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尼玛卿
1994年7月,北京汪晓征率领一支业余登山队攀登青海省阿尼玛卿山时遭遇暴风雪,登顶后下撤中队长汪晓征及另一队员王军彪不幸遇难。这是中国登山历史上,登山运动进入民间(体制外,不包含学校集体化的社团登山)的第一次攀登,也是第一次民间登山山难。它是攀登运动进入民间的一个标志,当然也是血的教训。
夏特古道
2001年8月,新疆著名户外探险者董务新,王铁男等人发起的托木尔峰远征队,从天山以北的昭苏穿越夏特古道,进入天山以南的温宿县,为登山侦察线路而作穿越活动。在过木扎尔特冰河时。冬泳强人董务新因无保护措施且遇到冰河涨水,长久失温而亡。当时整个队伍被洪水围困,导致救援失败。作为国内著名探险军团新疆户外探险群体的领头人,董务新的遇难在户外界引起相当大的反响,夏特古道由此被更多人认识,而其穿越的时间也调整为10月。
玉珠
2000年5月,广州绿野户外探险队及北京K2登山队先后攀登玉珠峰南坡线路,因滑坠和撤营导致五名登山者遇难,一名登山者严重冻伤。格尔木市当地公安,武警驻军因气候,队员登山经验不足等因素未能找到遇难者之后,中登协及诸多攀登者参与救援。此事件为中国民间登山运动起步阶段的第一起大型山难,因此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及对登山队领队道德及法律上的追诉。
北大山难
2002年8月13日,北京大学“山鹰社”的希夏邦马峰西峰登山队因雪崩导致五名登山者遇难。因学校社团的舆论及社会影响力,事件引起相关资深体制内登山家的一些评论,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登山的热点争议。但相关议题却只停留在“是否征服自然”、“学生是否应该登山”等比较初级的层次上。2002年北大山难后,虽然没有停办高校登山社团,但大学里已经基本不批准设立新的登山社团了。
马料河“519”
2002年5月19日,大鹏半岛七娘山东坡,五十多人的自助溯溪队伍,因洪水导致“资深”户外爱好者“鲤鱼”,“蛋白质”遇难,其他人被困。经五百余名民警,消防人员及数十名深圳户外者参与救援,幸存者转危为安。这是深圳第一次超大规模的政府力量参与救援,也是深圳第一次民间自发组成大规模救援队伍。由此,相关政府部门及媒体注意到深圳“驴友”的这一活跃的群体,开始出台相关制度对深圳山地进行限令和管理。
陵川户外赛
2004年10月2日,“中国陵川2004年户外运动邀请赛”中,河南焦作旅朋户外队一名女队员爬绳穿越峡谷时,拴在岩石上的绳索突然脱落,坠崖摔死。河南南阳油田户外队一名女队员则坠落潭水,溺水而亡,另有五人重伤,多人轻伤,该事件凸显国内户外运动比赛相关管理体系的漏洞,对体制内户外竞赛从业者以户外来作为招牌的旅游部门及公司产生较大影响。从此,国内户外比赛吸取经验,严格登记,管理体系走向规范化。
骆驼峰
2004年12月,四姑娘山本地著名向导卢三哥,北京著名的民间攀登者王茁夫妇,在攀登邛崃山脉骆驼峰时遇到雪崩,王茁,卢三哥不幸身亡,此次事件是对于中国民间攀登者的技术型攀登的一个打击和警示,人们在情感上失去了最好的本地向导、青年攀登者,在理性上以沉重的代价换来的雪山技术攀登经验。
“夏子”事件
2007年3月10日,由绿野(info)驴友自发组织穿越灵山活动中,11名网友迷路,其中一名山友被冻伤。“夏子”幸遇难。“夏子”父母质疑领队资质,并将网站诉讼至法庭。这是国内第一起户外网站的“法律诉讼”事件。此后,国内户外网站牵头加强了对户外AA制领队资格的约束和管理,提出权责声明等。
党结刘喜南
2007年3月,著名登山者马一骅及全国攀岩冠军刘喜男作为搭档,前往四川巴塘县攀登党结真拉I峰,后者在下撤过程中不幸滑坠遇难。该事件在中国攀登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并就刘喜男遇难引发对事故过程的争议,使中国商业登山标志的成都刃脊公司自此受到较大冲击,马一骅出走加拿大。
库布齐
