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关系正常化”进程“失常”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iwe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8日清晨,科索沃警方以打击贪污腐败和有组织犯罪为名,在塞尔维亚族聚居地北米特罗维察展开“执法行动”,逮捕并扣押塞族、波黑公民及俄罗斯公民等20余人,造成多名警察、记者和联合国官员受伤。该事件引发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应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命令武装力量和内务部队进入完全战备状态。
  “执法行动”事件后,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间不断上演口水仗。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因“种族歧视的言论”被科索沃终身禁止“入境”,塞尔维亚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先后陷入“百元美钞书写科索沃属于塞尔维亚”和“联合国会议期间对科索沃代表团言语侮辱”的社交网络风波。更加遗憾的是,科索沃领导人甚至开始否认2013年签署的《布鲁塞尔协定》关于在科索沃北部建立塞族自治机构的内容。这些后续事件不仅进一步加剧塞科关系紧张,而且可能将过去数年的努力付之一炬,给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实现“关系正常化”以及西巴爾干地区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蒙上阴影。《布鲁塞尔协定》在维系塞科双方共同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若其执行继续陷入僵滞或者关键性内容遭到颠覆,破坏性后果将难以预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科索沃问题或者说塞尔维亚与科索沃关系议题由来已久。塞尔维亚族声称对科索沃地域拥有“历史权利”,因为它是中世纪塞尔维亚国家的摇篮和东正教发祥地。阿尔巴尼亚族则主张对该地域拥有“种族权利”,不仅因为其人数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因为其是生活在这一带的伊利里亚人的后裔。1389年科索沃战役是一个重要拐点。在此后长达五个多世纪的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几次大的民族迁徙改变了科索沃的人口比例和成份,不同的民族在这里混居、交融,不同的宗教在这里传播、碰撞,既传承了多样的文化,也播下了各民族间纷争和相互仇视的种子。大体的发展趋势并形成的现实是,改信伊斯兰教的阿尔巴尼亚族成为科索沃主体民族。
  在20世纪多数时期,科索沃问题在南斯拉夫共同国家内部得到了抑制。而随着南斯拉夫国家解体,科索沃问题再次凸显和激化。一定程度上讲,悬而未决的科索沃问题使得前南斯拉夫国家的解体进程看上去尚未终结。2008年2月,科索沃单方面宣布脱离塞尔维亚而独立。表面上看,“科索沃最终地位问题”获得了解决,实则使塞科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与复杂。塞尔维亚从一开始就不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在加入欧盟的导向以及美欧的压力和推动下,塞尔维亚与科索沃进行了数十轮谈判,于2013年4月签署以实现“关系正常化”为目标的《布鲁塞尔协定》。
  尽管如此,对科索沃的主权或者说不承认科索沃独立是塞尔维亚的核心主张和根本原则。过去几年来,《布鲁塞尔协定》的执行屡遭困难,特别是在科索沃北部建立塞尔维亚族自治机构进展甚微。进入2018年,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均希望在《布鲁塞尔协定》的执行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关系正常化”谈判搁浅,而且双方关系持续紧张。
  先是2018年7~8月间塞总统武契奇提出“边界调整”或“领土互换”方案。该方案大体内容是,科索沃将塞族为主的米特罗维察地区包括加齐沃达给塞尔维亚,而塞尔维亚将阿族占主体的普雷舍沃山谷给科索沃。方案一经提出,便在塞尔维亚、科索沃以及国际社会引起广泛争议。虽然方案最终没有摆上谈判桌,但引发国际社会对西巴尔干地区“负面历史”的担忧,触痛人们关于战争与分离的敏感神经。
  再是2018年11月科索沃单方面对塞尔维亚(与波黑)商品加征100%关税。此举严重违反《中欧自由贸易协定》和《稳定与联系协议》,损坏双方经贸关系,其负面影响不断向其他领域蔓延。欧盟多次调停、敦促科索沃撤回该决定未果。美国总统特朗普两度致信塞科领导人以促使双方达成一项全面永久性协议,美国政府出台《八点文件》并以制裁来“恫吓”科索沃。而科索沃均“不以为然”,以“两面手法”加以应对,把是否承认科索沃独立作为撤销报复性关税的前提,将经济议题政治化的意图十分明显。
  后是2018年12月科索沃“议会”二读通过将安全部队转变为正规军队的提案。具体来说,科索沃将组建“国防部”,并在未来十年内将现有轻型武装的安全部队转型为5000人的强力部队和3000人的预备役。此举使西巴尔干地区形势骤然紧张。塞尔维亚表达了强烈谴责,并进行了全面对抗的准备。虽然事态暂未朝更糟糕的方向演进,但是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北约国家的默许与支持将不可避免使科索沃“建军”成为事实,这将成为影响未来塞科关系的一个隐患。
  上述一系列事件使得原本脆弱的塞科关系进一步恶化,任何一个事件或意外都可能引发不良后果。

解铃还须系铃人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执法行动”是科索沃方面的蓄意而为,旨在向公众展示当局对北部地区的控制能力,并转移公众的注意力。因为自2018年11月起科索沃单方面对塞尔维亚(与波黑)商品加征100%关税以来,科索沃经济、就业以及居民生活同样遭受很大影响。也有评论认为,每当一个事件或意外发生,塞科双方必然出现过激反应,这已经成为双方关系的一种常态,没有必要进行过度解读。不过,应当警醒的是,如果国际社会继续坐视不理或者应对不力的话,并非每一次危机都能幸运地得到化解。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起,科索沃问题在南斯拉夫解体进程中不断国际化,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介入科索沃危机将此推向高潮。此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丧失了对科索沃的控制权,后者交由联合国托管,并在国际社会和有关国际活动团体的帮助下开始重建。2005年,欧盟开始接替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承担管理角色。不过,欧盟的职能主要集中在民事、法治等领域,和平与安全则由北约国际安全部队保障。很大程度上说,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至今这种状况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过去十年来,在融入欧洲一体化的共同愿景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努力达成实现“关系正常化”的脆弱共识。与此同时,双方对于独立地位之争仍是一个死结,或者说任何在地位问题上失衡的共识都缺乏根基。理论上讲,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塞尔维亚和科索沃手上。然而,问题的复杂以及外部力量的意愿显然超出了塞科双方的把控。一言以蔽之,塞科任何一方可以轻而易举地破坏双方关系,而控制双方关系糟糕的程度以及使双方关系稳定或向好则主要取决于外部因素。
