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能力视角下智障者及其监护人养老困境与形成机制研究——基于西安市的个案访谈分析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guai1981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障者的养老问题比普通老人更为复杂,尤其是智障者及其监护人的养老面临更多的困难.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本文对西安市12名智障者监护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和参与式观察来了解其养老困境的表现及成因.研究发现,智障者及监护人面临的养老困境包括:医疗服务需求满足不充分、融入社会困难、监护人日常照护压力大、“双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以及智障者未来安置计划缺失.个人异质性、公共设施差异性和家庭内部分配导致智障者及其监护人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弥补这些因素所导致的差异;而智障者及其监护人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不足限制了其选择功能性活动的自由,这些导致了其养老困境的产生.基于此,本文提出健全残障者养老服务制度、加强对智障者及监护人经济支持和完善智障者及监护人社会服务支持等建议,以实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其他文献
黄河文明既是中华民族早期自身蓬勃生长的成果,也是与其他各类文明竞争碰撞、汇聚交融的结晶.在新时代国家文化体系建构和国际文化传播等重要工作的开展中,黄河文明的底色并不浓厚,其特色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重新梳理新时代黄河文明形成发展的机理、描述新时代黄河文明复兴战略构想,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统研究梳理黄河文化发展脉络,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新时代黄河文明的复兴有赖于复兴黄河文明的核心价值.黄河文明的核心价值丰富多元.本文以黄河文明核心价值体系组成部分的中庸之道为例,探讨黄河文明复兴的必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有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民主政治新形态,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成果的理论升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特质体现在历史性、批判性、辩证性和体系性四个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党领导中国民主建设百年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具体的、历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刻批判西方民主制度和理论存在的逻辑矛盾和价值问题,超越西方民主对“多数决” “竞争性选举”等民主核心内涵的片面理解,在手段与目的 、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民主过程和治理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多领域、多主体、多层
“全过程民主”是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民主的重要民主特征被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其目的 是为了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方针,充分发挥人民作为民主主体在公共决策和国家权力有序运行中的重要参与、监督和保障作用.由于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实现的重要制度载体,因此,“全过程民主”的实现必须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体现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民主特征的“全过程民主”,不仅重视作为民主价值重要表现的“选举结果”,更重视选举后的人民的参与和监督.在我国现行政治制度下,“全过程民主”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杜甫的政治理想,而其形成则有特殊的语境.“致君尧舜”从早期的褒奖勋臣语,至初唐则演变为君王对臣僚的政治期许,复又由君王之政治期许,演化为官僚文人仕宦的政治理想.杜甫在尚未入仕且生计困顿之际树立起这样的理想,显示了其理想抱负之不凡.入仕之初,他以稷、契自期,以谏诤之道作为实现“致君尧舜”理想之方式与途径,而终因与现实的错位,导致了他仕宦的挫折与失败.暮年则因身份的变化,他对“致君尧舜”理想实现的途径虽稍有一些变化,但坚持理想之初衷未渝.杜甫因其政治理想而导致的仕宦挫折与人生遭际,
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就是要通过对流域内空间资源的控制、规划、干预和影响,调节流域内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实现黄河流域的持续、协调和稳定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空间治理体系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构建黄河流域空间治理体系有利于实现对流域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和有序管理,从而化解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的现实矛盾、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黄河流域空间治理体系建设要聚焦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民主化四项总体要求,构建科学严谨、流域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