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耳朵,山西人也称之为“圪垛儿”“圪搓面”。据《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载,圪搓面本是为祭雁而制,元代骑马射猎者却奉为获猎之吉食,称为“马乞”,进入了御宴当中。山西太原亦将圪搓面称为“麻食”。可见,猫耳朵在元代就开始流行发展了。明清时圪搓面已在山西民间普遍食用,并传播到陕、冀、鲁、豫乃至江南一带。猫耳朵可用荞面、小麦面,还可用豆面、莜面、高粱面等原料,制作时可以在案板上,也可以在手掌心,伸出你的大拇指在面丁上快速搓动,使面丁打卷形成犹如“猫耳”形状,然后配以各种不同的荤素浇头、菜码和小料,备受人们喜爱。2008年6月,山西猫耳朵制作手艺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三晋文化的共同财富,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颗明珠。让我们一起动手来做这指尖的美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