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处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谋部”。一个学校要形成好的校风,培养学生成为“四有”的一代新人。需要德育处做大量的、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要发挥德育处的积极作用,首先要抓好该组织的管理,明确职责范围。具体说来就是要:不断地健全德育处的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德育处的整体功能;逐步理顺与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一、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德育处必须处于一个不断调整,变革和发展的过程之中。虽然学校的各级组织较之企业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商品经济观念的加深,人们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都使学校各级干部,教师在心理上发生新的变化,乃至引起德育处等有关组织结构更要趋向合理化,使之在构成上,责任、权力、职务、人员和单位五大要素更有机地、合理地编配,才能使每个要素在组织的整体活动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具体说来就是:(1)以组织目标为中心,科学合理地搞好德育处的人事编配。做到以事配人,知人善任。也就是说,德育处人员配制要以实现组织目标为依据,使每位成员的德才识学与所担负的责任匹配。组织结构的完善,又要求德育处的机构中应无大材小用和人浮于用事的现象。使其每个成员发挥其特点,在自己人事的岗位上各尽所能。(2)德育处人员的选择应具有共同的社会需要和目标。要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为远大目标,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的一致性,在从事学生德育工作上观点和爱好基本能保持一致,能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自律性。
二、德育处要发挥其在学校“参谋部”的功能作用,必须要掌握群体的内聚力在管理中的运用
所谓内聚力就是每个组织对其所有成员的吸引力。内聚力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团结,是一种群体的向心力,它以集体主义精神为纽带,是搞好德育处管理的基础。这种内聚力把信念一致、志趣相同、脾气相投,情感接近、关系密切的个体凝聚成一个整体。它对于德育处任务的完成起着根本的作用。实践说明,德育处在学校的作用能否尽善尽美的充分体现出来,不是看一、二个主任在哪里“唱独角戏”、“跳光杆舞”,而是看其德育处内部所形成的向心力是增大还是缩小,也就是说,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作用,使其形成整体功能。从实际工作上来分析,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又协作。德育处的编制定好后,还需要做到职责分明,每人分管一项。为了加强与年段的联系,德育干部还应分别下一个年段,与段长一起管好学生的思想。每周应定期召开处务会(年段长隔周参加)。在处务会上,由下段的同志或段长汇报学生的情况,交流好的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管理方案与改革措施,德育处活动内容及各种设想均在处务会上讨论与通过。学校德育工作每逢节假日、学期初、学期末及中心任务到来时比较忙,德育处主任要掌握这一规律,注意调动处理成员的积极性,做到既分工又协作。如负责学生档案工作的同志平时事情不多,就需协助生指组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而到期末,毕业班档案材料要抄写的内容很多,有时一个人忙不过来,处里同志就要一起协助。德育处虽有定期的分工,但由于它分管的工作多而又杂,就需要大家合力来完成。这种管理方法,使处里工作开展起来不仅效率高,而且有较强的凝聚力。
2.领导作风民主,发挥群体效应。在德育处内部,领导作风越是民主,成员越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群体内聚力就越强。因此,作为德育处的领导者,无论是分管的校长,书记,还是主任均要作风民主,遇事应多和成员一起商量,发挥每位同志的作用。勇于探索的老师,让他们大胆工作,使德育处充滿生气和活力而不是一潭死水,能不断地和着时代的主旋律前进。领导还应关心每位成员的思想状态和生活情况,能考虑大多数群体成员的愿望。这样,就能成为大家的主心骨,使成员能团结在领导者的周围,组织的整体功能就能得到和谐地发挥。
3.加强理论学习,注意信息交流。目前,各校德育处成员中年以上教师较多。他们积极肯干,事业心强;但对于如何适应新世纪学生特点而去掌握新的教育方法还很不够。为了跟上新形势的要求和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注意各种信息,加强理论学习是搞好德育处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德育处主任平时应注意收集关于德育工作的各种信息,及时介绍处里同志及班主任学习。为了提高德育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思想素质,学校领导应从提高处理同志的理论水平着手,多订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报刊,购买此方面的书刊,并能针对性地将一些好文章翻印出来,供德育干部,班主任学习。
三、学校除德育处外,还有其它处,教研组,有各种各样的人员
在这充满差异的环境里,经常会发生各种矛盾,造成心理不平衡,有时会形成各种冲突,从目前学校的情况来看,大体有以下二种矛盾:
1.组织结构的矛盾。学校与经济部门不一样,生产部门是生产物质产品,质量与数量比较好检查与评比;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属于“精神产品”,其“产品”质量的优劣是全体教职工集体劳动的结晶,很难算出哪个处室,哪位教师的功劳究竟有多大。特别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更需要多渠道和各门的密切配合。但当前上级部门又需要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评估,这样,在量化的过程中,在评定部门的功过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冲突。
2.具体目标的矛盾。学校各处室各部门都是围绕培养“四有”一代新人这个总目标而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然而,由于工作性质的差异,在具体目标上面有矛盾,如德育处为了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需要占用一些时间和场地,也需要不定期的德育经费。多占时间与教务处排课就会发生矛盾,由于各年段课程的不同,有的多,有的少,故有时连全校统一的每周一节班会也很难排得下。这样,全校要统一进行一次革命传统的报告会或者形势讲座还得调课。同样,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各种活动场地和实施都无法达到要求,因此,德育处与总务处也经常产生矛盾。以上这些矛盾处理不当,也往往造成德育处与其它处室之间的冲突,影响各部门工作的开展,阻碍大目标的实现。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优化队伍结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这16个字是对德育处、德育干部素质的高度概括。我们要不断总结,逐步优化德育队伍的结构,朝着“16”个字的目标努力。
