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生教授“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5期学术思想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死率,已成为主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据报道, CKD 在全球范围内患病率预计为8% ~16% [2] ,在中国成年人中约为10. 8% [3] ,且呈逐年上升趋势.CKD起病隐匿,迁延进展、预后差,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4].CKD中晚期并发症多,治疗费用高,由此给患者家庭和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5].CKD早期治疗仍以西医为主,近年来ACEI/ARB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使CKD1~3期预后大为改观[6] ,但对CKD4 ~5 期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7,8].譬如, ACEI/ARB 类药物可导致急性肾功能恶化、高钾和激烈咳嗽等严重不良反应,加上CKD中晚期患者有效治疗手段受限,这已成为严重制约CKD中晚期治疗的瓶颈.随着残余肾功能逐渐丧失,CKD最终会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 ,需借助肾脏替代治疗,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CKD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比较复杂,目前尚缺少可以直接逆转或阻止CKD向ESRD进展的有效干预手段.因此,如何针对CKD 进展的关键环节,探索CKD中晚期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的MRI表现差异.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32例SPNP患者,纳入3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影像数据.结果:不同性别SPNP患者的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最大径男性平均(2.61±0.97)cm,女性平均(4.76±2.3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中13例T1WI呈局灶高信号,均为女性,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SPNP的ADC值为(1128.17±343.8
目的:对国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图像相关因素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检索词为“乳腺肿瘤”“淋巴转移”“前哨淋巴结”“超声”和“危险因素”的中英文文献,选取国人病例文献.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其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1491例(转移组),乳腺癌未转移患者1599例(对照组).经过固定效应模型计算,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相关因素有肿瘤内微钙化[OR=2.
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应用广泛,早期评估其疗效可为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超声光散射成像及超声断层扫描等新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有独特优势.就超声新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