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文化情境的构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2ej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所有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的观点。从此观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将情境融入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提出了明确要求即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文化意识,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本文首先分析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文化情境的必要性,然后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文化情境的构建提出几点建议,旨在构建有效的文化情境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文化情境;构建
  G633.3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文化情境的必要性
  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近年来的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显然不会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文化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但其思维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能够不同程度的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从而对他们起到陶冶身心、塑造性格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文化情境,在该环境下应该能够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以及意义的建构。例如,高中教师在进行语文课本中的诗歌教学中,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去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感情,同时学生应该注重感受诗的意境。然而,仅凭对书本毫无生气的文字的阅读分析,学生很难领会到其中的内涵,与此同时,教师的点播也很难让学生感同身受,领悟诗歌的内涵。在这时,构建文化情境就显得十分必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讲解,从而让学生通过视觉以及听觉两个方面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文化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多么重要。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文化情境的构建策略
  1.结合生活构建文化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贴近生活的课堂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作为一门结合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学科,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便是语言文化,并且以语言文化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语文作为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中语文教学更是承担着学生升入大学的责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语文的学习尤为重要。近年来,诸多教育专家主张教学应该联系实际,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极强,而且涉及到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相关的教学案例。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将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文化现象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本的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根据课本内容以及现实生活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全方位的搜寻教学资源,在寻找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贴近生活”这个原则放在首位,因为与生活关联越大的教学内容才越容易被学生理解。构建贴近生活的文化情境能够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仅仅依靠课本进行授课已经远远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在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创造有效的文化情境。
  2.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文化情境
  由于多媒体具备很强的模拟功能,而且还可以将课本的内容以视频或者音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文化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而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内容通过视频、声音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例如,在学习《再别康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英国劍桥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那里的文化氛围,然后播放这篇课文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这首作品的诗意美、音乐美以及建筑美。通过教师对文化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容易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感情,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这种情况下,教师正是将多媒体技术与课本内容完美结合从而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语文知识的魅力,而且激发了他们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文化意识。
  3.了解学生兴趣构建文化情境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好一门学科尤其重要,学生只有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才能够学好知识。高中语文教师在创设文化情境的过程中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只有在了解学生喜好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每个学生对未知的历史都会充满好奇这一特点,例如,在学习《小狗包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文革资料、二战资料、日本参拜靖国神社资料等,在展示过程中不免会让学生感到震撼,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教师分别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以及面对这些历史,如今的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该如何反省自身等。最后引导学生对巴金的不断进取的精神以及善于剖析自己的勇气进行赞扬。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很快的投身到课堂学习中,并且时刻从自身出发不断思考,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他们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总结: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文化情境,在该环境下仿真实际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应用以下构建文化情境的策略: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了解学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秀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文化情境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4,11:14-15.
  [2]王超越.流行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2:99-101.
  [3]任婷婷.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优化设计[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02:30-31.
其他文献
摘要:在职业教育中,护生的职业素养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护生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训自始自终都应贯穿在职业素养的教育下。教育者重视护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尤其是在具备人文特质的中医护理教学中强化教育,才能确保护生发展综合文化素养、技能及职业精神。  关键词:中医护理教学;护生;职业素养  R47-4;G712  教学是知识传递的教育途径,教师作为教育者及教育媒介,肩负了传授知识的重任。在中职护理专业中,
摘要:“有效课堂”的提出,是新课程改革对每一门学科、每一位教师提出的要求,更是针对当前课堂教学低效的一种反思与应对。为此,本文将基于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小学科学教学困境入手,就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教学情境;课外实践  G623.6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
摘要:計算机的基础教育已经在义务教育中普及,但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却有很大差异,这就为中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来不便,对于程度良莠不齐的入校新生来说该如何展开教学,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育  G633.67  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育不能等同于其他基础课的教育,计算机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再是高科技的代名词,而是仅仅作为一个工具
摘要:众所周知,师道尊严式的教学方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并不奏效,他们敬是敬了,可是敬而远之,对于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自然也就有孩子在课上“开小差”了。  关键词:低年级;学习兴趣  G623.23  怎样才能调动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呢?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摸索到以下几点: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强调生活化教学模式,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将生活化充分与数学融合,但受一些理论研究的原因,使之出现了伪生活化教学的现象,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数学教学经验,对小学阶段,伪生活化教学,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伪生活化;策略研究  G623.5  数学是一门偏理性的学科,具有逻辑性强、抽象化、繁琐的特点。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一些有深
目的: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伴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最终呼吸衰竭,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本
目的:1.运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观察卵巢血流和卵泡发育情况,定量评估滋肾育胎丸对PCOS患者卵泡发育及卵巢血流灌注的调节作用。2.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探讨滋肾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