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及营造设计浅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jun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在操场、教学楼周围等空旷的场地摆放或设计植物景观。校园的植物景观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进行营造和设计的,是根据植物本身的特点和文化内涵,以艺术的方式和手段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植物景观的营造与设计能够有效地提升高校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并有利于校园形象的建设,同时对办学水平和质量也有所影响。基于此,探讨高校植物景观这一校园文化的设计,分析在高校校园建设植物景观的原则,并提出合理营造与设计校园中植物景观的方法。
  关键词 校园文化;植物景观;文化内涵;营造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5.020
  环境对于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生活在较差的环境中,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学校不只是学习文化课的地方,更是学生生活与成长的场所。校园环境中植物景观的合理构建对于传播校园文化与学校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修剪和设计植物景观,能够完整地展现出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在精神上感染和影响着校内的教师和学生。精心营造和设计的校园植物景观可以自然而然地带动校园的气氛,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精神愉悦,并净化浮躁的心灵。环境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高校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
  1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
  1.1 文化内涵
  在古代,文化是一种教育形式,文化的作用在于教育人、感化人,是人的精神向导。而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是经由人类不断地探索和创造出来的各种财富,涵盖了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两个方面。文化被定义为生活的方式,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依托。在各种各样的景观设计中,植物一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植物不只是用来观赏的实物,同时还是传递情感、精神寄托的载体。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的象征寓意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植物景观的营造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来对某一场所进行装饰设计。
  1.2 情感内涵
  植物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内涵,人们自古便为各种各样的植物赋予了不同的情感含义,许多植物也因此成为人们情感上的依托。例如,松树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并且四季常青,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便是坚强与不屈的品格;梅花在寒冬盛放,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便是高尚、坚毅的品质;竹子则因为一节一节的构造被喻为有节气的翩翩君子,表达坚忍不拔、虚心向上的情感内涵。这三种植物展现出的情感内涵都是顽强不屈的坚毅品质,松、竹、梅也因此被称为“岁寒三友”。关于这三种植物的景观设计,通常会放置在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如烈士陵园等,所传递的情感和象征的意义也是纪念、缅怀和尊敬的感情。此外,其他植物也具有独特的情感内涵,例如百合代表高贵、优雅;红豆代表爱慕、思念;含笑花代表着情深义重;桑梓则通常代表着家乡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建设的原则
  2.1 生态性
  校园植物景观的营造和设计通常都以植物为主体,围绕着人文、绿色、生态三方面的理念原则来搭配和设计植物景观。需要展现出自然的特点,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树种的选择上,通常是选用种植乡土野生的树种,体现出乡土文化。遵循生态性的原则,在植物景观的群落选择方面,采用乔木、灌木和草木的构成来模拟大自然中的生态群落,让植物景观的结构更加具有层次感[1]。
  2.2 人文性
  在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大多会受到学校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阶段展现出不同的文化与精神内涵。随着长时间的探索和创新,最终形成别具一格的校园人文植物景观文化。在校园植物景观文化的营造与设计过程中,应抓住学校的特色和想要向人们传达的信息对植物景观加以修剪。必须要形成自身独特的校园文化,才能够全面推动高校的经营与发展。
  2.3 高校师生的心理诉求
  環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因此,高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所配置的植物景观应当遵循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诉求,例如选择梧桐形成一条林荫小路,在湖水旁边种植柳树,形成优美的水体植物景观。这种通过植物形成的优雅、清净的空间,能够供教师和学生在繁重的课业结束后放松和休息,净化浮躁的心灵。
  3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的营造设计
  3.1 根据地域的特色
  对于高校而言,学校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是灵魂,因此高校应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更加具有校园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植物景观的营造与设计方面,应选择能够突显校园办学特色与悠久历史的植物,如以松树景观设计来展现出学校多年以来坚持的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同时展现出学校经过多年发展仍然“四季常青”。根据高校所在的地域特色展开植物景观文化的营造,对于传承和弘扬当地传统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2 根据植物的色彩搭配
