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的眼里要容纳孩子的一举一动,要成为一名“研究者”,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行为意向,从而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 那么,教师关注幼儿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敞开心扉倾听幼儿的心声,让倾听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态度。
关键词:倾听;成长
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需要我们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就需要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感受孩子心里要什么;耐心倾听,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学会欣赏,知道孩子想要什么;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幼儿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是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更是伙伴与向导。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用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教师的眼里要容纳孩子的一举一动,要成为一名“研究者”,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行为意向,从而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那么,教师关注幼儿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敞开心扉倾听幼儿的心声,让倾听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态度。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沟通,而沟通的前提就是学会倾听。教师的倾听,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同时也间接影响到集体活动的效果。古诗曰:“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给孩子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你的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孩子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了。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多倾听孩子的对话,多倾听孩子的表白,倾听孩子的坦然吐纳,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作为一位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倾听孩子,适时调节教学活动,才能扮好自身的角色;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正确判断孩子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在孩子回答不正确、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予以及时指出、正确分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言语生命。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教师的有效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能成为开启幼儿心灵窗户的一把“金钥匙”。
学前幼儿,活泼好动,喜动厌静,而倾听则是一个安静的活动,所以幼儿倾听的专注程度与理解水平都相对较低,并且在听的过程中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语速较快、连续讲话时间较长或偏难懂时,幼儿往往就无法做到倾听了。倾听必须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感兴趣的形式。只有选择幼儿感兴趣、能理解的内容或活动形式,才能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倾听。在平时的活动中,一个好听的故事,能让幼儿安静倾听,不需要老师提醒,效果出乎意料之外;但对一些没兴趣的东西,很快就会坐立不安,扭来扭去,老师的努力也只能换来事倍功半。选择合适的倾听内容,适当的倾听时间,设置安静的倾听环境,这些都是激发幼儿倾听兴趣、培养幼儿倾听意识的条件。
倾听,不仅是耳朵的事,更是心灵的事。在倾听中,孩子的心灵会随着语言的飘动而飞舞起来。他们的心灵会透过语言,透过声音,飞出教室,飞出课堂,飞上蓝天,飞到天涯海角~对孩子来说,在倾听中想象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在倾听中想象,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倾听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教师的意图在于让幼儿能全身投入,在倾听中,通过理解,孩子的思想会插上想像的翅膀。让思维无障碍地延展,让孩子们用心去想象文本中留下的空白,倾听产生的效果。倾听,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来说,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倾听是通过耳朵抵达心灵的一种姿势。倾听他人的声音,感悟的是自己的心灵之语。因为外在的声音有时只是参照,自己的内心才是最真实的存在。如果一味倾听他人,而不知感悟自我的心灵世界,那么他会成为他人的奴隶。因此,倾听最高的层次是在倾听中转化自己的语言,最终会倾听自己发自内心的话语,互相呈现。让幼儿在倾听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把倾听的内容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东西,也进一步强化了幼儿倾听的内容。幼儿教师正确、恰当、积极的评价,也是培养幼儿“倾听”欲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幼儿“听”的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都能让幼儿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既能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又能鼓励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幼儿是在倾听中慢慢成长起来的。但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和良好的倾听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教育者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才能形成。要想让幼儿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幼儿。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让孩子在倾听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
曾关荟(1971~),女,四川省丹巴县人,丹巴县城区幼儿园高级教师。
关键词:倾听;成长
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块奇妙的土地,播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一粒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一粒性格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让孩子学习他该学的东西,做他该做的事情。不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就需要我们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就需要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感受孩子心里要什么;耐心倾听,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学会欣赏,知道孩子想要什么;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幼儿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是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更是伙伴与向导。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用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教师的眼里要容纳孩子的一举一动,要成为一名“研究者”,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行为意向,从而提高指导的有效性。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和孩子零距离接触。那么,教师关注幼儿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敞开心扉倾听幼儿的心声,让倾听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态度。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沟通,而沟通的前提就是学会倾听。教师的倾听,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同时也间接影响到集体活动的效果。古诗曰:“风流不在谈锋健,袖手无言味正长。”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你没给孩子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你的倾听,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孩子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了。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只有多倾听孩子的对话,多倾听孩子的表白,倾听孩子的坦然吐纳,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作为一位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倾听孩子,适时调节教学活动,才能扮好自身的角色;只有善于倾听,才能正确判断孩子在想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想;只有善于倾听,才能在孩子回答不正确、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予以及时指出、正确分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言语生命。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教师的有效倾听,能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能帮助孩子说得更精彩,能成为开启幼儿心灵窗户的一把“金钥匙”。
学前幼儿,活泼好动,喜动厌静,而倾听则是一个安静的活动,所以幼儿倾听的专注程度与理解水平都相对较低,并且在听的过程中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语速较快、连续讲话时间较长或偏难懂时,幼儿往往就无法做到倾听了。倾听必须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感兴趣的形式。只有选择幼儿感兴趣、能理解的内容或活动形式,才能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倾听。在平时的活动中,一个好听的故事,能让幼儿安静倾听,不需要老师提醒,效果出乎意料之外;但对一些没兴趣的东西,很快就会坐立不安,扭来扭去,老师的努力也只能换来事倍功半。选择合适的倾听内容,适当的倾听时间,设置安静的倾听环境,这些都是激发幼儿倾听兴趣、培养幼儿倾听意识的条件。
倾听,不仅是耳朵的事,更是心灵的事。在倾听中,孩子的心灵会随着语言的飘动而飞舞起来。他们的心灵会透过语言,透过声音,飞出教室,飞出课堂,飞上蓝天,飞到天涯海角~对孩子来说,在倾听中想象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啊!在倾听中想象,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倾听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教师的意图在于让幼儿能全身投入,在倾听中,通过理解,孩子的思想会插上想像的翅膀。让思维无障碍地延展,让孩子们用心去想象文本中留下的空白,倾听产生的效果。倾听,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来说,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倾听是通过耳朵抵达心灵的一种姿势。倾听他人的声音,感悟的是自己的心灵之语。因为外在的声音有时只是参照,自己的内心才是最真实的存在。如果一味倾听他人,而不知感悟自我的心灵世界,那么他会成为他人的奴隶。因此,倾听最高的层次是在倾听中转化自己的语言,最终会倾听自己发自内心的话语,互相呈现。让幼儿在倾听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把倾听的内容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东西,也进一步强化了幼儿倾听的内容。幼儿教师正确、恰当、积极的评价,也是培养幼儿“倾听”欲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幼儿“听”的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都能让幼儿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既能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又能鼓励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幼儿是在倾听中慢慢成长起来的。但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和良好的倾听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教育者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才能形成。要想让幼儿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幼儿。用眼去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去听孩子的世界。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让孩子在倾听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
曾关荟(1971~),女,四川省丹巴县人,丹巴县城区幼儿园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