是高校资产管理者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二、高校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高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对自身定位不明、职能界定不清、资产的控制权力混乱、利益分配不合理、执行不力等影响高校国有资产有效管理的现象。而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缺乏,导致高校无法利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优化国有资产配置,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
(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不少高校还尚未建立起一套统一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的取得、使用、处置等没有做出明确规定。有的虽然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但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有的高校没有制定固定资产采购审批制度,使得资产重复购置现象严重;有的高校没有严格的产权登记制度,致使一些资产错登、漏登、甚至缺失;有的高校缺乏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降低了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而且使部分仪器设备提前报废;有的高校没有严格的国有资产报废审批制度,大量资产报废审批手续不完整,甚至根本没有经过审批,资产处置存在很大随意性。
(三)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帐物不符
一是由于学校经费投入有限,学校各部门之间为了小集体利益,追求小而全,争经费,缺乏统一规划,不注意资产效益的发挥;二是无形资产的流失。许多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缺乏相关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制度,学校没有对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专利权、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而造成流失;三是由于缺乏严格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使科研经费形成的资产和权益变相流失。
(四) 资产管理基础薄弱,家底不清
有的高校资产管理只停留在帐面管理上,而对实物资产没有进行有效的清查、对帐,对资产的使用情况无法掌握,使得资产帐面价值不断增加,有的资产已报废多年甚至丢失也未办理销帐手续;有的高校对购入的设备,没有对实物进行验收,而是凭借购物发票进行验收,造成有的设备卡片信息中所填设备规格、型号、厂家、出厂号等有误;有的高校对捐赠的资产没有进行评估入帐,这些情况导致资产帐实严重不符。
三、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的对策
(一)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要配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招聘,为国有资产部门配备资产管理专业人才,或者聘请专家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国有资产的管理划分成若干环节,将这些职能分配到国有资产管理相关部门,明确他们的责任和权利,定期进行考核并实施激励或惩罚。具体来说,应将管理绩效考核同经济收入和职务升迁挂钩,并对失职、渎职等违规或违法现象追求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形成自我履行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二)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能,赋予其权力。同时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资产来源登记制度,财产保管制度,财产的维修、报损制度,财产出租转让制度,资产评估制度,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制度等等。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使高校的国有资产处于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之下。要按照国家有关资产管理规定,建立健全高校内部单位使用制度,防止形成新的家底不清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维修、处置和财务处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除国资管理部门外,财务、审计、监察部门都应负有监管责任。
(三)明确责任主体,对国有资产实行统一管理
加强国有资产归口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为专门管理学校资产管理的职能机构,要使这个部门具有覆盖全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责和权力,使之成为学校资产管理所有权的代表者,只有这样才能克服高校长期存在的多头管理的弊端。赋予国资部门一定的权威性。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涉及学校后勤公司、图书馆、教务处、基建处、科研处、各院系等,为了协调全校的资产阶级管理,国资部门应成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业务领导机构,上述部门应自觉接受其业务领导并协调、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校存在的资产利用率低的问题,形成对全校资产的合理配置,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规范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首先,财务部门要规范会计核算,正确核算资产的价值,正确反映对外投资及投资收益,充分发挥会计的反映和监督职能。其次,监察审计部门要对资产实施全程监控,不但要重视对资产形成过程的监督,也要重视对资产形成后直至其报废的过程监督,对外投资及投资收益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审计。最后,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国资管理部门要与财务及审计部门相沟通,定期清理、对帐资产。
参考文献:
[1]邱均成.从清产核资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2]刘晓正,叶可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3]楼燕芬.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6).
[4]刘敢.高校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体制转型的产权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4).
(作者简介:赵光旭,男,陕西乾县人,陕西理工学院资产管理处;李川镠,男,陕西杨凌人,陕西理工学院资产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