  北方的气候较为干燥,冬季十分寒冷,因此在营造校园植物景观时,通常会选择一些耐寒性能比较强和稳定的植物种类,如杨树、柏树和柳树等。北方的植物景观风格通常以沉稳、庄重、大气为主,在色彩搭配方面常用红色、黄色和蓝色这些色调[2]。伴随季节不断的变化,植物景观的样式也各有不同。要遵循植物本身的色彩特点和一年四季的变化特点来营造校园的植物景观文化。
  3.3 结合植物的寓意
  除了高校所在的地域特色和植物的色彩特点,植物的寓意也是构建优秀校园植物景观文化的重点要素。为了更好地营造出校园的书香气氛,并赞颂教师的不辞劳苦精神,可在校内周边种植李树、桃树,营造出独特的植物景观,而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内涵,便是“桃李满天下”。在路边小型灌木的设计方面,可分别修剪为球形或者方形,通过“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这一寓意展现出严谨的知识探究风气。
  3.4 植物景观的搭配
  在开展校园植物景观文化的建设活动时,可以通过标牌来介绍每一种植物,诸如植物的名称、所属科目、常见的形态、特征以及一些趣味的典故,教师在学生和观赏优美景观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与常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园生活的乐趣。作为传递高校情感和文化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成元素,植物景观的营造能够更加显现出校园历史文化的精髓,除了普通的植物类景观,还可以选择园林景石这一种类,将其与植物融合搭配。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亲自设计植物景观,通过不同植物景观的搭配组合,营造出独具意义的景观文化。
  4 结语
  伴随植物景观建设理论在城市的发展中不断实践与创新,高校中关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也需要植物景观文化的润色。在各大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植物景观都充分显示出自身的积极影响与作用。校园中植物景观的设计与小区、公园等公共场所的设计不同,在高校中,植物景观不只是供教师和学生欣赏,更加重要的是突显出学校的精神内涵。优秀的校园植物景观设计是将学校的历史与文化结合起来,通过植物景观能够追溯到高校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命脉,完整地展现出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在精神上感染和熏陶校内的教师和学生,陶冶他们的文化情操。
  参考文献
  [1]张海霞,韩志平,乔方清,等.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配置调查[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6-59.
  [2]李明.从艺术高校看植物成景艺术[J].大众文艺,2011(7):67.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重庆市酉阳县番茄青枯病发生严重,常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试用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均不能有效防治番茄青枯病。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番茄嫁接技术。从砧木和接穗选择、育苗技术、嫁接方法、嫁接苗管理四方面简要介绍番茄嫁接技术。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防治技术;嫁接;重庆市酉阳县  中图分类号:S436.41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
目的:近年来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旨在从临床和MRI角度提高对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方法:详细报道两例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及MRI表现
摘 要 烟嘧磺隆为目前玉米应用最多的苗后茎叶处理剂,但比较容易出现药害,严重时甚至会停止生长到死亡。本文通过1%S-诱抗素水剂, 0.0016%芸苔素内酯水剂和SF-B01三种安全剂分别与烟嘧磺隆桶混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安全剂均可有效减轻药害,其中SF-B01效果最好。  关键词 玉米;除草剂;安全;试验  中图分类号:S4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
目的: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病变肌肉超微病理特征,从亚细胞水平上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临床确诊的7例DMD患者,通过肌肉活检进行超薄切片和冷冻复型透射电镜观
摘 要 为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业务,推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吉安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抓住一切人工增雨作业的有利天气条件,适时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为提升吉安市城区空气质量做出积极贡献。基于此,对近期人工增雨作业对吉安市城区空气质量影响情况做了分析并指出了不足之处。  关键词 人工增雨作业;空气质量;吉安市  中图分类号:P48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
摘 要 2015年,麻栗坡县通过实施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后,项目区共增产水稻220.66万kg,新增产值551.65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此提出今后发展建议。  关键词 水稻高产创建;成效;措施;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02  1 水稻高产创建基本情况  水稻高产创建是科技增粮集成
摘 要 从生长于沈抚污灌区的野生东方蓼、狗尾草、稗草、山莴苣等植物组织中分离纯化出46株植物内生菌,经用含Cd2+培养基筛选,得到对重金属镉具有较强抗性的细菌菌株EB12-6。观察其形态特征,研究对Cd2+去除情况以及温度、pH、O2、NaCl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EB12-6菌株为好氧革兰氏阴性菌,有鞭毛;在pH为7.5,37℃温度,培养时间36 h,初始Cd2+浓度为20 mg/L条件下
为充分利用我国南方较为丰富的杉木屑资源,缓解菌林矛盾和提高杉木屑代料栽培香菇经济效益,根据相关项目要求,于2013-2014年在安农(福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了"香菇杉木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