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故纳新 丝丝入扣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指导学生写课文读后感时,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一词语含义的不同理解,对某一故事情节的不同看法,对某一人物性格的不同分析加以辩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争辩的越激烈、越投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深刻,写出来的读后感才越有品味。
  关键词:活动;境界;生动精彩;想象
  “活”是作文教学素质化追求的理想境界。而“活动教学法”正是注重了活动在学生成长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所谓“活动教学法”,就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为主,通过教师完善的主导,把交互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为基础,激发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发展,达到真正的“主动发展、全面提高”之目的的教学。把这种教学法寓于作文教学,正如时雨春风,使得令学生望而生畏的作文课变得其乐融融,生机盎然。那么,如何落实这一行动策略,把作文课上活呢?
  一、让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
  1.活在于画
  作文课上如果能结合写作内容让学生画上几笔,无疑给学生服了“兴奋剂”。融合了美术的作文课使他们觉得生动有趣,他们对写作内容的理解才会更主动、更认真、更深刻。在画图的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理解能力以及绘画能力会得到同步发展,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极为有利。在让学生抓住特点描绘人物外貌时,不妨让学生先配插图,使他们在画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人物特点之所在。只有画得入微,才能写得传神。
  2.活在于赛
  打擂台式活动是训练智力活动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迅速把学生的思维调动到最活跃状态。一位教师在指导《钉纽扣比赛》作文时,每人课前准备一块布、一根针、一段线、几个纽扣。课上按老师的要求比赛,看谁钉得好、钉得快,然后作文。可写钉扣的方法过程,也可写感受、体会。这个活动较新鲜,学生兴趣浓,观察体会就深刻,写作效果也好。
  3.活在于辩
  辩论能够增长人的才智,锻炼人的口才。在指导学生写课文读后感时,可以引导学生针对某一词语含义的不同理解,对某一故事情节的不同看法,对某一人物性格的不同分析加以辩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争辩的越激烈、越投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深刻,写出来的读后感才越有品味。
  如此根据学生对变化的事物或过程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在他们的写作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活动,便能触动他们思维的“兴奋点”,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也一定会生动精彩。
  二、让准备拥有活动的色彩
  1.活在于做
  要写的东西,倘若让学生先亲自去做一做,那一定会加深他们的感受。写《放风筝》,让学生先做一做、放一放,那份喜悦,那种兴奋,那样心旷神怡,有谁能比他们体验更深,感情流露更自然?写《包饺子》,为什么不让他们先去品味一下包饺子的乐趣呢?融知识、趣味于一体,很受学生欢迎。
  2.活在于养
  小学生很喜欢小动物,对课本上描写动物的文章,他们表现出很深的兴趣。但如果让他们写小动物,那可真有些难为他们了。假使教师建议在教室里开辟一个“生物角”或者要求他们回家进行小饲养、小种植,他们一个个不喜出望外才怪呢。别以为这只是让他们“玩”,饲养、种植里面有知识、有学问,能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这时再让他们写小动物,定是“下笔如有神”。
  三、让教师形成活泼的风格
  1.广闻博识是活的前提
  在各门学科中,语文的综合性最强,内容蕴含面广,所以语文教师既要掌握语文学科所涉及的各种知识,又要具备与语文学科相邻的学科常識,同时还得对古典诗词、名人名句、伟人典故、轶闻趣事、文坛掌故、古今中外名著有所了解,并恰到好处地穿插于作文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如,一位教师曾组织学生浏览生态园,去时学生兴趣盎然,回来后听说要写游记顿时垂头丧气。这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生态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花,能叫出哪些树名?听到哪些鸟叫?”“你听到水声想到哪些词?”“你知道雕刻上的传说吗?”这些问题涉及植物、动物、历史,学生很感兴趣。
  2.能说会写是活的关键
  (1)能说。语言贫乏、干瘪无味、缺乏新颖性,是教师语言的大忌。有位教师教《挑选文具盒》,先后设计了两个导语,先是:一位朋友托我代购一只文具盒,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的女儿。可文具店里那么多文具盒,真不知挑哪只好。请你帮我推荐一种。在分组活动和各组代表推荐之后,又出现了一次导语:刚才同学们向我推荐了各种文具盒,谁能把自己推荐的文具盒从外观到实用性讲得更具体,我就买谁推荐的那种。这样,学生有新鲜感,热情高涨。(2)会写。语文教师不仅要写好教学论文,还要写一些随笔、杂感或者诗歌、小说等,尤其是要写“下水文”,才能对作文有真切感受,才能由此及彼,预料学生在拓宽内容上有什么障碍,在文学表达上有什么困难。这样,作文指导更能突出重点,作文讲评更有的放矢。
  3.贴近童心是活的完善。(1)命题要揣一颗“儿童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宁可低一点、小一点,不搞一刀切。(2)指导要用一种“儿童调”。要把导师的架子放下来,要用商量口气,商量写什么,怎样写,怎么改,如何评等等。(3)评改要借一双“儿童手”。叶圣陶先生主张学生要“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因势利导,利用小孩子喜欢“挑毛病”的心理特点,借一双“儿童手”,让他们通过作文的“互改”去发现问题,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钱金明.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和追求[J].教育科研论坛,2011(11).
