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象审美评价泛化的成因探微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you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成于古代的味象审美,其于当今社会存在着不断泛化的趋势。味象源于食物,体现强烈的生命意象,具有很强的平民化倾向,很容易从精神层面的审美领域重新回归大众。因为味象本于生命,这就具有了美善混成的特性,也使它能够进行美善的社会性评价。生命本源于地母,而味象直接策应着地母崇拜的生命意象,并且还切合现实的生命和谐运动,因而地母作为深层原因深刻地影响着味象审美评价的泛化。
其他文献
由于人们对学生评价的误读,导致了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怪圈。而传统评价的评价标准一元化、评价视域窄化、评价功能畸形化、评价结果异化、评价主体虚假化等弊端继续给学
"中国近代文化史"课程是进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改革应适应大学生"宽口径,厚基础"的素质教育的需求,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机制方面探索一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主体的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党政管理服务人员四部分。校领导决定校园文化的方向,教师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学生激活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