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备考新思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2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记》云:“君之教也,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它突出强调了对学生的开导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教师要通过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己寻找规律,有发现,有创新。这一教学思想与我们今天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宗旨不谋而合。
  高三文言文专题复习阶段,学生要通过接触大量的文言文段(至少30篇)来复习巩固文言文的有关知识,并进而形成较强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有没有新的途径、能不能搞的更有效,成为我思考的重要问题。
  依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思路,我在课堂上的具体做法如下。教师限定时间(可给30分钟,但不宜过死,可根据文段长短、难易适当伸缩)让学生自读自解资料上的文言文段。提示学生在自读自解过程中,遇到疑难词句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寻求解决:①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查字典的时候应注意,字典上每个词的义项常常不止一个,选用哪个义项,要结合句意、文意,仔细揣摩推敲决定。②与周围的同学商量讨论,自己座位前后左右的同学都可以。在学生自读自解的整个时间段内,教师及时搜集学生的疑难信息。主动询问学生遇到的疑难点在那里,一般不宜直接告诉其答案,只是做些启发性点拨。同时,询问的对象应兼顾学习程度不同的同学。
  应当看到,第①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独立钻研依靠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当然,在发现问题到查字典到理解词义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了实词虚词等等的文言知识,还能体验到脑力劳动的充实感,感受到思考带来的学习上的快乐。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这种信心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②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合作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最重要的要求之一。古语也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围绕某个具体问题的交流、碰撞中,学生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也会触发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当商量讨论获得一致时,还能感受到彼此之间心灵距离的拉近;如果产生了分歧,两人或几人的争论对学生学习知识最有益。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它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深化;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增强其辩论能力。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30分钟内,教师除了主动询问学生的疑难点之外,还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就同学们有分歧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剩下的15分钟时间由学生来解答文段后的习题。
  高考模拟训练中,文言文段后的选择题有较固定的形式。教师应针对各题特点,对学生的讲解重点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题是解释实词含义题。要求学生说出误项中加点词的正确意思。
  第二题是虚词题。要求学生逐项解释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三题通常是依据文中人物的具体言行判定表现出的人物的思想品质。应要求学生逐项指出表明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也有的试题这一题是考察古今异义词辨析或句式判断。教师应灵活作出适当要求。
  第四题的各项是就全文相关内容做的综合性较强的分析概括。题目通常要求找分析概括有错误的一项。应要求学生依据原文明确指出错误项的分析概括错在那里。
  文言文后习题的处理要避免灌输式。通常高三专题复习阶段学生使用的资料上文言文后的习题都配有答案,但只给出选项,没有详尽的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参照答案尝试着给每题作出详细的解释。这样要求的目的还是锻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出要求后,逐项进行提问,请学生解答。学生解答正确,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解答不完整,应及时予以补充;解答错误,可以请别的同学继续解答或教师随即订正。在请学生解答习题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有的题目可能会意见看法不一致,这时候,教师应耐心的让同学们充分发表见解,然后,对问题作出较深入细致的分析,帮助同学去除疑惑。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应千方百计调动所有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既是探讨学问、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神圣殿堂,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交流的场所。
  总之,时代是前进的。我们的教学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变革,破除旧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东西,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相信教学改革的路会越走越宽。
  
  王玉玲,教师,现居河南温县。
其他文献
徐常耘,男,安陆市第二高级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安陆市十佳教育工作者、孝感市名教师、孝感市中学地理专业委员会会长、湖北省骨干教师、有五十余篇地理论文、管理文章等在全国各级获奖、交流和发表,主编和参编了《高中地理教学与评价》、《高中地理会考指导与评估》、《高中地理快速记忆法》、《思维大革命——高考地理第一轮全程总复习》、《学会感恩》、《安陆二中文化手册》等书。    碧山隐诗仙,灵水育英才。1987
初中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让学生、老师都头疼的部分:学生怕背,老师怕批默写;让学生自己学,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由老师来讲,学生往往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就特别需要摆正“扶”和“放”的关系。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环节中,我积累了如下一些做法。  一.诵读环节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步骤,也是关键的步骤之一。在开始一篇新的文言文教学之初,我让学生使用字典,自己解决读音的问题。然后要求他们慢读,每字每句都要
文本解读越来越受到重视,文本解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我认为在文本解读中,教师应该抱有一种包容的心态,秉承多元的价值观,把它当作自己成长的一次历程。  奈何“假做真是真亦假”  文本的解读应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文本的思想内涵,一是文本的表达方式。两者在具体的文章中各有侧重。正如钱正权先生所说:“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内容包括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形式两方面,不能偏废。”但是,无可否认,当下对文本解读的
初一学生上语文课了,有13名老师听课。  师:同学们,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每个人的一生必须学习的一课。  板书——听话  生:面面相觑  师:有谁能说一下“听话”是什么意思吗?  生:(1),听话就是要听大人的话。  生:(2),听话就是要听老师的话。  生:(3),听话就是乖。  生:(4),听话就是听别人讲话。  生:(5),听话就是要听懂别人讲话的意思。  师:有点意思了,同学们,老师今天要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高效率,应当有一定的结构形式做保证。教无定法,不等于教学无法。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抓好课堂教学的起承转合,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减少无效损耗,有着积极的意义。  上一堂好课,就如同写一篇好文章,贵在谋求用最少的付出,获取最丰硕的效果。古人说到文章结构时,有一个形象的比方:风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亮丽,主体部分容量要大,收束全文时要干脆有力。假如语文课堂也套用这个比喻的
听了几位特级教师的课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多。特别是听着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展示课《我的叔叔于勒》,会让你忘了她的年龄,心中觉得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快乐。  作为一篇经典小说,这篇课文且不说已经听过多少次,光自己上就已经上过好几轮,一直的上法就是像教参上分析的那样,把文章的重点定位在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和感受文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上,通过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感受资本主义社会亲情的冷漠
心理学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的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它既是一种不用意志控制的定型的并自动完成的一系列动作,又是具有完成某种自动化动作的心理需要。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语文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特别是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今天,要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就需要努力培养学生养
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其自身的文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成败。  2004年9月,我接任分流班班主任工作,学生是由高中培养班筛选后组成的,厌学、逃学、打架斗殴、赌博泡网吧等恶习无一不有,任课教师也有两个是聘任落选后重新上岗的,班主任工作难度很大。  一天,我正在备课时,一位任课老师气冲冲来到我面前,“啪”地一声扔下教本,向我嚷道:“胡老师,你们班课我不上了!一群什么东西!”我立刻意识
当今文坛散文以其独特的形式,在所有文学作品里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所反映的问题大到人间大事,小到“我”之偶得。但不管怎样,每篇散文都会向读者表达一个思想主题。而读者特别是高中学生在把握散文的思想主题时却十分患难。许多有经验的学者已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多种方法。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种十分直观的方法:通过作品的中的重点语句来探索散文的主题。而这种语句必须与“我”(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密切相关,甚至能充分
所谓“动动宾宾”式,即一单句有几个动词带几个宾语的语言现象。(作单句结构分析时,动词下划“—”,宾语下划“﹏”)先看下面的三个句子:  1、只要我们善于团结、教育和依靠工人和农民,我国就一定会要出现一个普遍高涨的爱国增产运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44页)  2、研究教学改革,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宋仲鑫《新订中学教学语法释要》天津教育出版社)  3、在新形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