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份案例
1、问:我老伴今年76岁。天气转凉后,他老是“拉肚子”。怕再次腹泻,他一直不敢吃东西。听街坊邻居说,腹泻时采用“饥饿疗法”并不可取。请问,腹泻后,到底该不该吃东西?
答:很多人在发生腹泻之后,因惧怕再次腹泻,通常自我采取“饥饿疗法”。其实“饥饿疗法”防腹泻并不可取。因为人在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不仅可导致人体脱水,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还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危及生命。此时,若不恰当地禁食,不仅可加重脱水,还可能导致血糖过低,诱发出汗、心悸、全身疲乏无力、头昏、面色苍白、晕厥等低血糖反应,有时甚至还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因此,腹泻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查明腹泻病因,然后有效地对症治疗。同时,及时补充水、糖、盐,这是预防脱水的关键。
2、问:我小宝宝今年8个半月。最近,她发现宝宝刚萌出的小门牙有蛀牙情况,遂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奶瓶性龋齿”。什么是“奶瓶性龋齿”,应该如何预防呢?
答:“奶瓶性龋齿”指因为不当的喂食习惯,如躺着喂食、睡觉时含着奶瓶等,造成可发酵糖类长时间滞留在牙齿周围所致的龋齿,是幼儿最常见的龋齿形态。预防“奶瓶性龋齿”应从宝宝出生开始采取下列措施:①不论母乳喂养还是牛奶喂养,都不要让宝宝含着奶瓶或奶头入睡;②宝宝大约一岁左右时,便可尝试着让他戒除奶瓶而改以杯子喂饮;③乳牙长出后,妈妈应替宝宝清洗牙齿,也可用刷头小、刷毛软的幼儿牙刷为宝宝刷牙,须注意轻轻刷洗,以避免刷痛牙肉;④宝宝稍大些,可让宝宝自己刷牙,让他及早养成良好的习惯。
3、问:孙先生前天早上照镜子时,突然发现后脑勺一块头发全部脱落了。听老人家说,这是“鬼剃头”。请问,“鬼剃头”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治疗呢?
答:民间所说的“鬼剃头”,在医学上称为斑秃,好发于中青年男士,秋天多见。斑秃常突然发生,一块头皮的头发在一夜间全部脱落,形成一个或大或小的圆形无发区,周围的头发却完整。斑秃的发病原因可能与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有关。斑秃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即使不予治疗,3~4个月后也会自然康复,但若采取适当措施,可缩短病程。斑秃患者要做到心态平稳,不要急躁,切勿“病急乱投医”。饮食方面要禁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发现斑秃以后,不要老是用手去抚摸或拨弄,这是因为斑秃边缘的发根比较松动,容易脱落而扩大斑秃区。
4、问:我眼睛近视,但度数不深,平时在办公室使用电脑时也很注意。可只要夏天一过,进入了秋天,我就会明显感觉眼睛干涩难受,有时睡觉时还有刺痛感,早上醒来有时会觉得睁眼困难。到医院检查一切正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每年入秋后,不少人都会有像你一样的感觉,只是程度轻重不一。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这与“秋燥”有一定关系。“秋燥”可以影响全身,当然也包括眼睛,而其中又以用眼多的学生、白领或本身有干眼症的人群受干扰最多。“秋燥”带来的眼睛不适属于机体调节功能出现偏差,一般而言是暂时性的,虽让人感觉不舒服,但不会对视力产生损害。此时,可适当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部干燥。如感觉视疲劳加晨起眼干,可在临睡前用毛巾热敷眼部,有助于眼部血液扩张,缓解眼睛干涩、刺痛现象。另外,也需注意办公、生活环境的温度、湿度,因为湿度不够会直接加剧眼干,甚至诱发眼球充血。可在屋中摆放绿色植物、水养植物或放一盆水,增加房间内空气湿度。
5、问:秋天到了,室外早晚温差很大,可我的女儿还是夏天的打扮,说她两句,她说:“春捂秋冻”。请问,“秋冻”有无科学道理?如何正确进行“秋冻”呢?
答:所谓“秋冻”是秋天的一种自身保健方式。秋天,温度慢慢下降,衣服穿太多容易出汗,一旦吹风就很容易着凉。现在是9月,还是初秋,离寒冷的冬天还很远,现在就穿那么多,到冬天,天很冷时就无法御寒了。因此,适当的“秋冻”有助于锻炼人体的耐寒能力和增强抵抗力,使人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提高身体对低温的适应力。“秋冻”必须是有意识地在能承受的前提下适量少穿,掌握度靠的是自身感受,不要勉强,否则很容易感冒。此外,再怎么“冻”,肚子也不要毫无遮拦。腹部是五脏六腑集中的部分,是人体最容易受凉的部位,一旦受凉马上会影响脾胃功能,出现胃口不好、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秋冻”时可千万别冻着肚子了。
1、问:我老伴今年76岁。天气转凉后,他老是“拉肚子”。怕再次腹泻,他一直不敢吃东西。听街坊邻居说,腹泻时采用“饥饿疗法”并不可取。请问,腹泻后,到底该不该吃东西?
