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环和成功之于李菲,更多地意味着承担。“我想,我们职业经理人更应该去影响他人,或是带给别人不同的成长。”
李菲
澳门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武术冠军,第一个亚运会亚军,历史上最年轻受勋人士,澳门政府功勋运动员。
2008年3月李菲受国内著名电子企业,全球第一家于韩国股票上市的外国公司——三诺数码集团之邀、担任集团副总裁。
李菲的人生轨迹充满了大角度的转折。自幼习武的她,是澳门历史上第一位世界武术冠军,南拳、剑术和枪术,样样拿手;1996 年李菲获得澳门小姐亚军; 1997年她远赴澳大利亚麦哥里大学求学,主修国际金融管理与社会公共关系;2001 年结束运动员生涯后转而踏足演艺圈;2008 年,加入三诺集团,任三诺数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此外她还是中华慈善总会“慈爱蓝天”环保工程形象大使、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慈善之星”。光环和成功之于李菲,更多地意味着承担。“我想,我们职业经理人更应该去影响他人,或是带给别人不同的成长。”
15年 练就世界冠军
李菲在开始练武术之前练过一年的体操,虽然最后因为对体操不喜欢而放弃了,但这短短一年的体操经历却为后来李菲的身体条件和表演天赋等方面奠定了基础。李菲9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被当时南宁业余体校的武术教练看中,“当时教练就教我打了几套拳,发现我有灵性,表演欲也很强,教练就立刻决定收下我。”
之后,李菲便和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整整15年几乎天天和武术相伴的日子就此开始了。回想起那时的自己,李菲说“像海绵吸水”,也许在别人看来练武是辛苦的,而李菲并不这样觉得,她说那是一种充实的感觉,“因为我真的很喜欢武术,特别是看了李连杰拍的那部《少林寺》后,我对武术更加痴迷了。”虽然那时对于拿世界冠军想都不敢想,但生性好强的李菲知道自已要出人头地就一定要比别人更努力。于是别的队员练一套拳术如果用两个小时,李菲却一定要练上三个小时,别的队员踢腿到肩膀,李菲一定要踢过头顶。当教练不在,其他队员偷懒的时候,她不仅会完成好教练的任务,还会很自觉地给自己加量练,李菲说那时心里想的就是不希望自己对不起自己,“相信这样练十年八年,我就会比别人更好。”支撑起自己未来的信念就是要出人头地。李菲说自己是一个在任何环境里,都想着要比别人出色的人,也相信自己多年如一日的努力,能让自己远远领先于别人。终于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全国武术锦标赛上,17岁的李菲终于夺得女子南拳冠军。
后来,想起自己每天下课以后,还要练上两三个小时的记忆,李菲当时就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我从小就很好强,我不希望别人来选择我,而是我要别人觉得我是有实力的。比如挑选运动员去参加比赛,教练应该认为我是非去不可的。我只要有这个能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我都希望别人觉得我是可以的,而不是说我这个人不行。”长久以来,刻苦的练武让李菲知道要比别人更强先要超越自己,无形中她养成了和自己竞争的潜意识,后来无论做什么都不敢松懈,包括参加澳门小姐的比赛,出国留学,回来拍戏,李菲说其实这些都是和自己在较劲。而那时,李菲不知道自己今后会走这些路,但做运动员时,李菲已经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会甘于平凡,“如果有一天,我不做运动员,我从没想过通过去考体育学院然后做个教练或者体育老师,那对我来说像是被规划好的生活,我觉得我的生活不会是这样甘于平凡的。”移居澳门后,李菲参加了两届亚运会和多次世界级的武术比赛,为澳门拿了第一块亚运会金牌,也在世界锦标赛上获得南拳剑术和枪术冠军,从此,李菲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南拳皇后”。
英姿飒爽的“澳门小姐”

李菲说:“曾经经历了辉煌,也走到过低谷。但每一次的人生路口,我一直都知道自己的方向,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要些什么,而且该做些什么。最终,我把握了生活。”
李菲作为体育特殊人才移居到澳门后,真正开始了一个人的风雨旅程。李菲在坚持武术训练的同时,她做过老师,教中文和体育。她的生活完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课糊口,二是继续训练,为国际大赛做准备。在为澳门拿到多块世界武术金牌后,李菲从学校辞职,到一家报社做记者,此外还兼职在电视台做新闻主播......接下来的两年,李菲换了好几份工作,一直在为生计奔波。澳门很小,在这块只有40多万人口的土地上,李菲已经算是一个名人,尽管她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应聘获得的工作,总是有人在背后议论她是靠名气和美貌赢得了手中的一切。好强的李菲不愿忍受这样的误解,一直思考如何让别人相信自己的实力,于是她决定去选美——“要通过公开的途径让大众考核、打分,让你们看到我这个人的真正实力,而非只是你们想象中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运动员”,直到现在回忆起当初参加选美的初衷,李菲说自己就是这么简单。当时没有人会想到,一向英姿飒爽于武场的李菲会去参加“澳门小姐”这样的选美比赛。“对我来说澳门小姐这个经历仅仅是我人生中的一个经历,仅仅是我曾经做过的一件事情。”李菲认为在选美台上的时候实际和在武场上是一样的,武术也是一种表演项目,也需要面对公众,也需要裁判,所谓的裁判就是镜头前的观众和所有大众的眼光,你需要得到他们的高分,也是一种秀自己,“我当时在想就拿出比赛的心态去面对。当然可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反差,我不能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舞台,而要更符合优雅或者具有东方女性的神韵。而相同的是,武术比赛和选美比赛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和竞争的意识。”最终李菲成功了,她拿到了当年澳门小姐的亚军和最上镜小姐奖。
