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引发教师思考的话题。教学实践证明,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教师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还能够全面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其实,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兴趣本身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关键是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兴趣;实用性价值;课堂活动;教学语言素养
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依然成为教师的一种共识。毫无疑问,学生建立了学习的兴趣之后不仅可以更好地开发自己的学习优势、也能真正体验学习语文知识的无限欢乐。其实,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兴趣本身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关键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将这一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否则的话,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需要格外抽出一部分时间用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问题,这样做无疑会消耗宝贵的教学时间和大量的教学精力。高中时期的课堂时间本来就非常有限,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在一件事情上屡次花费过多的教学时间。换言之,“治标不治本”的兴趣激发并不是长远之策,关键是教师要通过运用更多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自觉保持学习的兴趣。
一、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价值
经过一段时间耐心地教学观察,我发现很多的学生之所以处于一种学习兴趣不高的状态,是因为学生自身并不完全明白除了应对考试之外,学习语文这一学科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价值在哪里。尤其是当我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深入交谈之后发现,学生对于自己处于一种激烈的学习竞争环境下表示非常无奈和痛苦,当中很多学生都不理解为什么上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课,还要继续学习;即使是那些语文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没能完全想明白这个问题,学生只是在漫无目的地完成一个又一个学习任务罢了。更多的时候,正是因为学生本身的疑惑没有得到解决,没有能够全面认识语文学习这件事情,才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首先要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价值。在讲授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多联系该知识点与生活的契合之处,以一种自然的狀态向学生展示语文知识的实用价值之所在。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知识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化素养、切实领悟和传承中华文明、拓宽自己生命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当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驾驭汉语言文化知识的能力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出一些题目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清楚自己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还有很多、让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上存在的很多不足。
二、学会换位思考,成为学生的朋友
1.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大班授课的客观约束,语文教师基本上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主动接近学生,跟学生积极互动。其实,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是非常必要的。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中写到:“一名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就是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如何,更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了解学生的课余爱好。”新的时期,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也强调教师如果想要改善师生关系,就必须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多创造机会和条件接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2.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不仅可以清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需要,而且可以根据已知的信息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教学相关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发自内心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一种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切切实实的尊重。学生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自然而然就会对教师倾注更多的信任和依赖。随着教师和学生建立了一种稳定的情感的联系,学生就会因为喜欢上任课教师本人而逐渐喜欢上语文这门功课。因此,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是非常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的。
三、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课堂活动
1.著名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教师教学的生命力源于创新,一个教师在教学上可行的新点子越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高中语文教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条关键途径就是要多设计一些具有新意的课堂活动。千篇一律的语文教学模式难免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单调感,学生渐渐就很可能对语文知识失去兴趣。新颖的教学模式总是会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为其学习压力比较大,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总是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给学生更多的积极学习体验、适当减轻其学习压力。2.使用起来比较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有很多,包括语文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大赛、课堂小组主题讨论、古诗词相关纪录片的观看等等。不论教师开展的是哪一个类型的课堂活动,都应该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是活动本身必须与语文知识本身有紧密的联系,不能仅仅为了激发兴趣而开展活动,教师开展的活动必须具有实际的意义,否则就得不偿失了。第二是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必须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如果只是一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进来的话,那么就违背了教育公平的精神。
四、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语言素养
语文教师传递学生有效信息的最主要媒介无疑就是语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师教学语言素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师能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教师在提升自身语言素养的时候需要反思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有趣的、有幽默感的语言无疑可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课堂上使用的语言是不是逻辑严密、言简意赅。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冗长而缺乏逻辑性,那么学生听着听着就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此外,在表达和阐述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做到言简意赅、清楚明白。这样子,学生才能意识到教师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都是有重要信息的,学生才会在听讲的时候一丝不苟。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自觉焕发出更多的学习兴趣。只有真正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教师才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征程中走得又快又好。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兴趣;实用性价值;课堂活动;教学语言素养