2006年5月3日,一支自助旅游队在穿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库布齐沙漠过程中,27岁的北京女子李倩因中暑引发心脏病而不幸遇难。事件发生在“黄金周”期间,地点为半商业化的“户外探险点”,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民间及政府都由此事件认识到专业救援队的重要性,以及社会,政府对户外运动必要的引导。
广西南宁案
2006年7月,广西南宁户外爱好者通过网络以“AA制”名义,组织赵江峡谷的徒步野营活动。因山洪暴发导致参与者“手手”遇难。事故发生后,遇难者的父母将其余12名队友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承担人身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号称“中国户外第一案”,直到2009年3月终审后才结案。该事件为法律界对户外运动第一次有影响的参与,法律如何界定户外领域活动,自助游组织者及参与者应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在社会上引发冲击。
珠峰吴文洪
2009年5月18日,江苏人吴文洪参加中国国内一支商业登山队,在成功登顶后下撤到8700米时不幸遇难。
中国珠峰商业登山近年来发展顺利,此次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当吴文洪所在地以“英雄”,“江苏珠峰登顶第一人“报道时,也有对于其攀登经验及商业登山管理发出质疑的声音。
婆缪李红学
2009年6月27日,四川终级探险公司的李红学攀登婆缪峰时失踪。李红学为中国青年一代中最为狂热的登山者,颇有个性。
此次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攀登社会的经济生态,攀登者在经济和社会压力中生存等问题的思考。
潭獐峡山洪
2009年7月,由重庆某户外俱乐部组织的潭獐峡活动,因峡谷狭窄遇到暴雨洪水,该35人的队伍,最终有]5人遇难、四人失踪。该事件死亡及失踪人数乃是近十年来户外死亡人数之最。
雨季溯溪,大队伍,全然无风险应对意识、户外者专业技术能力的欠缺,缺乏风险及应对心态和能力……究其原因,依然是往日事故的重复。
1994年7月,北京汪晓征率领一支业余登山队攀登青海省阿尼玛卿山时遭遇暴风雪,登顶后下撤中队长汪晓征及另一队员王军彪不幸遇难。这是中国登山历史上,登山运动进入民间(体制外,不包含学校集体化的社团登山)的第一次攀登,也是第一次民间登山山难。它是攀登运动进入民间的一个标志,当然也是血的教训。
夏特古道
2001年8月,新疆著名户外探险者董务新,王铁男等人发起的托木尔峰远征队,从天山以北的昭苏穿越夏特古道,进入天山以南的温宿县,为登山侦察线路而作穿越活动。在过木扎尔特冰河时。冬泳强人董务新因无保护措施且遇到冰河涨水,长久失温而亡。当时整个队伍被洪水围困,导致救援失败。作为国内著名探险军团新疆户外探险群体的领头人,董务新的遇难在户外界引起相当大的反响,夏特古道由此被更多人认识,而其穿越的时间也调整为10月。
玉珠
2000年5月,广州绿野户外探险队及北京K2登山队先后攀登玉珠峰南坡线路,因滑坠和撤营导致五名登山者遇难,一名登山者严重冻伤。格尔木市当地公安,武警驻军因气候,队员登山经验不足等因素未能找到遇难者之后,中登协及诸多攀登者参与救援。此事件为中国民间登山运动起步阶段的第一起大型山难,因此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以及对登山队领队道德及法律上的追诉。
北大山难
2002年8月13日,北京大学“山鹰社”的希夏邦马峰西峰登山队因雪崩导致五名登山者遇难。因学校社团的舆论及社会影响力,事件引起相关资深体制内登山家的一些评论,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登山的热点争议。但相关议题却只停留在“是否征服自然”、“学生是否应该登山”等比较初级的层次上。2002年北大山难后,虽然没有停办高校登山社团,但大学里已经基本不批准设立新的登山社团了。
马料河“519”
