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问题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gre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进程加快促使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和生活,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且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发展型社会政策作为一种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和手段,与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问题的解决路径存在契合之处.本文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焦作市西庄村、上庄村中留守老人的经济、健康、情感状况进行分析,针对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养”存在的困境,从健全保障制度、改进投资方式、鼓励青年回乡发展、转变传统观念、发挥社会组织优势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其他文献
钱穆虽批评乾嘉诸儒排斥“义理”,不重“现实”,然而亦能“同情”乾嘉学风的形成原因,且抉发出乾嘉学者反对清廷专制的思想.钱穆揭示钱大昕以“直书其事”实现“褒贬”、强调治天下者须先治其身,以及同情弱者的“平恕”之论;认为钱大昕既然反对“汉宋门户之见”,便不应更重“训诂”在“义理”之上.钱穆肯定戴震“理欲论”反抗“权威”的精神,然亦批评其论“情欲”的弊病.钱穆虽然重视乾嘉儒“为学问而学问”的路径,但更看重“义理”“考据”并重、兼顾“心性”“治平”的“朱子之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及时调整政策,各地开始推广和普及节育技术,中国现代节育技术的推广工作由此艰难起步.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在指导与培训、供应与保障、促进科技交流与创新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领导和全面的支持.此时期,各地节育技术的推广呈现出计划性、实用性、不平衡性的特点,总体上为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的起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大众节育技术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及卫生部门所表现出的执行力,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出现的问题尚未得到学界的关注,值得重新评价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