答:很多人在发生腹泻之后,因惧怕再次腹泻,通常自我采取“饥饿疗法”。其实“饥饿疗法”防腹泻并不可取。因为人在腹泻时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不仅可导致人体脱水,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还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危及生命。此时,若不恰当地禁食,不仅可加重脱水,还可能导致血糖过低,诱发出汗、心悸、全身疲乏无力、头昏、面色苍白、晕厥等低血糖反应,有时甚至还会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因此,腹泻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查明腹泻病因,然后有效地对症治疗。同时,及时补充水、糖、盐,这是预防脱水的关键。
2、问:我小宝宝今年8个半月。最近,她发现宝宝刚萌出的小门牙有蛀牙情况,遂带宝宝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奶瓶性龋齿”。什么是“奶瓶性龋齿”,应该如何预防呢?
答:“奶瓶性龋齿”指因为不当的喂食习惯,如躺着喂食、睡觉时含着奶瓶等,造成可发酵糖类长时间滞留在牙齿周围所致的龋齿,是幼儿最常见的龋齿形态。预防“奶瓶性龋齿”应从宝宝出生开始采取下列措施:①不论母乳喂养还是牛奶喂养,都不要让宝宝含着奶瓶或奶头入睡;②宝宝大约一岁左右时,便可尝试着让他戒除奶瓶而改以杯子喂饮;③乳牙长出后,妈妈应替宝宝清洗牙齿,也可用刷头小、刷毛软的幼儿牙刷为宝宝刷牙,须注意轻轻刷洗,以避免刷痛牙肉;④宝宝稍大些,可让宝宝自己刷牙,让他及早养成良好的习惯。
3、问:孙先生前天早上照镜子时,突然发现后脑勺一块头发全部脱落了。听老人家说,这是“鬼剃头”。请问,“鬼剃头”是怎么回事?应该如何治疗呢?
答:民间所说的“鬼剃头”,在医学上称为斑秃,好发于中青年男士,秋天多见。斑秃常突然发生,一块头皮的头发在一夜间全部脱落,形成一个或大或小的圆形无发区,周围的头发却完整。斑秃的发病原因可能与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有关。斑秃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即使不予治疗,3~4个月后也会自然康复,但若采取适当措施,可缩短病程。斑秃患者要做到心态平稳,不要急躁,切勿“病急乱投医”。饮食方面要禁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发现斑秃以后,不要老是用手去抚摸或拨弄,这是因为斑秃边缘的发根比较松动,容易脱落而扩大斑秃区。
4、问:我眼睛近视,但度数不深,平时在办公室使用电脑时也很注意。可只要夏天一过,进入了秋天,我就会明显感觉眼睛干涩难受,有时睡觉时还有刺痛感,早上醒来有时会觉得睁眼困难。到医院检查一切正常。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每年入秋后,不少人都会有像你一样的感觉,只是程度轻重不一。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这与“秋燥”有一定关系。“秋燥”可以影响全身,当然也包括眼睛,而其中又以用眼多的学生、白领或本身有干眼症的人群受干扰最多。“秋燥”带来的眼睛不适属于机体调节功能出现偏差,一般而言是暂时性的,虽让人感觉不舒服,但不会对视力产生损害。此时,可适当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眼部干燥。如感觉视疲劳加晨起眼干,可在临睡前用毛巾热敷眼部,有助于眼部血液扩张,缓解眼睛干涩、刺痛现象。另外,也需注意办公、生活环境的温度、湿度,因为湿度不够会直接加剧眼干,甚至诱发眼球充血。可在屋中摆放绿色植物、水养植物或放一盆水,增加房间内空气湿度。
5、问:秋天到了,室外早晚温差很大,可我的女儿还是夏天的打扮,说她两句,她说:“春捂秋冻”。请问,“秋冻”有无科学道理?如何正确进行“秋冻”呢?
答:所谓“秋冻”是秋天的一种自身保健方式。秋天,温度慢慢下降,衣服穿太多容易出汗,一旦吹风就很容易着凉。现在是9月,还是初秋,离寒冷的冬天还很远,现在就穿那么多,到冬天,天很冷时就无法御寒了。因此,适当的“秋冻”有助于锻炼人体的耐寒能力和增强抵抗力,使人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提高身体对低温的适应力。“秋冻”必须是有意识地在能承受的前提下适量少穿,掌握度靠的是自身感受,不要勉强,否则很容易感冒。此外,再怎么“冻”,肚子也不要毫无遮拦。腹部是五脏六腑集中的部分,是人体最容易受凉的部位,一旦受凉马上会影响脾胃功能,出现胃口不好、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秋冻”时可千万别冻着肚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