一、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
德育处必须处于一个不断调整,变革和发展的过程之中。虽然学校的各级组织较之企业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由于竞争机制的引入,商品经济观念的加深,人们对教育与经济关系的认识不断变化,都使学校各级干部,教师在心理上发生新的变化,乃至引起德育处等有关组织结构更要趋向合理化,使之在构成上,责任、权力、职务、人员和单位五大要素更有机地、合理地编配,才能使每个要素在组织的整体活动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具体说来就是:(1)以组织目标为中心,科学合理地搞好德育处的人事编配。做到以事配人,知人善任。也就是说,德育处人员配制要以实现组织目标为依据,使每位成员的德才识学与所担负的责任匹配。组织结构的完善,又要求德育处的机构中应无大材小用和人浮于用事的现象。使其每个成员发挥其特点,在自己人事的岗位上各尽所能。(2)德育处人员的选择应具有共同的社会需要和目标。要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为远大目标,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的一致性,在从事学生德育工作上观点和爱好基本能保持一致,能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自律性。
二、德育处要发挥其在学校“参谋部”的功能作用,必须要掌握群体的内聚力在管理中的运用
所谓内聚力就是每个组织对其所有成员的吸引力。内聚力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团结,是一种群体的向心力,它以集体主义精神为纽带,是搞好德育处管理的基础。这种内聚力把信念一致、志趣相同、脾气相投,情感接近、关系密切的个体凝聚成一个整体。它对于德育处任务的完成起着根本的作用。实践说明,德育处在学校的作用能否尽善尽美的充分体现出来,不是看一、二个主任在哪里“唱独角戏”、“跳光杆舞”,而是看其德育处内部所形成的向心力是增大还是缩小,也就是说,要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作用,使其形成整体功能。从实际工作上来分析,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又协作。德育处的编制定好后,还需要做到职责分明,每人分管一项。为了加强与年段的联系,德育干部还应分别下一个年段,与段长一起管好学生的思想。每周应定期召开处务会(年段长隔周参加)。在处务会上,由下段的同志或段长汇报学生的情况,交流好的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管理方案与改革措施,德育处活动内容及各种设想均在处务会上讨论与通过。学校德育工作每逢节假日、学期初、学期末及中心任务到来时比较忙,德育处主任要掌握这一规律,注意调动处理成员的积极性,做到既分工又协作。如负责学生档案工作的同志平时事情不多,就需协助生指组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而到期末,毕业班档案材料要抄写的内容很多,有时一个人忙不过来,处里同志就要一起协助。德育处虽有定期的分工,但由于它分管的工作多而又杂,就需要大家合力来完成。这种管理方法,使处里工作开展起来不仅效率高,而且有较强的凝聚力。
2.领导作风民主,发挥群体效应。在德育处内部,领导作风越是民主,成员越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群体内聚力就越强。因此,作为德育处的领导者,无论是分管的校长,书记,还是主任均要作风民主,遇事应多和成员一起商量,发挥每位同志的作用。勇于探索的老师,让他们大胆工作,使德育处充滿生气和活力而不是一潭死水,能不断地和着时代的主旋律前进。领导还应关心每位成员的思想状态和生活情况,能考虑大多数群体成员的愿望。这样,就能成为大家的主心骨,使成员能团结在领导者的周围,组织的整体功能就能得到和谐地发挥。
3.加强理论学习,注意信息交流。目前,各校德育处成员中年以上教师较多。他们积极肯干,事业心强;但对于如何适应新世纪学生特点而去掌握新的教育方法还很不够。为了跟上新形势的要求和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注意各种信息,加强理论学习是搞好德育处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德育处主任平时应注意收集关于德育工作的各种信息,及时介绍处里同志及班主任学习。为了提高德育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思想素质,学校领导应从提高处理同志的理论水平着手,多订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报刊,购买此方面的书刊,并能针对性地将一些好文章翻印出来,供德育干部,班主任学习。
三、学校除德育处外,还有其它处,教研组,有各种各样的人员
在这充满差异的环境里,经常会发生各种矛盾,造成心理不平衡,有时会形成各种冲突,从目前学校的情况来看,大体有以下二种矛盾:
1.组织结构的矛盾。学校与经济部门不一样,生产部门是生产物质产品,质量与数量比较好检查与评比;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属于“精神产品”,其“产品”质量的优劣是全体教职工集体劳动的结晶,很难算出哪个处室,哪位教师的功劳究竟有多大。特别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更需要多渠道和各门的密切配合。但当前上级部门又需要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评估,这样,在量化的过程中,在评定部门的功过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冲突。
2.具体目标的矛盾。学校各处室各部门都是围绕培养“四有”一代新人这个总目标而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然而,由于工作性质的差异,在具体目标上面有矛盾,如德育处为了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需要占用一些时间和场地,也需要不定期的德育经费。多占时间与教务处排课就会发生矛盾,由于各年段课程的不同,有的多,有的少,故有时连全校统一的每周一节班会也很难排得下。这样,全校要统一进行一次革命传统的报告会或者形势讲座还得调课。同样,由于学校经费有限,各种活动场地和实施都无法达到要求,因此,德育处与总务处也经常产生矛盾。以上这些矛盾处理不当,也往往造成德育处与其它处室之间的冲突,影响各部门工作的开展,阻碍大目标的实现。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优化队伍结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这16个字是对德育处、德育干部素质的高度概括。我们要不断总结,逐步优化德育队伍的结构,朝着“16”个字的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