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应用无人机多任务航测遥感技术,进行农村耕地确权工作,通过数据处理、外业调绘、内业修改、质量控制、结果分析几个步骤,获取工作区内每一块土地的种植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等信息,并分析无人机遥感手段获得的成果与传统方式在精度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 无人机;农村耕地确权;精度
中图分类号 TP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104-02
根据我国各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我们要在2012年内把全国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登记完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重要工作,这是更好的维护农民权益的措施、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的节约用地制度和利用水平的必要需求来夯实农业、农村的发展状况,将其基础打好,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做好准备。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承包地块的面积和空间位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妥善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确、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其中的关键步骤是以户为基本单位,对现有人口、土地面积、地块、承包现状进行清理核实。传统土地调查使用皮尺测绘法,使用皮尺丈量,画张草图就可以进行确权办证。基本能满足面积和四至的相对准确,但是操作过程不够规范,由于没有坐标系等测绘最基本的要素,所以这种方法采集的成果根本就没有空间位置。
新型无人机遥感技术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遥感传感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等应用技术来实现的,这具有快速性、时效性及清晰度优点。无人机能够充分提高调查和监测的水平和效率。遥感监测信息不仅客观性好、现势性强、时效性高、无人为干扰因素,而且信息的定性、定位和定量精度高,避免了虚报瞒报的情况,并且由于地块的方位、面积等在图上得到了清晰的标示,政府部门可以做到“图账对应”,从而准确的掌握了地籍
信息。
以一个乡为示范区,调查工作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1)利用无人驾驶飞机对调查区进行分辨率为0.1米的全覆盖航拍,选取地面控制点进行正射纠正,提高影像的几何精度,增强可解译性,制作现势性强、精度高且定位准确的1:1500比例尺的无人机航拍正射影像为基础工作底图。
2)采用遥感影像室内预判,先在室内勾绘种植作物地块,以村民小组为制图单元制作外业调绘底图。将外业调绘底图下发给各村民小组,由当地土管人员对权属、地界进行确认,无法确定的采用亚米级手持GPS进行实地调查和勘测定界,并在底图上标明,由此获取工作区内每一块土地的种植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等信息。
3)将外业调查修改的结果进行内业整理,对耕地现状进行权属、作物及面积的分类统计,提交成果表格及图件。
本次采用先进、高效、准确、直观的调查及统计方法,与以往由各村民小组自行调查并手工测量的方法相比,具有现势性强、数据精确、节省人力物力时间的优点。为确保本次调查成果
图1
的质量和精度,采取以下措施对调查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
控制。
1)采用精度高、现势性强的无人机航拍数据为基础调查底图,选取地面控制点进行正射纠正,以提高影像的几何精度,增强可解译性。
说明:1)④=②-③,⑤=④/②;2)总图斑数共320个,实测图斑共31个,占9.69%;3)总误差为1603.45平方米(约合2.41亩),平均误差为51.72平方米(约合0.08亩),最大误差为132.68平方米(约合0.20亩),最小误差为1.74平方米;总误差率为1.79%,平均误差率为0.06%,最大误差率为5.32%,最小误差率为0.03%。
2)将参加外业调绘、内业数据整理、编图、统计等工作的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制定统一的技术方案、分类标准、精度要求,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的外业调绘方法和内业数据处理精度开展本次调查工作。
3)采用试点验证提高精度。在项目正式开展之前,选取一个村民小组作为试点,以便对整个工作方法进行统计精度上的
验证。
①经过全外业调绘、室内数化、土管人员确定权属及地界的工作流程,按地块、户名分别统计面积(以下称遥感面积)。从全部335个地块中随机抽取10%的地块由技术人员配合土管人员进行外业实地测量,丈量长宽的方法采用当地土管人员的惯用方法。将测量面积与遥感面积进行对比,得到误差分析表,见表1。
由表1的分析结果结合影像发现,误差小的地块基本上都是规则形状的地块,误差大的地块有边界不规则的共性。经过技术人员与土管人员研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发现在丈量不规则形状地块的时候,由于条件有限,土管人员只能使用皮尺丈量,非直线边界需要大致换算成直线边界进行统计,导致整个地块的面积产生较大误差。而遥感面积是技术人员在航拍影像上直接用专业软件按照地块的实际边界勾绘,由软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面积,比较精确。
②将遥感面积与村委会掌握的耕地在册面积进行对比,绝大部分地块的面积与在册面积基本吻合,也有极少地块与在册面积差额较大。与土管人员研究后发现,与上面的面积对比原因一致,误差小的地块形状规则,误差大的地块边界不规则,产生误差的原因就在丈量方法。
根据以上两种面积对比得出的结论,在接下来的调查工作中,用遥感手段得到地块面积后,针对与在册面积相差较大的地块,如果存在争议,决定采用技术人员携带亚米级手持GPS环绕地块一周,由GPS精确测量面积的方法来复核遥感面积,这样就满足了地块面积精度的要求。
在宁夏范围内,无人机遥感技术首次应用于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不仅成果精度远优于传统测量方式,而且工作耗时大大缩短,减轻了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物力,在农村的耕地确权工作中值得推广。无人机正以其高机动性,高性价比以及高安全性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编.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S].2007.
[2]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若干规定[S].1995.
[3]张乐等.浅谈无人机的发展[J].科技信息,2008,18.
[4]金伟等.无人机遥感发展与应用概况[J].遥感信息,2009,1.