  编辑 薄跃华
其他文献
摘 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可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健全的发展,对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对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活动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也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及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关键词:自主学习;预习;思考;阅读;写作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课
摘 要:科学课离不开实验,实验操作少不了实验记录,实验记录单在科学课中的价值地位更是毋庸置疑。在实施科学活动时,实验记录单的使用能帮助学生关注问题、启动思维,是表现实验操作过程的重要手段。教师从应用实验记录单入手,设置合适的记录单,激发兴趣,让学生成为记录单的主导者,并结合不同的评价,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实验探究,点亮探究科学的领航灯,推动科学课上探究活动的开展,追求科学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
(江苏省宜兴市丰义小学)  摘 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关键的一环,学生说、听、写能力能否得到训练和发展都可从朗读中延伸出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朗读提出了多种要求,以低年级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从为什么要重视朗读的审美性,如何提高审美的朗读性及其深远影响三方面来叙述。  关键词:语文朗读;范读;审美素质  一、朗朗书声,沉吟至今  教育应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来进行教学的设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新课改的颁布,教育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在幼儿教育方面。在进行幼儿的创意绘本剧表演的教育培养时,可以用绘本着重进行锻炼,利用绘本激发幼儿在创意上的发挥和表现。在幼儿的教育中,绘本本身不但可以作为阅读的载体,同时还能利用其特点与优势,将其充分运用到幼儿在绘本剧表演方面的创新力培养方面;由于绘本相比纯文字的故事而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在创意表演
(江苏省新沂市港头镇中心小学)  摘 要:从抓住知识关键点、确定教学新迄点、考虑教学切入点、把握课堂兴奋点、预留课外延伸点等论述抓住科学教学的“五点”,实现小学科学有效课堂的几点实践性策略,以期共享。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教学;五点;有效课堂  科学作为三年级起始学段的学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热情不亚于英语。然而,长期以来,科学课程备受歧视。教学中,要关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课堂的构建是每一位
(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民主镇民主小学)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针对农村小学生在习作中存在写作兴趣不浓、作文内容空洞、作文修改意识淡薄、写作能力低下的状况,结合教学实践,从修改内容、修改方法、修改步骤及课外阅读等几方面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修改;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生活中学习和发展是幼儿的显著特点,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学习对象,又以自己的生活为主要学习途径,并以更好地适应生活为学习目的,通过生活来学习。在一日生活中如何引导幼儿学习规则、遵守规则、完善规则呢。对当前集体生活常规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常规培养方法进行梳理和分析,基于“生活就是学习,一日生活即课程”,提出利用环境暗示标志以课程开展推进式培养幼儿生活常规,让生
摘 要:爱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窗户的钥匙,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的灵魂。  关键词:爱;班主任;尊重学生  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真心和爱心却始终没有改变。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
平时学生不会做数学题时,我们有的老师总认为学生没读懂题,让学生反复读题。殊不知,你让学生按语文的读题方法去读,哪怕他读上一千遍一万遍,他做不来还是做不来。数学的建模与分析非常重要,有了规范的数学模型,就能正确地进行数学分析。只有明确了题目中各种信息及问题间的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迅速地解决较难的数学问题。笔者以“盈亏问题”的解题方法为例,谈谈怎样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数学分析。  一、他人的经验及方法  
语文课到底要教给孩子什么,这是我在磨这堂课时问自己最多的问题。从一开始的只注重文本内容的分析,到后来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我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和提升,真正做到让学生有所习得,有所收获。结合本次公开课,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感悟较深的几点。  一、对话朗读教学  《青蛙看海》这篇课文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篇幅较长,特别是对话较多。怎样使学生学得明白又不显得拖沓?在教学时,采用了长文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