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条件对产酸克雷伯氏菌SG—11生物合成IAA影响的研究

来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e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isella oxytoca)SG-11菌株的培养条件对其IAA生物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生长到稳定期时才开始大量产生IAA;在基本培养基中,该菌对不同氮源的利用有别,在以(NH4)2SO4为氮源时,IAA的产量最高,作为碳源的葡萄糖当加入浓度为6g/L时,游离态IAA的产量最高;在LB培养基中,当p(O2)由正常值降低1/4时,IAA的产生量陡然下降,灭菌前,把
其他文献
研究了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新菌系大、小菌生长地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培养基的碳源、葡萄糖/山梨糖浓度比、氮源、生长因子以及起始pH值、通气量等,可以有效地调节2 酮基 L
在考察了红平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 CCRC10909基本生长代谢特性的基础上,研究了营养条件对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R.erythropolis CCRC10909合成的絮凝剂约80%以上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 4个油浓度 ( 0、5 0 0 0、10 0 0 0和 5 0 0 0 0w /mgkg-1)下接种由辽河油田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 3种AM真菌 (Glomusmosseae ,G .geospora ,G .constric
采用16S-23S rDNA间隔区段(IGS)RFLP分析和PAPD分析技术,分别对分离自山东潍坊和河南郑州花园口的24株土著大豆根瘤菌进行2多样性分析。结果一 70%的相似性水平上,依IGS-RFLP分析可将供试菌株分为10群,依RAPD分析可将供试菌
在液体分批培养体系中,研究了药用蕈菌姬松茸Agaricus blazei悬浮菌丝物的形态多样性及其生长特征.A.blazei菌丝物形态由初始的"分枝菌丝物"(Ⅰa与Ⅰb)演变成"絮簇菌丝物"(Ⅱ
建立了一种简捷、快速植物根瘤内痕量Frankia DNA的提取方 法,即采集自然态下根瘤,剥离瘤瓣,取瘤瓣尖经液氮研磨成粉末,以20 g/L CTAB(十六 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消化胞壁,然后以d=5~10
以两性霉素B抗性作为标记,通过单株灭活,进行栖土曲霉种内非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融合.在40%的PEG(Mr=6 000)促融下,融合频率为1.62×10-5.连续传接10代后,获得稳定的融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