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药事管理学》是研究“药事”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该学科的授课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药事管理学 案例选择原则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通过有效的方式得到内化了的知识,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药事管理学是应用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与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药事”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体系,它是一个学科整合的交叉学科群,是以解决公众用药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学科。药事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药品的管理,而药品由于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历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由于药事管理学是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探索在教学中更多、更好地运用与药学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方法对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展素质教育、提高药事管理学的教学质量,推动该课程教学更快、更好地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案例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药事管理学教学方式,重视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下知识的系统传授,强调药品各环节的管理、药事法规及药学道德与伦理学,固然能给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但是却在强调知识性、理论性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日常药事管理过程中的体验,加上药事管理的法律条文多,使得课堂缺乏生机,学生的学习兴趣差,教学效果低下。而案例教学由于能从网络、报纸以及专业的杂志如《中国药事》、《中国医药报》等选取鲜活、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切入点,可以迅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开对与案例相关的管理法规的关注,实现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四个结合”,即“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相结合”,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案例选择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顾名思义,案例教学法中核心的问题是案例的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可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清楚明了地说明知识重点和难点。以下几条原则是应当引起注意的。
  1.真实性原则。教学活动是传授知识的活动,其中传递的信息必须真实可信,不能随意编造误导学生。平时要注意案例库的积累,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释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SFDA)网站、《中国药事》和《中国医药报》等权威来源收集到的相关案例按照体现的药事管理的原则和侧重点分门别类,在教学中既信手拈来又有根有据。在叙述的时候,要简明扼要地交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过程和结果,还要突出由此引发的管理制度的改革等重点内容。比如,2005年发生的震惊全国的“齐二药”事件和“欣弗”事件,既反映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有效及时,又体现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等单位的协同处置突发药害事件中的重要作用。
  2.经典性原则。在药事管理学的案例教学中要注意案例选取的经典性。经典案例往往是影响巨大、催生药事管理重要制度的事件,容易选取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避免出现争论。通过对经典案例的选用,辅以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及各国药事管理部门吸取教训后制定的制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管理内容的出台背景和实施的重要意义。
  3.新颖性原则。在药事管理学的案例教学中要注意案例选取的新颖性。选取新颖的案例充分体现了时代性,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应当承认,教材的内容相对于具体的药品监管实践是落后的。在备课和案例收集的时候,时时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SFDA)网站和《中国医药报》,有助于学生获取新鲜的和第一手的案例信息。当举出的案例是学生们知晓的正由电视和网络报道的事件时,往往立刻激发起学生关注的兴趣,有利于相关教学内容的开展。比如,2007年发生的“佰易”事件,是加强GMP制度管理和血液制品生产监管的好材料,有助于说明SFDA向高风险药企派驻监督员这一举措的必要性。
  4.互动性原则。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只有学生的充分参与才有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提出案例时,可以先介绍案例的背景和过程,然后抛出几个关键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经过师生讨论和教师归纳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比如,讨论药品价格问题,可以对学生发问,为什么国家反复降价并没有使人民群众的医药费负担减轻,这中间到底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引出药品价格管理的基本原则、政府定价药品的管理、市场调节价药品的定价、药品市场价格的监督与检查以及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的相关内容等问题。
  
  三、实施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
  
  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是:教师提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炼学生观点、展开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归纳、得出结论。笔者认为这其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1.要重视提炼学生观点。教师提出案例后,学生往往会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一定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不偏离预设轨道。同样一个事件,在不同的学生那里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一定都符合当次课的教学目的和预设的侧重点。对于不符合预设测重点的看法,要注意合理引导,既保证预设目的的实现,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比如,最近中美关于肝素钠药品的纠纷,涉及到药品的生产、原料药的出口、中美药品标准的差异和中美药事管理法制体系的差异等,就需要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有侧重地展开讨论。
  2.教师要重视归纳总结。教师提出案例,学生讨论,这是个“放”的过程。教师要在“放”之后注意“收”,要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进入预设讨论轨道,教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论对各种观点剖析,得出恰当的结论。这样,不但利用生动的案例传授了药事管理的知识,也在无形中普及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论。
  
  四、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对于医药消费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药事管理正日益收到社会的重视。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为药事管理人才的培养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22(7): 36-41.
  [2]吴蓬,杨世民.药事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21.
  [3]罗臻.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教学中的作用[J].兰州医学院学报,2001, 27 (2): 55.
  [4]张鑫,慈薇,万新祥.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5, 28(1): 16-17.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所)
其他文献
错误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内容时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导致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即粗心、审题不清造成的错误;概念、法则混淆造成的错误;思维定势造成的错误;解题能力造成的错误。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学生错误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与分析,并探讨错误资源的利用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大量可利用的资源,除了教材、教辅资料、PPT课件、微课资源外,错误资源也具有有效的辅助教育作用。挖掘各类错误资源的价值,
图画书又称为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书籍。图画书中的图画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一遍又一遍地看,并在每一次的读图过程中都能感知到不同的喜悦。天津市河东区第八幼儿园从2014年起开展幼儿图画书阅读活动、图画书漂流活动等项目研究。图画书作为园本课程的载体,早已被幼儿所熟知并喜爱。图画书中所拥有的生动画面、所表达的内容情节都能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丰富有趣的情景,易于幼儿沉浸其中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因此,要让学生发挥数学“思维体操”的功能,就是要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领会体操编排的意图,给学生充分“动拳脚”的机会。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揭示“发现新知的探究过程”,充分展现“获取新知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各种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生物技术正在不断更新与完善,展现出了极强的应用优势。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能够帮助初中生打下坚实的生物知识基础,有利于开展他们下一阶段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生物专业素养,能够以更加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各种生物问题。  本文将基于多元化视角来开展对初中生物教学的研究。目前我国许多初中在开展生物学科的教学时,使
我国2008年启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