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樟杂记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是暮春,气温蹿过25℃,是植樟的好时候了。
  十几棵新栽的裹着草绳的樟树静默地耸立着,在呢喃的燕语里,摇曳着柔弱的枝、稀疏的叶。
  都持续六七年了,逢上这样的季节,我都会觅得一方空地,植下数量不等的这种被称作“南国佳木”的树。
  也没去细究为什么,若非要给个理由,就两个字:喜欢,且由来已久。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某个冬天,我因事去了趟四川宜宾。
  出了站口,但见大街、小巷都蓬蓬勃勃地生长着一种树,纵是寒风彻骨,也冠盖如云,遮天翳日,似乎整座城都隐藏在这树墨绿色的浓荫里,安静、祥和。
  及至出得城来,漫山遍野的还是这种树,蓊蓊郁郁,绿浪翻滚,肆意蔓延向山坡、河岸、旷野,甚至五六百年以上参天古树也不鲜见,数人合抱,形容枯槁,透着隔世的沧桑与厚重。
  作为一个北方人,置身冬日的他乡,能看到这般铺天盖地的绿,该会是怎样的一种奢侈和怦然心动。
  而彼时,在苏北老家,冬天是萧索的。目之所及,尽是垂柳、梧桐、桑榆等乡土树种光秃秃的枝丫,仅有翠竹、冬青等为数不多的植物,还能在纷飞的雪里,散发些盎然的绿意。
  问当地的友人,才知这种树唤作香樟,四季常绿,可存活千年。在宜宾及周边地区,如果谁家生了个女儿,就会在自家院里种下一棵香樟树。因为,樟树18年成材,所以,等到有一天,这棵树长高了,伸出了的围墙,街坊四邻就知道这家女儿长大了,待字闺中,即可以上门说媒提亲了。女儿出嫁之前,父亲会把这棵树砍下,做成两个箱子,送给女儿装嫁妆。
  以前,只听说过绍兴黄酒女儿红承载着这样一份美好的寄托,不料,樟树亦如是。
  其后数年,我得闲游历苏州、无锡等城市,也见着了这种一直婆娑在自己记忆里的香樟树。乍见之下,那份欣喜,如故人重逢他乡。
  或许是“爱屋及乌”之故,渐渐地,我对香樟的了解也多了起来。
  知晓香樟是江南四大景观树之一,多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宜肥沃、深厚的酸性或中性沙壤土,忌干旱、瘠薄、盐碱。其名称依《本草纲目》解释:“其木理多文章,故谓之樟。”即便日常用于防蛀的樟脑丸,也是由其根、茎、枝、叶蒸馏而制成的,等等。
  香樟还被浙江杭州、宁波,江苏的蘇州、无锡,四川的宜宾、广安,江西九江,湖南长沙、常德,河南驻马店,安徽马鞍山,贵州贵阳,福建漳州等二十多个城市选为“市树”。此等殊荣,谁能匹敌?
  已记不清是哪一年,我偶然发现,县城新铺设的北京路两侧绿化带内栽植的行道树竟然是香樟。惊讶之余,却不免生出些许担心。
  因为,有个不知是否科学的论断:秦岭淮河一线是香樟生长的最北边界,逾之,则较难成活。
  所以,每次途经那个路段,都会留心香樟的长势。但仅过三年两载,树冠广展,枝繁叶茂,一如最初见识时的模样。
  2008年8月,我履新某地处偏远的乡镇中学。看着校园里参差不齐、了无生机的几株乔木,突然萌生出植樟的想法。
  且不说这想法里掺杂了多少个人喜好,单是千百年来,香樟被赋予的“高大上”的形象也足足让人心驰神往了。
  何故?从风水的角度,古人素有“前樟后朴”之说,即门前或村头种植香樟,可庇福、避邪,亦寓长寿、吉祥等意;更重要的是,樟树养贤,即“有樟必有才”,所以,樟树又成了贤才的代称,如《南史·王俭传》:“俭幼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粲闻其名,及见之曰:宰相之门也,栝、柏、豫章(香樟),虽小已有栋梁气,终当任人家国事。”
  翌年春,覆土30立方,在校门内西侧,栽植2棵13厘米左右的香樟。
  如同己出的孩子,我每天都要在树下兜上几圈,细细瞅看枝叶的变化。
  大约过了半个月,紧贴校门的相邻两棵鼓出了新芽,尖尖的、嫩嫩的,米粒般大小,和着煦暖的风,在枝头调皮地晃动。但,很奇怪,这两棵树栽植的时候,如孪生兄弟,大小、高低、粗细基本无异,却在六七年后,大相径庭。其中一棵高大雄伟,如巨伞擎起,巍巍乎,煞是壮观。有客来访,也会驻足其前,啧啧称奇,堪称“树王”了,而另一棵虽然与之枝叶交通,却明显瘦削、低矮了许多,小鸟依人样地傍立于侧。漫步校园,香樟已近50棵。
  其实,这些樟树自落地生根之日起,也并非顺风顺水。某一年,有十多棵樟树似乎生了场大病,萎靡、蔫巴。只是在春天,阳气勃发,又得细雨滋润,才抽出些嫩梢,与风共舞。其他时节,叶子泛黄,带着暗斑,或慢慢变红,一瓣一瓣地从枝头伤伤地飘落。有的整棵树像是谢了顶,残枝渐枯,奄奄一息地。眼看着,揪心不已。
  也曾病急乱投医,听信些“土方”,如施什么土杂肥啊,给根部换换土啊,等等,但终不见半丝好转。
  碰巧,我有个朋友是学园艺的,便专门从县里请他来“把脉”,并按其“处方”施治,才妙手回春。