想方设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依然成为教师的一种共识。毫无疑问,学生建立了学习的兴趣之后不仅可以更好地开发自己的学习优势、也能真正体验学习语文知识的无限欢乐。其实,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兴趣本身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关键是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将这一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否则的话,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需要格外抽出一部分时间用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问题,这样做无疑会消耗宝贵的教学时间和大量的教学精力。高中时期的课堂时间本来就非常有限,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在一件事情上屡次花费过多的教学时间。换言之,“治标不治本”的兴趣激发并不是长远之策,关键是教师要通过运用更多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自觉保持学习的兴趣。
一、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价值
经过一段时间耐心地教学观察,我发现很多的学生之所以处于一种学习兴趣不高的状态,是因为学生自身并不完全明白除了应对考试之外,学习语文这一学科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价值在哪里。尤其是当我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深入交谈之后发现,学生对于自己处于一种激烈的学习竞争环境下表示非常无奈和痛苦,当中很多学生都不理解为什么上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课,还要继续学习;即使是那些语文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没能完全想明白这个问题,学生只是在漫无目的地完成一个又一个学习任务罢了。更多的时候,正是因为学生本身的疑惑没有得到解决,没有能够全面认识语文学习这件事情,才导致学习兴趣不高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首先要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价值。在讲授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多联系该知识点与生活的契合之处,以一种自然的狀态向学生展示语文知识的实用价值之所在。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知识的真正意义就在于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化素养、切实领悟和传承中华文明、拓宽自己生命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当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驾驭汉语言文化知识的能力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出一些题目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清楚自己需要学习的语文知识还有很多、让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上存在的很多不足。
二、学会换位思考,成为学生的朋友
1.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大班授课的客观约束,语文教师基本上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主动接近学生,跟学生积极互动。其实,教师主动接近学生、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是非常必要的。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中写到:“一名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的重要前提就是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如何,更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对什么感兴趣、了解学生的课余爱好。”新的时期,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也强调教师如果想要改善师生关系,就必须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多创造机会和条件接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2.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不仅可以清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需要,而且可以根据已知的信息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教学相关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发自内心地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一种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切切实实的尊重。学生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自然而然就会对教师倾注更多的信任和依赖。随着教师和学生建立了一种稳定的情感的联系,学生就会因为喜欢上任课教师本人而逐渐喜欢上语文这门功课。因此,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是非常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的。
三、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课堂活动
1.著名教师魏书生曾经说过:“教师教学的生命力源于创新,一个教师在教学上可行的新点子越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高中语文教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条关键途径就是要多设计一些具有新意的课堂活动。千篇一律的语文教学模式难免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单调感,学生渐渐就很可能对语文知识失去兴趣。新颖的教学模式总是会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为其学习压力比较大,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总是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给学生更多的积极学习体验、适当减轻其学习压力。2.使用起来比较行之有效的课堂活动有很多,包括语文知识竞赛、诗歌朗诵大赛、课堂小组主题讨论、古诗词相关纪录片的观看等等。不论教师开展的是哪一个类型的课堂活动,都应该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是活动本身必须与语文知识本身有紧密的联系,不能仅仅为了激发兴趣而开展活动,教师开展的活动必须具有实际的意义,否则就得不偿失了。第二是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必须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如果只是一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进来的话,那么就违背了教育公平的精神。
四、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语言素养
语文教师传递学生有效信息的最主要媒介无疑就是语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师教学语言素养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师能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教师在提升自身语言素养的时候需要反思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具备一定的趣味性。有趣的、有幽默感的语言无疑可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课堂上使用的语言是不是逻辑严密、言简意赅。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冗长而缺乏逻辑性,那么学生听着听着就很容易产生厌倦的心理。此外,在表达和阐述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做到言简意赅、清楚明白。这样子,学生才能意识到教师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用的、都是有重要信息的,学生才会在听讲的时候一丝不苟。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自觉焕发出更多的学习兴趣。只有真正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教师才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征程中走得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