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张子文:“我眼中的每一组数据都是悲壮的”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zhin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西抗战,那是血肉之躯筑起的民族之魂。我眼中的每一组数据都是悲壮的!”今年91岁的张子文,尽管已是耄耋老翁,走起路来都有些困难,但腰板直挺,精神矍铄。提起当年的事,他总离不开数字:“松山海拔2690米,有日军1400余人。在这座方圆不足10平方公里的山头上,中国远征军累计投入2个军、5个步兵师及工兵部队若干,总计6万余人,共动用火炮200多门,发射炮弹数万发,战斗长达120天。中国远征军以伤亡2万人的惨烈代价,夺回了松山。松山日军除1人化装逃掉外,其余被全部歼灭!”
  张子文对这些数字记忆犹新,源于他当年在远征军长官部任参谋的经历。“高黎贡山海拔4000多米,还有怒江天险阻隔,没有老百姓提供的巨大后勤保障,不可能取得胜利。”说到滇西人民对抗战做出的特殊贡献,张子文又是一连串的数字:“反攻开始前,部队确定了4条支前线路。保山36个乡中没有沦陷的34个乡,每个乡都组成了一个民夫大队,一共组成了18个黄牛运输队、25个骡马运输队。从反攻开始前一直到抗战胜利,每天都有2.5万到3万民夫一直在源源不断地为前线‘供血’……”
  老人说出一连串数据后,红着眼圈感慨道:“这些悲壮的数据说明,抗战是全民族的事。尽管老百姓可能不懂得讲这些大道理,但他们却在默默无闻地奉献。那时候,民夫每人每天24两米(16两为一斤)、3钱盐巴。而那些马帮的头领,根本就不要钱粮。吃不饱,还要日夜不停地赶路,许多人是累死在路上的,还有些人一个瞌睡就跌下了几百米深的峡谷,一路都是死尸……”
  抗战结束后,张子文便退伍了,后来考上云南省英语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保山做了一名中学老师。“我一直教育学生,我们有今天的好日子,不能忘了这些英灵啊!”张子文如是说。
其他文献
你的学习生活单调乏味,甚至是痛苦和磨难吗?那就来这里看看,本期给大家介绍的几件小玩意是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既是创新与智慧的结晶,又能给生活添加不少情趣呢!    一、显示温度的散热风扇    炎炎夏日,学子们在教室里挥汗如雨,那可真是惨啊!虽说教室里有“吱呀吱呀”的吊扇,但坐在角落里扇不到的同学们可得受罪,终于对那些边听课边摇扇子的日子忍无可忍了吧?来,送你高档电风扇一个,直接摁在课桌上便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