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培,玫瑰坊创立者。十年前,高级定制的概念在中国刚起步。十年后,已成为一个阶层的生活方式。郭培,中国最早的定制礼服设计师。她的时装,带给人的是一个接一个的惊艳,奥运礼服、春晚盛装、巨星华服……她定制的似乎不是服装,而是所有女人美轮美奂的梦想。
遇见牵挂萦怀的梦想
朋友都说郭培前世一定是裁缝。她小学一年级时,就用的确良布料做了一件衬衫。她按照母亲的衬衫样子来剪裁和缝制,为了像妈妈的衬衫一样收腰,她不停地把腰部的料子往里缝,缝了好几次,最后缝得很合身。“我完全无师自通。”
从小,郭培就爱臭美。上世纪的80年代后出现了重磅真丝。那时,她在百货公司看上了一件镶金丝线的夹克,50多块钱,很贵!但妈妈破天荒地给她买了。她特别高兴穿到学校去了。郭培在同学里面一直都是最爱美的。上学时就自己改衣服,她的姨从上海出差带回来的布料,她给自己做了件衣服,穿出去就被大院的邻居指手画脚,“这个孩子有资产阶级的思想。”
1982年,15岁的郭培准备报考美院,但那年的美术专业不招生,“我看到了服装设计,就去考了。”
邻居问郭培,考的什么专业?她说服装设计。他们又问,服装设计是什么?不就是裁缝吗?其实当时她也解释不清楚。
郭培成为美院里第一届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她是最小的。“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服装设计要如何教,如何学,学校请美院的教授教我们素描和与绘画有关的知识,再请时装技校老师教我们制衣。”
毕业后的这26个设计师,成为社会上的抢手货。那时学的东西很有限。那时的人追随着别人,你穿什么我穿什么。时尚是很多人重复认识的流行。
那段时间,郭培帮助朋友设计了两款衬衫,一上市就被一抢而光。“有一天和弟弟去看电影《二子开店》,就看到‘二子’穿着我设计的那款衬衫出现在很多场景里,这是我设计的衣服第一次上银幕,当时我特别高兴,感觉特别幸福。”
后来郭培到了天马,一个新成立的服装公司。她做首席设计师,一做就是七年。那个时候最好的一个款式能销售五万件,每天郭培至少能看见有10个人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但她却说,“那段时间,我不愿意去商场,即便去也会绕过我的品牌,不好意思去看。在我的心里那些都不符合我的标准。我总想追求一种完美,却实现不了,我很想做一条美丽的大裙子,不是为了谁只是满足我身为设计师的一个愿望,可是现实中没有人愿意穿,无法创造效益。”
最终郭培决定自筹资金,创办公司“玫瑰坊”,开始了她的“定制之路”。最初人们对定制还是有质疑的,每一个客人都要问,为什么做衣服比买衣服还贵,郭培需要一个个地解释。但是到了2000年人们就不会再这样问了,大家都知道做衣服比买贵,而且贵很多。
游走于艰辛与享乐之间
30岁那年,是郭培事业打拼最艰苦的阶段,她曾想过放弃做设计师。“这一行太辛苦了。我这样拼命到底是为了什么,回家做主妇不也很温馨很满足吗?”