  不及满月,原本病怏怏的樟树缓过劲来,绽出了新叶,且渐趋稠密、鲜亮,还开出了花。细小的花朵,密密匝匝地簇拥着,随风飘散出点点幽香,嗅之如兰,似淡却浓。
  我也被四下弥漫的香气浸染得浑身通泰、惬意。
  偶有闲暇,我会只身到樟树下走走,独享一段静美的时光。清风拂过,枝叶絮语,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清脆、悦耳,如闻天籁;也会见着三三两两的孩子氤氲着樟树的芬芳,朗声地晨读或暮诵。每见此境,我都颇感欣慰,也很自得。毕竟,之于农村的孩子,读书是改变人生际遇的不二之选。
  “樟之盖兮麓下,云垂幄兮为帷”,这是唐代诗人沈亚之吟咏的诗句,极言樟树冠大荫浓之伟岸。
  可以确定,某一天,这方校园里的樟树也会如此高耸,这般葱茏的。
其他文献
梦想的灯塔在大雾中忽明忽暗  忙忙碌碌  在人生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蓦然回首  轰轰烈烈的事情没有几件  年轻时的激情澎湃  成为了茶余饭后的一声感叹  那些尘封的梦想啊  曾想登顶人生的金字塔  结果却只能在塔底四处打转  曾想灯火辉煌,徜徉繁华  结果却只能围着灶台柴米油盐  曾想背起行囊,环游世界  结果却只能窝在一个地方一成不变  现实很真实  梦想很虚幻  点一支香烟  回忆那曾经的梦想
期刊
研究目的 通过将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顶椎椎间盘与端椎椎间盘、同一椎间盘的凸侧与凹侧,与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Congenital scoliosis,CS)以及正常人的椎间盘进行比较,观察特发
在蒙蒙的月色笼罩下,  拥挤的人群在挪动着。  伴随着的阵阵谈笑声,  遮掩住了少女的等候。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  甘露没有降下这街道。  游荡在人间的风精灵,  吹动着少女的连衣裙。  她站在路口痴痴等候,  胜过夜空耀眼的星星,  牽动着有情人的心弦。  繁华声遁入茫茫夜色,  企盼的身影不曾冒头,  街头晶莹的泪在闪烁。  枣树  一棵枣树  在悬崖绝壁上  倔强的根在岩缝里  顶着风挺
期刊
炊烟  是从故乡那片青砖黑瓦的  屋顶上升起的  炊烟的根部是慈祥的母亲  每当我走远了  饥饿的时候再回头望望它  心里总是暖暖的  那一缕缕绵绵的温馨  总是裹着一段苦难的日子  被岁月的风冉冉吹远  可它又总像母亲的身影  回到夢里  被我收藏  落叶  痛之吻  离别  最痛的回眸  是我无法再回到你的枝头  飘零,那是对你最深情的告别  依恋,不舍  那是对你的感谢  你的养育之恩,我无
期刊
上弦月与下弦月的距离  不是隔着蓝色地球  而是那份守望与等待  各自揣一份执着穿越每个夜晚  谁是谁的情人谁又是谁的侣伴  今晚的月光那么明亮  生长成明晚的望月  这样成全了一段真爱  然后的然后啊又老为月半弯  生命如此反复徘徊  把时间的年轮  卷成上弦月与下弦月的模样  留待来年的秋天舒展  白露  探入秋的深处的白露仿若处子  款款地从黑的夜走来  咏一首白露为霜的情歌  醉倒了西天的
期刊
春雨  摒弃狂风  婉拒雷霆  每次你来,步履轻轻  每次你去,安然淡定  一滴滴  像一粒粒水晶  纯洁,无瑕  剔透,晶莹  你常常,潜入黑夜  也常常,飘洒在黎明  滋润广袤的大地  慰藉世上的生灵  我常常,站在路边  也常常,紧随着雨韵  浏览倾城的盎然  追逐沿街醉人的风景  夏天,你来了  肩负春意盎然的重托  怀揣金秋丰收的企望  夏天,你来了  把滚滚的惊雷敲响  不写你炎炎的烈
期刊
胡老师去深圳讲课  他把野蔷薇的清香带到深圳  栽在铺满鲜花的红地毯上  让高楼林立的特区多了一缕苏北的芬芳  城市与乡间的温差有多大  他的野蔷薇知道  他精心栽培的野蔷薇  随他攀爬过无数带刺的梦想  他相信在开花季节  辛勤的小蜜蜂能采到甜蜜诱人的果实  他的眼神专注  专注到轻意就露出他曾经的园丁身份  他的语言灼热,一举一动  都让孩子们妙语出云帆高挂的向往  他的手势舒缓,挥去虚幻迷茫
期刊
时间的长廊里,又一个端午节转瞬即逝,午后坐在客厅里,目光所及却没有多少节日的情趣,心头竟生出一丝空落落的感觉,唯有童年端午节母亲忙着煮粽子的身影和粽子出锅时的清香味挥之不去。  童年的端午节总是农村最忙碌的日子。五月初的家蚕正猛劲儿地吃桑叶,刚收割下的油菜堆满了场院,田野里的麦子一地金黄,春玉米地里农人正弯腰锄草间苗,老老少少没一个闲人。  母亲再忙也记着为几个孩子准备过节的粽子。节前的头一天,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