要做一位好的职业经理人
李菲说当初自己参加选美的初衷并不是因为想进演艺圈,所以即使当选了她也没考虑朝这个方向发展。当时的她一心只觉得自己不可能当运动员一辈子,也不可能把选美的光环背一辈子,是应该去读读书充实一下自己的时候了。李菲说自己是一个一旦决定便义无反顾的人,于是她踏上了出国留学的漫漫征程。由于语言底子差,初到澳大利亚的李菲几乎连一句英语都不会,她硬是在4个月的时间里补上了所有的英语课程,不仅能对答如流,看书记笔记都没有问题了。现在回忆起当时学语言的种种困难,李菲说靠的是自己的毅力。李菲至今庆幸小时候选择了练武,让她养成了自立自强和永不言输的精神,无论在人生任何困难的时候,她都有勇气去面对。在澳大利亚学了两年的金融管理后,李菲回国了。
2000年年初,李菲投资开了自己的公司,经营电脑零配件业务,并亲自出任执行董事,对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也是亲力亲为。公司刚起步时经历了种种艰辛,但用李菲的话说,“高风险就有高回报”,每件事情都要经历起步和生存的艰难阶段,如果遇到困难就回头,那么只能永远在原地打转,而一旦咬牙冲过难关,那么你的事业就进入了柳暗花明的新阶段,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态和毅力,李菲的公司在度过了最初的艰难时期后,开始稳步发展。李菲一直坚信,“现在就为将来打算,你的将来永远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虽然后来,由于戏越接越多,又要拍戏又要打理公司的李菲分身乏术,不得不先放弃一头。
2008年3月李菲受国内著名电子企业,全球第一家于韩国股票上市的外国公司——三诺数码集团之邀、担任集团副总裁。致力于推动三诺整体品牌形象及企业文化打造、国内外项目并购以及产业多元化的发展。
李菲因在经济领域的卓越表现,日前获得亚太华裔领袖联合会、亚太文化·财富论坛和财富报社授予的“2008年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女企业家奖”。
在三诺副总裁的位置上,她将自己的人生积淀和娱乐圈资源转化为三诺品牌之无形资产升值;并亲力躬行把自己对事业追求的价值信念传递给三诺,以激情成就三诺人的梦想。在今年的深圳市第十届国际高交会上,深圳三诺电子有限公司展示了全球第一台应用于专业乐团的数字音乐谱台系统,其产业化推广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引发了乐坛震撼。
“慈善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1995 年,李菲第一次作为澳门体育界的代表,参加每年一次的“公益金百万行”。刚刚获得第三届武术锦标赛南拳冠军的她,深刻体会到作为名人的影响力。通过亲身接触需要帮助的人,李菲听到和看到了很多动人的事情,这些都深深触动了她的心。“他们生活的地方可能没有电,也许一辈子都没有办法离开大山......而单凭我们个人带过去的钱或物,都只是杯水车薪。”
如果能通过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影响力来感染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来自帮助他人所获得的心灵满足”,整个公益行动的推进就会更有力量和效率。现在,在李菲的周围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种氛围,她的朋友中有不少都是义工;公司里还有同事自发地去5·12地震灾区做义工。
“每个人把自己经营好,对自己负责,是谈社会责任感的前提。”李菲觉得社会责任感不是口号、标签,应该是实实在在落在生活里。 “当你自己成功了,是一种正面的力量,你的行为才有说服力。”李菲觉得,在这方面邓亚萍是一个堪为标杆的人物。“首先,她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运动员;然后,她又获得了博士学位;她也非常积极地推动各种社会公益,同时还是一位妻子和母亲。她在每一个领域都做到了极致,影响了很多人。我非常欣赏她。”
为了社会公益付出,底线是什么?面对这个话题,李菲提出了自己的三大原则:首先,照顾好自己;然后,要照顾好家人;最后是要做好本职工作。只要不影响这三个方面,她“非常乐意投入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李菲看来,首先要后方无虞,才能腾出精力,持续地为社会慈善而付出。
李菲从来不吃口香糖,喜欢用麻质的购物袋,尽量减少自己日常生活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她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工作负责,对社会负责。外表柔美娇小的她,内心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她说,如果职业经理人生涯结束,她会完全投身社会慈善活动,或者去做老师,把这种正面的能量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