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戏”蝗虫

来源 :课堂内外(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eeq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喜欢螳螂。它披一身绿衣,三对带齿的足善于爬树,两只大刀似的前足,让害虫难以逃生。螳螂的利嘴长在三角形头部的下方,两只眼睛又大又灵活。它肥大的腹部长着两只镶着黑边的绿翅膀,更增添了它英武的气势。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螳螂捕害虫的样子。一旦发现害虫,它会时而穷追猛捕,时而静坐如“守株待兔”。只要它举起那双大刀似的前足向猎物“砍去”的时候,不论大小害虫,都将难逃厄运。
  而且,螳螂生性好斗,从不捉死虫子,只有活蹦乱跳的虫子才能引起它的捕食兴趣。
  为了观看螳螂捕虫的精彩表演,我捉了一只蝗虫放在桌子上,蝗虫一蹦,正好被螳螂发现了,螳螂立即“大刀”一挥,进入战备状态。只见螳螂张开翅膀,斜斜地伸向两侧,全身的重量都放在后面的四只足上,使身体的前部完全竖起来,一动不动地站着,眼睛盯着蝗虫,只要蝗虫稍有移动,螳螂便转动它的头。蝗虫面对如此强大威风的对手,恐惧不安,只见它呆呆地窥视着螳螂,竟想不起逃走,只是傻愣着,伏在地面,莫名其妙地向前蹦。螳螂瞅准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两把尖利的“铡刀”压住了蝗虫的身体,只听得“咔嚓”一声,蝗虫的翅膀已经掉下来了。随后,螳螂转过头紧咬住蝗虫的脖子,这时的蝗虫再抵抗也无济于事了。一顿美餐到手啦!
  如此精彩的表演真让我大饱眼福了,但当我想到螳螂是消灭害虫的能手、人类的朋友时,我便把螳螂送回了大自然,那里才是螳螂生活的天地。
  黑龙江同江市勤得利第二小学五(3)班
  特约编辑:路棉华
其他文献
据 1995~ 1998年秋播的不完全统计 ,黔油双低 2号在贵州省内外共推广种植约 6 .72万 hm2 ,其中省内约 4 .72万 hm2 。油菜籽平均单产达 16 6 9.95kg/hm2 ,比对照当地主栽品种
目的:通过对卒中后抑郁病人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瘦素(lepti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检测,探讨血清
目的:研究表面活性蛋白A、D(surfactant protein A and D,SP-A、SP-D)在烟曲霉菌(Aspergil lus fumigatus,A. fumigatus,AF)性角膜炎早期固有免疫应答阶段的表达变化和AF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