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信息化系统改造 提升联合站劳动生产率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sarahluck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生产率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面对油田“控制用工总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各企业基层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岗位人员优化的各种措施,本文以胜采三矿坨二联合站为例,从信息化改造入手,通过信息一体化改造和对人力资源的优化,有效提升联合站劳动生产率。
  【关键词】信息化改造;人力资源优化;劳动效率;效果
  1、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1坨二站概况
  坨二联合站是一座集油气分离、原油外输、污水处理等功能的大型联合站,担负着6个采油队产出液的脱水、外输任务。目前全站10个运行班组,职工71人,采取“四班三倒”的工作制度运行。
  1.2目前存在问题
  1.2.1岗位设置多、班组人员紧张
  目前有原油外输岗、脱水岗、计量岗、分队计量操作岗、原油化验岗、污水化验岗、原油污水加药岗、污水外输岗、污水滤罐操作岗、运行班长岗等10个生产运行岗位组成。前线倒班运行岗位40人,采取“四班三倒”的工作制度运行,每套班运行岗位10人左右,保障岗位20人负责日常维护工作和应急替班,相当于平均每班运行岗位1人、保障岗位2人,岗位多,人员少,人员接替捉襟见肘。
  1.2.2管理设备多、自动化水平低
  坨二站生产规模大,管理的设备多,但是目前自动化运行程度较低,在用自动化系统只有2套,为分队计量监控系统和大罐液位监控系统,现在运行的2套自动化系统存在数据误差,系统出现故障时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现场仪表校检的难度大,难以保证系统长期、平稳运行。
  1.2.3工作量大、劳动生产率低
  一是数据录入、上传工作量大。全站每天需合计上传数据347条。二是手写报表工作量大。目前存在数据重复录入的现象,其中手写报表中大部分数据已录入上传,全天合计手写数据447条。三是巡检频次多。全站每2小时巡检237个点。只有借助科技手段,全面进行信息一体化改造、优化人员配置、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2、信息化改造及人力资源优化方案
  2.1信息一体化改造
  信息一体化改造将着重对自动化控制系统、通信设备、信息化模块平台进行完善和改造。
  2.1.1完善自控系统
  目前,正常运行的自动化系统只有两套,而坨二站点多面广,如:外输线的管理、含水的实时监控、视频监控、加药计量监控、蒸汽换热监控、天然气 计量、反冲洗监控等,都有待实现自动化,提高管理工作质量。
  新建DCS控制系统,实现站内各个区域工艺过程监控,保障工艺系统的安全、可靠、平稳的运行,实现工艺系统参数的显示、控制、数据处理、报警、报告、打印和数据归档。
  2.1.2完善通信设备
  为保障生产运行的安全及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在站内各重要区域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共计监控点9个,包括室内7个监控点,室外2个监控点。室内在原油外输泵房、分队计量加药间、污水加药泵房、采暖泵房区域等分别设置监控点。室外在污水过滤区域南侧、练兵场南侧分别设置瞭望塔。从而对全站场区和运行的设备进行全面监控。
  2.1.3完善信息化模块平台
  信息化系统功能包括生产监控、生产预警和经营管理三大模块。三大模块集于统一的平台,也可独立运行。该系统在实现数据统一存储的基础上,建立信息集成、功能统一的应用平台,通过系统集成和完善,提升生产工艺过程的监控水平、提升生产过程管理智能化水平,实现联合站工艺过程参数实时数据采集、智能诊断机泵工况、自动生成分析报告、应急处置方案等信息化目标。
  2.2人力资源配置优化
  2.2.1岗位配置优化
  将原有的10个生产岗位以工艺关联和区域位置为优化整合原则,重新整合配置为5个班组,例如原油外输岗和流量计岗合为一岗,原油计量岗和分队计量操作岗合为一岗,污水外输岗和污水滤罐操作岗合为一岗等,优化岗位在区域位置上接近,在处理工艺上关联紧密,利于岗位人员的日常管理。
  2.2.2人员配置优化
  与岗位的优化调整相结合,以岗位人员年龄结构合理、技术能力合理、文化素质合理为配置原则,对五个岗位进行人员优化配置,使得各岗位人员最大程度的适应岗位工作,发挥每一名员工的能力,提高劳动效率。
  2.2.3工作量优化
  2.2.3.1取消重复性工作,减少岗位运行工作量
  目前坨二站所有报表均手工录入,主要录入系统是采集平台,各岗位录入数据均相对独立,但存在重复录入问题。
  解决措施:工作量优化方案中,决定将以上重复性数据及重复报表,均改为一次性不重复录入,不同系统需要的重复性数据联系信息中心自动连接到其他系统数据库取数。
  2.2.3.2调整岗位工作量分配,减少运行岗位工作量
  在岗位资料、报表简化之后,剩余的工作量主要包括设备、场地卫生维护,日常巡检,日常生产操作。将数据录入工作量进行重新分配,将设备、场地卫生维护交由生产保障岗位人员完成,运行岗位人员只进行与生产直接相关的工作,以减轻运行班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2.3.3通过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减少运行岗位工作量
  立足于现有的工艺自动化基础,通过完善部分岗位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现场监控调节水平,减少人工调节工作量。对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全面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工作量。
  3、效果预测
  3.1运行岗位减少,运行效率提高
  运行岗位由10个优化为5个,整合的岗位在工艺关联上紧密,在位置区域上接近,整合后,岗位员工在岗位上能够接触更多的工艺范围,掌握更多的数据和一性资料,对生产运行能够做出更加精确的分析,有效提高运行效率。
  3.2岗位人员减少,工作质量提高
  全站岗位和人员经过整合,前线运行岗位由60人减少为46人,减少14人。改变了固有的人员管理模式,节约生产力,优化人员结构。同时,通过自动化水平提升,数据的精确性得到保障,现场监测范围扩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得到提高,整体工作质量有效提高。
  3.3劳动强度降低,安全系数提高
  通过信息一体化的实施,提高信息化程度,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如生产区域设置监视探头,视频传输至中控室,24小时监测岗位的设备、流程运行情况,岗位巡线维护人员日常巡检频次由每2小时一次调整为4小时一次,有效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可完成现场的监控和数据录取,操作更加安全,如视频监控减少了进入泵房噪音对职工的危害、大罐液位监测减少了恶劣天气上罐等,避免了安全隐患,保证了职工的人身安全系数。
  推行信息化改造,将对联合站下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自动化水平、优化岗位和人员的配置,才能让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让联合站重新焕发活力。
其他文献
本文以香港某工程为背景,对香港土木工程项目管理进行研究,其中主要以某项目现场的具体操作为依据,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重点讨论安全、环保、质量、合同、进度以及现场管理运作模
文章分析了多经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困难,从工会工作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发挥工会作用,提高多经企业职工主人翁的地位,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强化技能培训力度,扎实做好多经企业工会工作,为
随着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服务化在制造业和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大量文献中出现了“服务化”的研究,回顾和梳理其研究现状,对于促进服务化的长远
本文首先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哈经贸合作现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潜力,而后指出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经贸合作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数字贸易是当前世界上较为新兴的一种贸易方式,将信息化技术与国际贸易进行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本文首先对数字贸易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次,分析了当前
【摘要】由我国特殊的经济市场的原因,电力公司也不得不转变市场机制,由以前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我国市场体制的转变给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机遇,加之电力公司体制也在受到新体制的冲击,企业垄断的经营模式在逐渐被打破。因此要想得到更多客户的满足,开展服务性营销至关重要。开展服务性营销可以增加客户的体验度,改善企业形象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