2002年5月19日,大鹏半岛七娘山东坡,五十多人的自助溯溪队伍,因洪水导致“资深”户外爱好者“鲤鱼”,“蛋白质”遇难,其他人被困。经五百余名民警,消防人员及数十名深圳户外者参与救援,幸存者转危为安。这是深圳第一次超大规模的政府力量参与救援,也是深圳第一次民间自发组成大规模救援队伍。由此,相关政府部门及媒体注意到深圳“驴友”的这一活跃的群体,开始出台相关制度对深圳山地进行限令和管理。
陵川户外赛
2004年10月2日,“中国陵川2004年户外运动邀请赛”中,河南焦作旅朋户外队一名女队员爬绳穿越峡谷时,拴在岩石上的绳索突然脱落,坠崖摔死。河南南阳油田户外队一名女队员则坠落潭水,溺水而亡,另有五人重伤,多人轻伤,该事件凸显国内户外运动比赛相关管理体系的漏洞,对体制内户外竞赛从业者以户外来作为招牌的旅游部门及公司产生较大影响。从此,国内户外比赛吸取经验,严格登记,管理体系走向规范化。
骆驼峰
2004年12月,四姑娘山本地著名向导卢三哥,北京著名的民间攀登者王茁夫妇,在攀登邛崃山脉骆驼峰时遇到雪崩,王茁,卢三哥不幸身亡,此次事件是对于中国民间攀登者的技术型攀登的一个打击和警示,人们在情感上失去了最好的本地向导、青年攀登者,在理性上以沉重的代价换来的雪山技术攀登经验。
“夏子”事件
2007年3月10日,由绿野(info)驴友自发组织穿越灵山活动中,11名网友迷路,其中一名山友被冻伤。“夏子”幸遇难。“夏子”父母质疑领队资质,并将网站诉讼至法庭。这是国内第一起户外网站的“法律诉讼”事件。此后,国内户外网站牵头加强了对户外AA制领队资格的约束和管理,提出权责声明等。
党结刘喜南
2007年3月,著名登山者马一骅及全国攀岩冠军刘喜男作为搭档,前往四川巴塘县攀登党结真拉I峰,后者在下撤过程中不幸滑坠遇难。该事件在中国攀登界引起极大的反响,并就刘喜男遇难引发对事故过程的争议,使中国商业登山标志的成都刃脊公司自此受到较大冲击,马一骅出走加拿大。
库布齐
2006年5月3日,一支自助旅游队在穿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库布齐沙漠过程中,27岁的北京女子李倩因中暑引发心脏病而不幸遇难。事件发生在“黄金周”期间,地点为半商业化的“户外探险点”,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民间及政府都由此事件认识到专业救援队的重要性,以及社会,政府对户外运动必要的引导。

广西南宁案
2006年7月,广西南宁户外爱好者通过网络以“AA制”名义,组织赵江峡谷的徒步野营活动。因山洪暴发导致参与者“手手”遇难。事故发生后,遇难者的父母将其余12名队友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承担人身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号称“中国户外第一案”,直到2009年3月终审后才结案。该事件为法律界对户外运动第一次有影响的参与,法律如何界定户外领域活动,自助游组织者及参与者应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在社会上引发冲击。
珠峰吴文洪
2009年5月18日,江苏人吴文洪参加中国国内一支商业登山队,在成功登顶后下撤到8700米时不幸遇难。
中国珠峰商业登山近年来发展顺利,此次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当吴文洪所在地以“英雄”,“江苏珠峰登顶第一人“报道时,也有对于其攀登经验及商业登山管理发出质疑的声音。
婆缪李红学
2009年6月27日,四川终级探险公司的李红学攀登婆缪峰时失踪。李红学为中国青年一代中最为狂热的登山者,颇有个性。
此次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攀登社会的经济生态,攀登者在经济和社会压力中生存等问题的思考。
潭獐峡山洪
2009年7月,由重庆某户外俱乐部组织的潭獐峡活动,因峡谷狭窄遇到暴雨洪水,该35人的队伍,最终有]5人遇难、四人失踪。该事件死亡及失踪人数乃是近十年来户外死亡人数之最。
雨季溯溪,大队伍,全然无风险应对意识、户外者专业技术能力的欠缺,缺乏风险及应对心态和能力……究其原因,依然是往日事故的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