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债券市场风险监测简报

来源 :债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udipao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格风险监测
  2021年5月,中债-新综合净价指数上升0.26%,至100.30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2BP,至3.04%。债券市场波动性处于低位,10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率处于历史值的16%分位数。
  信用风险监测
  5月,债券违约规模环比下降。当月新增违约或展期债券6只,规模合计为71.99亿元,月度违约率为0.39%;新增违约或展期企业2家,除已违约或展期的债券外,还存续4只代偿债券,规模为6.81亿元。
  5月,信用利差走势分化。5年期AA级产业债信用利差扩大3BP,至150BP;5年期AA级城投债信用利差收窄16BP,至139BP。新发公司信用类债券的中债市场隐含评级(以下简称“隐含评级”)平均得分上升0.34分,至85.89分。存量公司信用类债券的隐含评级指数下降0.04%,至95.91點。隐含评级下调债券共142只,占存量债券的比重下降0.49个百分点,至0.69%;涉及发行主体24家,数量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房地产业、建筑业、综合。
  流动性风险监测
  现券流动性上升。5月,日均现券交易量环比上升3.95%,至0.85万亿元;换手率环比上升0.02个百分点,至0.72%。
  货币市场流动性下降。5月,中债七天基准回购利率(BR007)平均为2.15%,环比上升7BP。月末BR007达全月最高点2.60%,高于上月高点25BP。流动性分层幅度小幅收窄。中小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大型银行的平均融资成本利差持平在1BP和10BP,非法人产品与大型银行的平均融资成本利差微降1BP,至10BP。利率债与非利率债的担保品利差下降2BP,至16BP。
  杠杆率监测
  债券市场杠杆率微升。5月,债券市场总体杠杆率为112%,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杠杆率高于200%的机构占比为3.12%,以券商资管、基金专户、券商自营为主。从各类机构的杠杆率来看,全国性商业银行、农村银行类机构持平,城市商业银行上升,外资银行下降;保险机构、券商自营上升,信用社下降;银行理财、保险产品、基金专户持平,证券基金、信托计划、社保基金、年金上升,券商资管下降。
  回购风险监测
  回购担保率上升。5月末,未到期质押式回购总体担保率上升0.01个百分点,至108.96%;未到期买断式回购总体担保率上升0.32个百分点,至106.52%。担保率低于97%的资金融入方共2家,类型均为年金。
  作者单位:中央结算公司统计监测部
  责任编辑:印颖  鹿宁宁
其他文献
从全球绿色金融相关研究来看,气候变化与中央银行的目标息息相关,中央银行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防范气候风险,通过政策引导碳排放有序下降,避免气候风险对经济运行和金融市场
摘要:国债市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中最为重要的纽带,也是我国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对于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债市场在财政政策与和货币政策协调中的关键性作用,建议充分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对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制定过程中重视财政-央行“双主体”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关键词: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国债收益率曲线 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
摘要:2021年上半年,受益于良好的疫情防控成效和政策支持,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回归,趋于均衡。展望下半年,预计经济基本面将进入上行期的“下半场”。从政策面来看,上半年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发挥逆周期作用。随着下半年经济延续回升态势,预计货币、财政、金融等政策将稳步回归常态,宏观政策将进一步提升精准性,推动深层次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短经济周期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市场利率  疫后复苏力量持续支撑经济企稳
低利率政策对各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形态的影响不同,全球呈现两种低利率形态.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这四个国家的研究发现,低利率环境对居民家庭和商业银行的资产配
近年来,周期性、体制性、行为性因素相互叠加,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加快暴露,违约个案有所增加,引发市场波动加剧,实体经济融资难度加大。中央结算公司作为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的重要部署,积极健全信用类债券风险预防、发现、预警机制,共同维护信用债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长期跟踪研究,优化迭代监测预警方法。一是统筹考虑命中率、误伤率和漏网率三个维度,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