就在生活缺少目标和动力时,大女儿小鱼儿的到来,让她重新找到了方向,是女儿唤醒了她所有的梦想,给了她力量,帮她找到了最佳的生活状态。她常说自己取得的一切,都与女儿不可分割。
2006年是郭培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她推出了自己的高级时装秀。
2008年,郭培再接再厉发表了“童梦奇缘”系列,其中一件就是章子怡在春晚上穿的“天女散花”大礼服。不久,章子怡又穿了“童梦奇缘”系列的另一件鹅黄色的小礼服步上美国2008年格莱美颁奖典礼的红地毯,美国人称赞章子仪的礼服很漂亮,她说这是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事后章子怡给郭培发短信说:“作为一个中国演员可以穿着中国设计师的作品走上国际的舞台,很骄傲。”2008年她为奥运会礼仪小姐做了200套衣服。
郭培去年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举办的时装秀是她十年来的第一场。她这场时装秀又被请到米兰做专场表演。
十年来的春节联欢晚会,每年都有她的作品。不同的是十年前,只有两三套服装是由郭培设计的。而现在春节晚会上,90%以上的服装都来自郭培的工作坊。郭培曾经参与过不少影视作品的服装设计工作,《大明宫词》里的中式服装,《京华烟云》里赵薇的旗袍,其中最让郭培得意的是田壮壮导演的新作《小城故事》中的老式旗袍。2010年4月26日,郭培为昆曲《怜香伴》创作了百余套华服。
玫瑰坊总部位于北京的北五环外,进门是一个硕大的展厅,那里有3000多平方米,一共四层,有130多名员工,所有的设计与制作都在那里完成。郭培说,“这样的规模别说在国内,就是在时装工业最先进的法国也很少见,很多国外的专业团队来北京,都会到我这里参观,他们都觉得高级定制做到如此规模简直难以置信。”
在这个三层楼的空间中,施华洛世奇水晶、珍贵蕾丝、传统刺绣等关键字眼常常奢华对碰,这些精妙创意组合,都让她倾注了无数心血,定制一件件时装精品,即便每天12小时工作,时间也不够用。“我生完孩子一周就跑到工作室来,服装对我就像是一日三餐,一天不做跟服装相关的事情就头疼,闲着就会不舒服。”
所以,当章子仪身着绣有传统中国元素的白色旗袍惊艳希腊雅典时,当宋祖英身穿镶嵌着20万颗施华洛世奇水晶礼服华彩四溢站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时,当奥运礼服春晚礼服艳惊四座时……那是郭培和她的300人组成的团队日以继夜的结晶。这些服装飘逸的灵感与深邃的内涵,点燃了人们想像的火焰。
她最难忘的一件衣服,至今还藏在798艺术区的私人博物馆里。 “这件衣服的刺绣,我当时用了一百多人做了两个月,工时罗列起来有五万个小时,五万个小时按照一个人工作的时间来计算要十五年,一件用十五年完成的衣服,给我多少钱都不会舍得卖的,我觉得我现在已经热爱到了疯狂的地步。”
设计自己的美丽生活
现在的郭培有两个女儿。梳着齐眉刘海的小女儿珍珠,长睫毛一眨,像个顽皮的小精灵,总是逗得所有人发笑。而大女儿小鱼儿则很乖巧、很默契地配合着妈妈。被女儿萦绕的郭培,幸福得像童话世界里的女王,掌握着一切快乐之源。当了妈妈的女人,才有战胜一切的魔力。
她爱孩子,十分珍惜和女儿们在一起的时光。每天早上9点多离开家之前,有两个小时和孩子们相处,餐桌上和孩子们共享早餐,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如果有时间在家,郭培往往沉醉于这样的一幕:两个小姐妹并排坐到那里弹钢琴。优美的琴声,伴随女儿甜美的歌声,她会有种甜蜜的陶醉。妹妹不会弹,但也一定要跟姐姐坐在一起,那种其乐融融的和睦感觉,能让所有烦恼烟消云散。
郭培家的院子里,种满了丁香花。郭培常说,家就像丁香一样温馨和清香。而这种香气,没有一种香水的味道能够复制。不妖艳,却也不乏绚烂,正适合她和两个女儿一起享受最美的、最真实的时光。