作者简介
黄涛(1979—),女,汉族,福建人,理科学士,遥感工程师,主要从事卫星遥感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 无人机;农村耕地确权;精度
中图分类号 TP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104-02
根据我国各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我们要在2012年内把全国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登记完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重要工作,这是更好的维护农民权益的措施、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的节约用地制度和利用水平的必要需求来夯实农业、农村的发展状况,将其基础打好,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做好准备。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确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查清承包地块的面积和空间位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妥善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确、登记簿不健全等问题,把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全面落实到户,依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其中的关键步骤是以户为基本单位,对现有人口、土地面积、地块、承包现状进行清理核实。传统土地调查使用皮尺测绘法,使用皮尺丈量,画张草图就可以进行确权办证。基本能满足面积和四至的相对准确,但是操作过程不够规范,由于没有坐标系等测绘最基本的要素,所以这种方法采集的成果根本就没有空间位置。
新型无人机遥感技术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遥感传感器技术、遥测遥控技术等应用技术来实现的,这具有快速性、时效性及清晰度优点。无人机能够充分提高调查和监测的水平和效率。遥感监测信息不仅客观性好、现势性强、时效性高、无人为干扰因素,而且信息的定性、定位和定量精度高,避免了虚报瞒报的情况,并且由于地块的方位、面积等在图上得到了清晰的标示,政府部门可以做到“图账对应”,从而准确的掌握了地籍
信息。
以一个乡为示范区,调查工作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1)利用无人驾驶飞机对调查区进行分辨率为0.1米的全覆盖航拍,选取地面控制点进行正射纠正,提高影像的几何精度,增强可解译性,制作现势性强、精度高且定位准确的1:1500比例尺的无人机航拍正射影像为基础工作底图。
2)采用遥感影像室内预判,先在室内勾绘种植作物地块,以村民小组为制图单元制作外业调绘底图。将外业调绘底图下发给各村民小组,由当地土管人员对权属、地界进行确认,无法确定的采用亚米级手持GPS进行实地调查和勘测定界,并在底图上标明,由此获取工作区内每一块土地的种植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等信息。
3)将外业调查修改的结果进行内业整理,对耕地现状进行权属、作物及面积的分类统计,提交成果表格及图件。
本次采用先进、高效、准确、直观的调查及统计方法,与以往由各村民小组自行调查并手工测量的方法相比,具有现势性强、数据精确、节省人力物力时间的优点。为确保本次调查成果
图1
的质量和精度,采取以下措施对调查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
控制。
1)采用精度高、现势性强的无人机航拍数据为基础调查底图,选取地面控制点进行正射纠正,以提高影像的几何精度,增强可解译性。
说明:1)④=②-③,⑤=④/②;2)总图斑数共320个,实测图斑共31个,占9.69%;3)总误差为1603.45平方米(约合2.41亩),平均误差为51.72平方米(约合0.08亩),最大误差为132.68平方米(约合0.20亩),最小误差为1.74平方米;总误差率为1.79%,平均误差率为0.06%,最大误差率为5.32%,最小误差率为0.03%。
2)将参加外业调绘、内业数据整理、编图、统计等工作的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制定统一的技术方案、分类标准、精度要求,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的外业调绘方法和内业数据处理精度开展本次调查工作。
3)采用试点验证提高精度。在项目正式开展之前,选取一个村民小组作为试点,以便对整个工作方法进行统计精度上的
验证。
①经过全外业调绘、室内数化、土管人员确定权属及地界的工作流程,按地块、户名分别统计面积(以下称遥感面积)。从全部335个地块中随机抽取10%的地块由技术人员配合土管人员进行外业实地测量,丈量长宽的方法采用当地土管人员的惯用方法。将测量面积与遥感面积进行对比,得到误差分析表,见表1。
由表1的分析结果结合影像发现,误差小的地块基本上都是规则形状的地块,误差大的地块有边界不规则的共性。经过技术人员与土管人员研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发现在丈量不规则形状地块的时候,由于条件有限,土管人员只能使用皮尺丈量,非直线边界需要大致换算成直线边界进行统计,导致整个地块的面积产生较大误差。而遥感面积是技术人员在航拍影像上直接用专业软件按照地块的实际边界勾绘,由软件根据一定的算法计算面积,比较精确。
②将遥感面积与村委会掌握的耕地在册面积进行对比,绝大部分地块的面积与在册面积基本吻合,也有极少地块与在册面积差额较大。与土管人员研究后发现,与上面的面积对比原因一致,误差小的地块形状规则,误差大的地块边界不规则,产生误差的原因就在丈量方法。
根据以上两种面积对比得出的结论,在接下来的调查工作中,用遥感手段得到地块面积后,针对与在册面积相差较大的地块,如果存在争议,决定采用技术人员携带亚米级手持GPS环绕地块一周,由GPS精确测量面积的方法来复核遥感面积,这样就满足了地块面积精度的要求。
在宁夏范围内,无人机遥感技术首次应用于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不仅成果精度远优于传统测量方式,而且工作耗时大大缩短,减轻了农村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节约了人力物力,在农村的耕地确权工作中值得推广。无人机正以其高机动性,高性价比以及高安全性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编.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S].2007.
[2]原国家土地管理局.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若干规定[S].1995.
[3]张乐等.浅谈无人机的发展[J].科技信息,2008,18.
[4]金伟等.无人机遥感发展与应用概况[J].遥感信息,2009,1.
作者简介
黄涛(1979—),女,汉族,福建人,理科学士,遥感工程师,主要从事卫星遥感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