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兼谈对一道高考物理试题答案的质疑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重力的来源,绝大部分资料上均说成: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但重力并不能等同于万有引力.重力和万有引力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要从地球的自转谈起.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而绕相对应的地轴做圆周运动,如图1,质量为m的物体绕O′点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万有引力F的一个分力充当自转所需的向心力F_1.另一分力就是重力F_2.θ Regarding the source of gravity, most of the data are said to be: The force of the object is called gravity due to the attraction of the earth. But gravity does not equate to gravitation.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vity and gravitation? It must be started from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Due to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bjects on the earth rotate around the earth’s axis in a circular motion, as shown in Figure 1. An object of mass m makes a circular motion of radius r around point O’. A force of gravity F acts as the centripetal force F_1 needed for rotation. The other component is gravity F_2. θ
其他文献
我们班级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量化管理细则,使学生在实施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有章可循,为避免班级自主管理变为走过场、搞形式、随波逐
解答数学题需要选择一个突破口,并以此为解题的切入点,由点及面,逐步解决问题.这需要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特征,正确寻找两者之间的隐含关系作为解题的切入点.一、利用
(1999年山东省初中数学竞赛)如图1,AD是Rt△ABC斜边BC上的高,P是AD的中点,连结BP并延长交AC于E,已知AC:AB=R.求AE:EC.分析:由已知AC:AB=R,可求出BD:DC的值.根据Rt△ABD∽Rt△CBA,Rt△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东师大版)中,把图形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的有关知识作为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理论基础,不再像以前教材那样把全等三角形有关知识
物理教学,既是教给学生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等的德育教育.授课时,是每一节课都要穿插德育教育,还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这
关于人体输出功率的估测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如结合引体向上、俯卧撑、跳绳等活动。让学生领悟了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例1如何估测你搬箱子上楼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现象、规律、定律的发现都离不开实验.那么初中物理课本中有多少个实验?可归纳为几大类型?又如何搞好实验课教
中职学习时期是学生心理变化最激烈、动荡的时期.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本文试从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入手,分析当前中职学生存在着的一些影响其健康成长的不良心
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升级;从外延均衡到内涵提升,追求一校一品一特色成为当前学校的热点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目前一线学校在特色创建存在诸多误区,通过对误区的剖析,采取
声现象中声音的产生、传播、利用,噪声的防止,以及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都是值得探究的内容,它们与科学探究的几个过程相结合,可以引发很多的问题.下面结合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