本以为身为设计师的妈妈,会在两个女儿出行前,将她们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样闪亮,没想到姐妹两个却穿着素朴个性化地出现在众人眼前。“我不会因为自己是设计师,就按自己的标准去灌输孩子,孩子的衣服,基本都由她们自己选择。”
有一次,小鱼儿上学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夸奖,但随后她就再也不穿了,因为她不想标新立异,不想和别的同学不一样。女儿并没有因为自己家境优越而骄傲,相反,这种朴素和低调是妈妈欣赏的。即便是才两岁的小女儿,也会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审美”。“你把戒指给她套到中指上,她要是觉得不称心,就一定会摘下来换到其他手指上。”
郭培尊重女儿们每一个小小的意愿,绝不把工作中的强势与完美主义带到家中,她与孩子们的相处法则就是自然,给孩子们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
责编/昕莉
遇见牵挂萦怀的梦想
朋友都说郭培前世一定是裁缝。她小学一年级时,就用的确良布料做了一件衬衫。她按照母亲的衬衫样子来剪裁和缝制,为了像妈妈的衬衫一样收腰,她不停地把腰部的料子往里缝,缝了好几次,最后缝得很合身。“我完全无师自通。”
从小,郭培就爱臭美。上世纪的80年代后出现了重磅真丝。那时,她在百货公司看上了一件镶金丝线的夹克,50多块钱,很贵!但妈妈破天荒地给她买了。她特别高兴穿到学校去了。郭培在同学里面一直都是最爱美的。上学时就自己改衣服,她的姨从上海出差带回来的布料,她给自己做了件衣服,穿出去就被大院的邻居指手画脚,“这个孩子有资产阶级的思想。”
1982年,15岁的郭培准备报考美院,但那年的美术专业不招生,“我看到了服装设计,就去考了。”
邻居问郭培,考的什么专业?她说服装设计。他们又问,服装设计是什么?不就是裁缝吗?其实当时她也解释不清楚。
郭培成为美院里第一届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她是最小的。“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服装设计要如何教,如何学,学校请美院的教授教我们素描和与绘画有关的知识,再请时装技校老师教我们制衣。”
毕业后的这26个设计师,成为社会上的抢手货。那时学的东西很有限。那时的人追随着别人,你穿什么我穿什么。时尚是很多人重复认识的流行。
那段时间,郭培帮助朋友设计了两款衬衫,一上市就被一抢而光。“有一天和弟弟去看电影《二子开店》,就看到‘二子’穿着我设计的那款衬衫出现在很多场景里,这是我设计的衣服第一次上银幕,当时我特别高兴,感觉特别幸福。”
后来郭培到了天马,一个新成立的服装公司。她做首席设计师,一做就是七年。那个时候最好的一个款式能销售五万件,每天郭培至少能看见有10个人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但她却说,“那段时间,我不愿意去商场,即便去也会绕过我的品牌,不好意思去看。在我的心里那些都不符合我的标准。我总想追求一种完美,却实现不了,我很想做一条美丽的大裙子,不是为了谁只是满足我身为设计师的一个愿望,可是现实中没有人愿意穿,无法创造效益。”
最终郭培决定自筹资金,创办公司“玫瑰坊”,开始了她的“定制之路”。最初人们对定制还是有质疑的,每一个客人都要问,为什么做衣服比买衣服还贵,郭培需要一个个地解释。但是到了2000年人们就不会再这样问了,大家都知道做衣服比买贵,而且贵很多。
游走于艰辛与享乐之间
30岁那年,是郭培事业打拼最艰苦的阶段,她曾想过放弃做设计师。“这一行太辛苦了。我这样拼命到底是为了什么,回家做主妇不也很温馨很满足吗?”