其他文献
2020年8月4日傍晚,黎巴嫩贝鲁特港硝酸铵发生爆炸,港口变成一片废墟。  8月4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港口发生硝酸铵大爆炸,伤亡惨重,约30万民众无家可归,整座城市进入紧急状态。作为亚非欧陆海地缘交汇处与多个宗教文明交织的中东国家,黎巴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场冲击力近乎小型核爆的重大灾难将黎巴嫩脆弱的一面暴露在世人面前,對黎政局的冲击也是巨大和深远的。爆炸凸显社会治理失败  贝鲁特港优美清雅的海
据外媒近日报道,一年一度的盖洛普民调结果显示,奥巴马和希拉里·克林顿仍然是最受美国人钦佩的男性和女性。  据悉,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得票率为14%,排在奥巴马的17%之后。2016年,奥巴马以22%领先特朗普的15%。希拉里获得9%的得票率,成为最受钦佩的美国女性。2016年希拉里在普選中以近300万张选票的优势领先特朗普,但在选举人团投票中落败。这足以让她领先米歇尔·奥巴马两个百分点,领先排在第三位
5月13日菲律宾举行中期选举,现任总统杜特尔特的执政联盟在参众两院均大获全胜,民调支持率高达70%以上。多数舆论认为,这将为他任期内接下来三年进一步改革铺平道路。三年前以特立独行、坚决干脆的行事风格著称的杜特尔特就任菲律宾总统后,在全国范围内高调开展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的铁血运动,已取得明显效果,使人民安居乐业更有保障,为沉疴已久的菲律宾带来了一股政治清流。杜特尔特在这次“期中考试”中能交出满意答卷,
2020年8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接受共和党2020年总统候选人提名。  8月24~27日,美国共和党史无前例地举行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推举特朗普为2020年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2020年大选是在新冠疫情在美持续蔓延、疫情导致的经济衰退后果初现,以及美国种族矛盾加剧致使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召开的,上述因素皆为此次选举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美国舆论看好的民主党总统候
5月19日晚,巴勒斯坦各政治派别领导人举行紧急会议。会议结束后,巴勒斯坦国总统、法塔赫主席阿巴斯发表讲话,宣布即日起巴勒斯坦停止履行与美国和以色列达成的所有协议,以及基于这些协议的所有义务,其中包括安全义务。以方推进对约旦河西岸主权计划是导火索  阿巴斯的“愤怒表态”源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做出的关于“兼并”约旦河西岸犹太定居点的声明。5月17日,在新一届内阁就职仪式上,内塔尼亚胡表示将会在未来数
这些年,受种种因素影响,中国与朝鲜之间的交往并不通畅,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了解也不是很丰富了。但朝鲜毕竟是中国重要的邻国之一,我们终归是需要了解那里发生的事情的。本文仅选取文化艺术这个角度,向读者做些介绍。  在金正恩时代,朝鲜官方宣称的文化政策,是“创造和普及新世纪先军文化”,而平壤则是要建设成“先军文化的中心”的。在2016年,金正恩领导的体制誓言要使文化藝术成为朝鲜“建设强盛国家的革命号角、
9月1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习近平指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越是面对这样的形势,越要牢牢把握相互支持、团结合作的大方向,越要坚定不移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
2020年1月24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乌最高会议参议院和立法院联席会议上发表国情咨文。  5月11日,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参议院(议会上院)通过关于乌以观察员国身份加入欧亚经济联盟的决议,该决议将由总统签署后正式提交联盟。乌兹别克斯坦外交以独立自主著称,如今已经站在欧亚经济联盟的门槛上。引发热议的议案  乌兹别克斯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缘分”可以追溯到欧亚经济共同体时期。2000年10
中亚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完全相同,目前除吉尔吉斯斯坦是议会总统制以外,中亚其他四国都是总统制,属于威权主义的政体,总统是权力的核心。表面上这种体制很脆弱,但实际上它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土壤,能够在出现政治斗争时找到平衡。  孙壮志:  1991年独立以来,中亚国家的政治转型总体上说基本平稳,没有出现大波动。在这个过程中乌兹别克斯坦很有代表性,政治体制和国情结合得比较成功。乌兹别克斯坦作为民族国家的历史相对
应俄罗斯聯邦外交部长拉夫罗夫邀请,外交部长王毅于5 月25 日至26日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  5月2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王毅。普京热烈祝贺中方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表示期待习近平主席尽早访问俄罗斯。普京说,俄中是名副其实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两国政府部门应加强沟通协商,巩固务实合作发展势头,实施好重大合作项目。俄中应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下密切合作,加强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