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技术坐标中的混凝土

来源 :建筑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mch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围绕如何设计模版与调控配比这两个角度,梳理了自法兰克林街25号公寓建成至今的时间段内,混凝土技术在建筑领域的更替与性能变化.以此为基础,全面汇总并介绍了建筑师在不同时期如何通过对二者的深度设计来控制建筑最终呈现的方式以及背后的技术逻辑.最后从实践的角度,借混凝土这种最经典的建筑材料来讨论建筑技术之于设计的关系.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西方批判地域主义论述和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象山校园设计比较研究之间,寻找批判对话.本文一方面回顾了西方批判地域主义的批判和发展,一方面阅读分析了杭州两个校园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以史密斯夫妇作为代表的英国新粗野主义,由浅入深,从三个层面分别切入:第一部分梳理新粗野主义的产生、含义和界定;第二部分结合独立小组的社会实践,总结新
文本、结构、类型学的观念贯穿了中国建筑师王澍的理论、设计以及教学实践.随着王澍作品影响力的扩大,其博士论文《虚构城市》的核心观念“语言隐喻”也从一个个人理论立场发
《营造法式》大木作中有三种尺度:固定尺度、可调尺度、构造尺度.可调尺度、构造尺度是古代营造设计与施工合一的产物.因其表现为数值的不确定性,未进入研究者视野.论文对可