就在生活缺少目标和动力时,大女儿小鱼儿的到来,让她重新找到了方向,是女儿唤醒了她所有的梦想,给了她力量,帮她找到了最佳的生活状态。她常说自己取得的一切,都与女儿不可分割。
2006年是郭培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她推出了自己的高级时装秀。
2008年,郭培再接再厉发表了“童梦奇缘”系列,其中一件就是章子怡在春晚上穿的“天女散花”大礼服。不久,章子怡又穿了“童梦奇缘”系列的另一件鹅黄色的小礼服步上美国2008年格莱美颁奖典礼的红地毯,美国人称赞章子仪的礼服很漂亮,她说这是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事后章子怡给郭培发短信说:“作为一个中国演员可以穿着中国设计师的作品走上国际的舞台,很骄傲。”2008年她为奥运会礼仪小姐做了200套衣服。
郭培去年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举办的时装秀是她十年来的第一场。她这场时装秀又被请到米兰做专场表演。
十年来的春节联欢晚会,每年都有她的作品。不同的是十年前,只有两三套服装是由郭培设计的。而现在春节晚会上,90%以上的服装都来自郭培的工作坊。郭培曾经参与过不少影视作品的服装设计工作,《大明宫词》里的中式服装,《京华烟云》里赵薇的旗袍,其中最让郭培得意的是田壮壮导演的新作《小城故事》中的老式旗袍。2010年4月26日,郭培为昆曲《怜香伴》创作了百余套华服。
玫瑰坊总部位于北京的北五环外,进门是一个硕大的展厅,那里有3000多平方米,一共四层,有130多名员工,所有的设计与制作都在那里完成。郭培说,“这样的规模别说在国内,就是在时装工业最先进的法国也很少见,很多国外的专业团队来北京,都会到我这里参观,他们都觉得高级定制做到如此规模简直难以置信。”
在这个三层楼的空间中,施华洛世奇水晶、珍贵蕾丝、传统刺绣等关键字眼常常奢华对碰,这些精妙创意组合,都让她倾注了无数心血,定制一件件时装精品,即便每天12小时工作,时间也不够用。“我生完孩子一周就跑到工作室来,服装对我就像是一日三餐,一天不做跟服装相关的事情就头疼,闲着就会不舒服。”
所以,当章子仪身着绣有传统中国元素的白色旗袍惊艳希腊雅典时,当宋祖英身穿镶嵌着20万颗施华洛世奇水晶礼服华彩四溢站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时,当奥运礼服春晚礼服艳惊四座时……那是郭培和她的300人组成的团队日以继夜的结晶。这些服装飘逸的灵感与深邃的内涵,点燃了人们想像的火焰。
她最难忘的一件衣服,至今还藏在798艺术区的私人博物馆里。 “这件衣服的刺绣,我当时用了一百多人做了两个月,工时罗列起来有五万个小时,五万个小时按照一个人工作的时间来计算要十五年,一件用十五年完成的衣服,给我多少钱都不会舍得卖的,我觉得我现在已经热爱到了疯狂的地步。”
设计自己的美丽生活
现在的郭培有两个女儿。梳着齐眉刘海的小女儿珍珠,长睫毛一眨,像个顽皮的小精灵,总是逗得所有人发笑。而大女儿小鱼儿则很乖巧、很默契地配合着妈妈。被女儿萦绕的郭培,幸福得像童话世界里的女王,掌握着一切快乐之源。当了妈妈的女人,才有战胜一切的魔力。
她爱孩子,十分珍惜和女儿们在一起的时光。每天早上9点多离开家之前,有两个小时和孩子们相处,餐桌上和孩子们共享早餐,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如果有时间在家,郭培往往沉醉于这样的一幕:两个小姐妹并排坐到那里弹钢琴。优美的琴声,伴随女儿甜美的歌声,她会有种甜蜜的陶醉。妹妹不会弹,但也一定要跟姐姐坐在一起,那种其乐融融的和睦感觉,能让所有烦恼烟消云散。
郭培家的院子里,种满了丁香花。郭培常说,家就像丁香一样温馨和清香。而这种香气,没有一种香水的味道能够复制。不妖艳,却也不乏绚烂,正适合她和两个女儿一起享受最美的、最真实的时光。
本以为身为设计师的妈妈,会在两个女儿出行前,将她们打扮得像小公主一样闪亮,没想到姐妹两个却穿着素朴个性化地出现在众人眼前。“我不会因为自己是设计师,就按自己的标准去灌输孩子,孩子的衣服,基本都由她们自己选择。”
有一次,小鱼儿上学穿了一件很漂亮的衣服,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夸奖,但随后她就再也不穿了,因为她不想标新立异,不想和别的同学不一样。女儿并没有因为自己家境优越而骄傲,相反,这种朴素和低调是妈妈欣赏的。即便是才两岁的小女儿,也会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审美”。“你把戒指给她套到中指上,她要是觉得不称心,就一定会摘下来换到其他手指上。”
郭培尊重女儿们每一个小小的意愿,绝不把工作中的强势与完美主义带到家中,她与孩子们的相处法则就是自然,给孩子们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
责编/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