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看到了中国的自由,也看到了奥巴马好像是刻意的谦逊,甚至是对中国的谦卑”。
“一个国家成功不应该以另外一个国家的牺牲作为代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崛起。”奥巴马面对中国大学生时的谦逊尤其打动人心。
但《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伊恩觉得,“不遏制中国”并不是新概念。“在对华关系上,他应该说不出什么超越前任的话,因为从克林顿到小布什,中美关系逐渐走向稳固,美国也接受了作为‘利益攸关方’的中国,到奥巴马时代,中美关系一时可能难有什么更大的进展或突破。”
尽管如此,伊恩还是希望能从奥巴马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发现“变化”。“中国的发展不会允许美国总统止步不前,所以,很多美国媒体盯住他这次中国之行,希望发现变化。我也是这样期待的。”
为全程报道奥巴马首次访华,《华尔街日报》特别派出一名白宫记者随奥巴马专机采访,一人在上海报道,伊恩负责北京方面。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报道方案,不愿错过任何一个信息。
奥巴马政府更需要中国
“美国人对奥巴马访华非常感兴趣,不单单是政府人士和商务阶层。”《亚洲华尔街日报》编辑丁杰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华尔街日报》把奥巴马首访亚洲作为报道重点,尤其中国之行。据介绍,从11月初开始,《华尔街日报》几乎每天都要刊发奥巴马访华的消息和署名评论文章,比如《奥巴马访华遭遇中国直言不讳》《你想问奥巴马什么问题?》《中国民众冷对奥巴马访华》《奥巴马访华解决新摩擦应对“大”问题》等。中文译文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上转载。
“我很喜欢中国网友在中文网留下的评论。”丁杰生说。
去年11月4日,奥巴马打着“变革”旗号入主白宫,引发全球“政治追星潮”。之后,他屡登《时代》周刊封面、荣获诺贝尔和平奖,风光无限。
然而,在当选一周年之际,奥巴马所领导的民主党接连输掉3场地方选举,支持率从就职时70%降至54%。尤其过去3个月内,人气如同坐过山车,跌速创下半个多世纪来美国总统任期第一年支持率跌速之最。
美国一些媒体发现,一再承诺要克服诸多难题、实现变革的奥巴马,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却一直没有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具体建议。
此时的奥巴马政府更需要中国,这已经是美国媒体圈的共识。
11月17日,“胡奥会”结束后不久,《华尔街日报》就刊发了题为《奥巴马:对中国承诺让汇率机制逐步向市场化过渡感到高兴》的消息。当天,还一口气刊登了《奥巴马访华行程受限魅力无从展现》《中美贸易关系面临考验》《奥巴马也成中国股市炒作题材》《中美就业机器相互顶牛》等四篇消息。
《纽约时报》驻华记者连日来也跟随着奥巴马的脚步,他们关心奥巴马如何和中国领导人商讨,以改善美国这个世界经济霸主及其最大挑战者之间的关系。“货币问题仍是最富争议的话题。华盛顿说人民币估值偏低,北京则担心美元贬值过快,威胁到中国持有的庞大美国国债的价值。”
《纽约时报》的记者觉得他们的总统不得不扮演一个“过度挥霍者”的角色,他必须向借钱给他的银行表达敬意,“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这一事实正改变着中美关系核心。”
“我看到了中國的自由”
就在两个美国大报追踪报道的时候,外国记者俱乐部委员、美国广播的资深记者乔瑟琳
“一个国家成功不应该以另外一个国家的牺牲作为代价。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崛起。”奥巴马面对中国大学生时的谦逊尤其打动人心。
但《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伊恩觉得,“不遏制中国”并不是新概念。“在对华关系上,他应该说不出什么超越前任的话,因为从克林顿到小布什,中美关系逐渐走向稳固,美国也接受了作为‘利益攸关方’的中国,到奥巴马时代,中美关系一时可能难有什么更大的进展或突破。”
尽管如此,伊恩还是希望能从奥巴马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发现“变化”。“中国的发展不会允许美国总统止步不前,所以,很多美国媒体盯住他这次中国之行,希望发现变化。我也是这样期待的。”
为全程报道奥巴马首次访华,《华尔街日报》特别派出一名白宫记者随奥巴马专机采访,一人在上海报道,伊恩负责北京方面。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报道方案,不愿错过任何一个信息。
奥巴马政府更需要中国
“美国人对奥巴马访华非常感兴趣,不单单是政府人士和商务阶层。”《亚洲华尔街日报》编辑丁杰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华尔街日报》把奥巴马首访亚洲作为报道重点,尤其中国之行。据介绍,从11月初开始,《华尔街日报》几乎每天都要刊发奥巴马访华的消息和署名评论文章,比如《奥巴马访华遭遇中国直言不讳》《你想问奥巴马什么问题?》《中国民众冷对奥巴马访华》《奥巴马访华解决新摩擦应对“大”问题》等。中文译文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上转载。
“我很喜欢中国网友在中文网留下的评论。”丁杰生说。
去年11月4日,奥巴马打着“变革”旗号入主白宫,引发全球“政治追星潮”。之后,他屡登《时代》周刊封面、荣获诺贝尔和平奖,风光无限。
然而,在当选一周年之际,奥巴马所领导的民主党接连输掉3场地方选举,支持率从就职时70%降至54%。尤其过去3个月内,人气如同坐过山车,跌速创下半个多世纪来美国总统任期第一年支持率跌速之最。
美国一些媒体发现,一再承诺要克服诸多难题、实现变革的奥巴马,在对华关系问题上却一直没有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具体建议。

此时的奥巴马政府更需要中国,这已经是美国媒体圈的共识。
11月17日,“胡奥会”结束后不久,《华尔街日报》就刊发了题为《奥巴马:对中国承诺让汇率机制逐步向市场化过渡感到高兴》的消息。当天,还一口气刊登了《奥巴马访华行程受限魅力无从展现》《中美贸易关系面临考验》《奥巴马也成中国股市炒作题材》《中美就业机器相互顶牛》等四篇消息。
《纽约时报》驻华记者连日来也跟随着奥巴马的脚步,他们关心奥巴马如何和中国领导人商讨,以改善美国这个世界经济霸主及其最大挑战者之间的关系。“货币问题仍是最富争议的话题。华盛顿说人民币估值偏低,北京则担心美元贬值过快,威胁到中国持有的庞大美国国债的价值。”
《纽约时报》的记者觉得他们的总统不得不扮演一个“过度挥霍者”的角色,他必须向借钱给他的银行表达敬意,“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债权国这一事实正改变着中美关系核心。”
“我看到了中國的自由”
就在两个美国大报追踪报道的时候,外国记者俱乐部委员、美国广播的资深记者乔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